第323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2/2页)
回头拿着有问题的单子,敲打着几个头头。
“从哪找的推土机,台班费有这么贵?”
“都是这价吧?”
“去问问,北安建场的时候160的才120。”
“好的。”
“土方工程谁做的预算,一立方15块钱?”
“这……”
“体育老师教的数学吧?场地平整倒短一公里之内,北安建场的时候一立方才给8块钱那老板都挣了不少,15块钱怎么算出来的,把预算员叫来给我算算。”
“……”
几个头头脑脑汗流浃背。
姜宁敲打一番,最后道:“好好干,场子建起来,有了收益对大家都好,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自己整进去踩缝纫机,那多不划算,把下面盯紧一点,别让王书记失望。”
“好的!”
几个头头连忙应声。
忙到中午,在食堂吃了午饭。
姜宁去现场转了圈,和老杨去了县里。
留宿一晚,第二天回了北安。
父母兄嫂不在,两个堂哥也不在。
姜宁去看了看大伯二伯,和舅舅吃了顿饭。
忙了几天,清明节到了。
家家户户忙着给先人烧纸钱。
姜宁也得去趟坟上,他不在北安也就算了。
可回了家,清明就得去上坟。
于是安排车辆,准备去给祖宗烧纸钱。
于是安排车辆,拉着还在北安的姜家人去坟院,半夜下了一场小雨,早上就停了,草色青青,空气中还弥漫着水气,格外的清新。
“纸钱够不够?”
“够了。”
“祭品都有啥?”
“包了些饺子,还有罐头水果什么的。”
姜宁问了一遍,放心了。
他这几天事多,都是冯雨和冯雪准备。
东西拿到车上,一家四口上了考斯特。
然后出去,去接人。
姜甜甜坐爸爸怀里,好奇的看着窗外,问:“爸爸去哪呀?”
姜宁蹭蹭脸蛋,说:“去坟上给你太爷爷太奶奶烧点纸钱。”
“哦!”
小家伙不理解,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太深奥。
要说吃喝玩乐,小家伙懂的不少。
祖宗先人什么的可就不懂了。
转了一圈,接上了大伯二伯两家。
两个堂嫂子也要去,都带着孩子。
清明都放假了。
又去接上三爷爷那边的两家,晃晃悠悠去乡下,一路全是车,除了清明七月十月,等闲乡下的路上看不到这么多车,都是赶着去上坟烧纸钱的。
到了坟院,把祭品摆上。
纸钱抖开,跪了一圈开始烧。
三奶奶跪在三爷爷的坟前哭天抹泪的。
姜甜甜好奇的不行,问妈妈:“她哭什么呀?”
冯雨顿时尴尬,小孩子童言无忌。
路上都给教了,这个是三太奶奶。
小家伙没见过几次,转头就忘了。
烧完纸钱,也不急着走。
姜宁跟着大伯二伯转了一圈,看了看坟院的松树林。
大伯笑容满面:“松树长的这么好,先人们睡的舒服了,也会保佑后人,咱们姜家的风水是越来越旺盛了,可惜下一代没一个吃皇粮的,孙子辈可得出个当官的。”
二伯点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姜宁:“……”
心里吐槽,这该死的封建思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啊!
聊了几句。
大伯又说个事:“过几天西疆那边来人,商量你二爷爷回迁的事。”
姜宁好奇,往左瞅了瞅,问:“那边同意了?”
二伯答道:“同意了,这种事情不可能一直拗着。”
“准备什么时候迁?”
“七月十五。”
姜宁咂了咂嘴,又是上坟的时候。
每年上坟比过年还热闹。
转了一圈,准备回去了。
清明节就这样,烧个纸钱就完了。
七月十五祭祖才是重头戏。
结果……
姜甜甜没来过乡下,第一次来祖宗沉眠地,在老祖宗的坟头上爬上爬下,玩的那叫一个嗨皮,还不想走了,也就是幼童无知,长辈们也就乐呵呵的看个乐子。
并不怪罪。
等到了四五岁,还敢爬老祖宗的坟头。
那就得好好教育了。
连哄带骗,总算把女儿哄上了车。
姜宁暗暗抹了把汗,那叫个心累。
清明过完,春耕开始了。
小麦率先播种,农场里忙的热火朝天。
五百亩麦地被分成两块,三百亩继续种春八号,剩下两百亩种仙灵一号,这是仙灵一号种首次大面积种植,姜宁和老杨都来了现场亲自看播种。
重视拉满。
约翰迪尔大拖拉机下地,牵引着一台今年新买的阿玛松24行的大型播种机,不到三个小时就播完了,五百亩地也就半天的事,效率没得说。
陈学峰说:“种这点地买个这么大的播种机太浪费了,这家伙一天能播两千多亩,要是24小时连轴转,能播五千亩,要是种个几万亩地挺划算,几百亩地就浪费了。”
姜宁道:“农场不差几百万,效率高点好。”
陈学峰笑着说:“效率确实高,犁地播种一天,秋收半天完事,现在种地感觉都没干活呢就完了,哪像二三十年前,十几亩地都要忙活半个多月。”
姜宁道:“时代不一样了嘛,不然干嘛要发展科技。”
陈学峰点点头:“草快完了,那迦的牛什么时候拉?”
姜宁想了一下:“那就拉吧,全部拉过来。”
陈学峰道:“昨天去看了下,那边草长的不行,比这边差远了。”
姜宁点了点头,没说话。
一场忙着种地,二场却出了问题。
三月底的一场大雨过后,万物在复苏。
时间过去十天,一场林区和草场和牧草开始了疯涨,短短十天已经长到了半尺高,这本来没什么,年年都如此,二场本来也一样,但今年牧草却不长了。
牧区的牧草也就比野外的野草长势好一些。
和一场没法比。
眼看着冬储快完了,牧草却长不起来。
眼看着牲口要断粮。
不但养殖大户急了,二场管理层也有点急。
就在这时。
陈学峰组织人手去牧区拉牛,消息才传开。
姜家兄弟把牛卖了,姜老板打包接手。
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