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五郡与子婿 (第1/2页)
其实将辽东单独设州,计司出于成本并不支持,而是希望将辽东并入幽州中。毕竟辽东仅辽东、玄菟、乐浪三郡,算上辽东属国,满打满算才四个行政单位。然却架不住张虞以便于安边为由,计司不得不默认营州的设立。
阳光斜射殿堂,营州舆图贴于宫墙上,其上绘有山川地理与诸郡县。
张虞立舆图前,问道:“伯济受领要职,将远镇营州,可知朕之意图?”
“愿听陛下吩咐!”郭淮恭敬道。
望着营州舆图,张虞指点说道:“朝鲜本为华夏故土,前有箕子,再有卫满,故华民旧居于乐浪。而至刘、项争霸天下时,海滨之民数万口浮海奔至,故朝鲜得以霸诸夷,灭真番、临屯。”
“昔世宗皇帝开边辽东,灭卫氏朝鲜,设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前汉动荡,后汉守成,又因设郡花费巨大,故四郡二废一迁一存,真番、临屯并入乐浪,玄菟郡三迁郡治,其与辽东郡依偎。”
商亡,箕子走遁朝鲜,在朝鲜建立藩国,将华夏文明传播至朝鲜。巅峰时曾染指辽东,但被燕将秦开所破,故箕子朝鲜失辽东,且臣服燕国。今幽州鲜于氏为箕子朝鲜的贵族后人。
昔秦汉之交,燕人卫满率部曲千余人逃难至辽东。箕子朝鲜封卫满为博士,将辽东无主数百里之地赐于卫满,欲令卫满为国守边。
吕后之时,卫满假称汉军进犯,反手灭亡箕子朝鲜。而朝鲜王箕准兵败之后,率众数千攻马韩,自立为韩王。而韩民不服,作乱又杀了箕准。
卫氏取代箕氏称王,而为了扩张势力,灭真番、临屯等东方蛮部,又向北征服沃沮等胡部,渐渐成为辽东一霸。
因此,西汉在朝鲜设立汉四郡时,华夏在朝鲜至少耕耘了数百年,因此乐浪郡实际多为汉民居住。即便余者三郡动荡遭废或迁,乐浪郡依旧坚挺。
如西汉征服卫满朝鲜后,乐浪郡在册人口有四十余万,比辽东郡二十余万人口还多。其中或许有蛮夷参差水份,但足可见华人在乐浪郡颇多。
至于临屯、真番为何被废?
其原因简单,如之前所言,维持二郡所需的钱粮太多,而地方所征收到的赋税太少,故汉昭帝不得不撤消。
为何交州诸郡依旧保留?
在于交州有利可图,交州夷民虽几乎不缴赋税,但向汉帝国朝贡时,诸部会上缴名珠、香料、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翡翠等一系列奇物、珍藏。
听着张虞浅尝辄止的言语,郭淮若有所得,说道:“既为营州之地,其郡岂能仅有三郡?故陛下欲令淮开边,重设真番、临屯二郡,恢复玄菟郡之疆域。”
“正是!”
张虞邀郭淮坐到榻上,说道:“乐浪以南为韩民,而韩民中有三国,即马、辰、弁三韩。浮海向东,又有一国,号倭国。三韩有国近七十,各不统属,多则万余口,少则数百口,共十余万户,识谷物,通织布,与华民近似。”
“据辽东使者言,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卿领兵至营州,当先安抚辽人,再揽流离之民,离间三韩诸部,以便率军图谋。”
“而在乐浪以北,有东濊诸部,各部自有君长,籍有两万户,其与高句丽同种。前汉时,濊人归降,世宗越设沧海郡,及一年而废,大山以东旧设七县,皆由渠帅统属。今下更属高句丽。”
“辽东以北为高句丽,其人性凶急,喜寇抄,旧有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部,有户数万之众。汉衰以来,常掠辽东。公孙氏稍振威风,暂遏高句丽南掠之势。故卿出镇营州,除东征韩国复郡外,需灭高句丽,为我大唐扬威。”
张虞将辽东划设营州,可不说明面上好看,而是方便郭淮调动营州内部资源,不用经由远在关内的幽州刺史审批。
天下不会掉馅饼,张虞将营州军政大权交于郭淮,那便授予重任。北灭句丽,东征三韩,且肩负设郡之任,这让郭淮顿感压力。
见郭淮迟迟不回答,张虞笑了笑,说道:“经略营州之任重大,非凡将所能出镇。诸卿言非满、徐二将军不能胜任,而朕却以为伯济文武并济,足以胜任此职!”
“莫非朕错识人哉?”
话已至此,郭淮急忙答道:“陛下授予重任,淮当奋勇争先。但因高句丽强盛,韩濊作乱,欲一举而清营州之危,需深思经营之法。”
张虞说道:“营州计户四万有余,口有三十余万。故公孙氏举族归降,麾下大族、将校各拥部曲,伯济需先大治营州。及州内承平,拣选精兵锐卒,驱使士民效力,便能远征强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