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偃旗息鼓 (第2/2页)
辅公佑恼火道:“你以为我想停止吗?现在晋王只是暂时顾不上我们,可一旦他发现我们损害了他的利用,大军就杀到东海郡了,我们拿什么抵抗?”
几名手下都不敢吭声了,辅公佑又道:“传令下去,不光江淮各郡暂停买盐和盐鱼,江南地区的腌菜也暂停销售,避几个月风头再说,我回东海郡向主公汇报。”
次日上午,钟离县城便来了二十几名内卫探子,为首之人正是之前在宣城县查案的施孝真,他在宣城县查案有功,被升为郎将,这次他负责钟离郡的稽查。
名义上是查盐,但实际上是调查各个势力渗透江淮各郡的情况,为将来恢复对江淮的统治做准备。
但目前,萧夏暂时还不想和朝廷翻脸,天子只是答应把江都郡还给他,其他江淮六郡,包括庐江郡、历阳郡、同安郡、钟离郡、弋阳郡和淮南郡都依旧属于朝廷管辖。
萧夏虽然名义上得不到这六郡,但他依旧准备把这六郡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就涉及到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经济是大头,比如盐和生铁必须由江南道盐铁署专卖,再比如私人开采冶炼铜铁矿可以,但必须要向江南道总管府备案,同时不准擅自售卖,只能由总管府收购。
再比如江淮地区的粮食、布匹、油料、木材等大宗货物,这些都属于战略资源,小商人的正常生意不会过问,但大规模采办必须由江南道官办商行控制。
其次是政治上的控制,也就是控制官府,官府如果效忠朝廷,很正常,晋王允许,但除了朝廷和江南道外,官府和其他势力勾结,那就属于政治上的出轨,必然会遭到严查。
第三点就是军事上的控制,按照萧夏五年后和朝廷达成的协议,江淮地区是不允许有驻兵的,特殊情况可以例外。
也就是说,除了朝廷和江南道的军事存在外,任何其他势力不能在江淮有军事存在,包括军队、武士和情报点,这些都属于军事范畴。
这些其它势力可能是杜伏威、可能是李子通、甚至是西隋朝廷或者瓦岗军等等。
这次内卫进驻江淮各郡,名义上是查盐,实际上是落实三大控制而来。
施孝真带领手下落脚后,立刻开始着手调查,分成五组分头去了解情况。
施孝真带着两名手下来到了城北,基本上所有县城的城门附近都是菜场,农民一早挑担进城,就在城门两边摆摊售卖,所有很多和食材挂钩的店铺也都在城门附近。
江南官盐店自然也不例外,一家红色屋顶的官盐格外醒目,很远就能看见。
这家官盐店是整个钟离郡的总店,有仓库,店铺也比较大,除了正常的三名店员外,还有管事和配送伙计。
施孝真找到了管事,将他亮出了内卫牌,管事姓赵,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连忙将施孝真和手下请入后堂。
施孝真坐下笑道:“我们在江都发现了有人贩卖私盐的情况,以腌菜的方式进行贩卖,所以要进入深入调查,我负责钟离郡,需要你告诉我,钟离郡的私盐贩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