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船帆升起,船帆落下 (第1/2页)
呜呜——
从南向北,沉闷而不祥的声音连绵不断,贯穿了整个战场。
“杀!”
“呜哇!”
在一场捉对厮杀中,一名明军战士被凶狠的敌人踢倒在地,头盔拽掉,胸口被对方膝盖顶住,喉咙口被对方的剑尖指着。
到此为止了吗……士兵任命地闭上了眼睛。
然而等了许久,那把剑并没有落下。
战士疑惑地睁开了眼睛。
却见那敌人保持着半跪的姿势,脑袋却转向了别处,嘴巴吃惊地张着,似乎看见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战士无暇顾及太多,立即将对方从自己的身上推开,顺势就地一滚,一个鲤鱼打挺起身,捡起头盔和佩剑,摆好架势准备再干一架。
然而,他的对手却完全没有战意,像着魔了似的,一直盯着旁边看。
喂,严肃点,打仗呢!
那位明军害怕有诈,警惕地喝问:
“看啥呢看!”
他的对手没有扭头看他,只是举起了手,指往南山的方向,嘴唇微微颤抖:
“船……船!”
“船?什么船?”
明军战士心里纳闷,一边警惕着对方,一边悄悄往战场外的南山瞄了一眼。
瞳孔顿时一缩。
刚才还打得你死我活的两人,此时都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武器,着魔似的望着同一个方向。
在他俩的视线前方,南山的山脊在此处凹陷了下去。
通过这个凹陷,隐约能看见,山那头好像闪现了一根长长的玩意儿。
好像是桅杆,大船的桅杆。
见鬼,那里可是山啊!
山上怎么可能行船?
在此方战场上,越来越多的士兵目击了这个奇异的景象,不自觉地放下了手里的武器,目瞪口呆地看着。
“那……那是船吗?”
“你们关中佬都是蠢驴吗?陆上怎么会有船?”
“那……那个是什么?”
“蓬莱仙境,海市蜃楼什么的吧……”
“你们河北佬都是蠢猪吗,这里是山西,哪来的海市蜃楼?”
“……”
这番异象实在太过诡异,甚至让敌对的双方暂时停止了战斗。
不少人都以为自己打仗打得意识模糊了,擦擦眼睛,眯细眼睛仔细瞅。
然而战场烟雾太大,他们并不能看清楚什么,只能看见几根类似船桅的模糊影子,在那块山坳处一遍又一遍地通过。
如果真的是船,那得是多大规模的舰队啊!
…………
然而,发现异象的终究只是战场上的一角。
李世绩所在的位置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见那持续不断的沉闷低吼。
他只是愣神了一小会儿,便很快无视之,将注意力拉回到作战指挥上。
“太阳即将下山,夜战马上开始。诸军点燃火把,排成密集队形,切忌落单!
“左军的攻势怎么回事,怎么停滞了?
“什么?左军报告说旱地行舟,士兵皆以为天降异象?还有人跪地顶礼膜拜?
“这都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儿!责令他们快速前进,保持两翼齐平!如果贻误军机,军法从事!”
真是的,都是什么事……李世绩都无语了。
视野受限,各路情报冲突,这些都是战场上的常见情况。
但你这都搞起封建迷信了,就有点过分了吧!
作为主帅,战场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死人,他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容不得开小差。
他实在没有这个闲情逸致去关注战场之外的奇怪声音。
只是在下达命令的间隙,聆听着那直撼心灵深处、宛如巨龙低吼的声音,李世绩也忍不住暗自惊叹:
到底发生了什么?南山那边有什么东西吗?
…………
“一二三,拉!一二三,拉!”
南山上,民夫们和牲畜一起用力,吃力地拖动着巨大的战舰前行。
呜呜——战舰在宽大的木板上滑行着,仿佛酣睡的巨人,发出低沉而悠远的声响,在群山之间回荡。
嘿咻,嘿咻——
牛群在工人的鞭策下,拉着牛轭,迈着沉重的步伐。
在经过山脊的最高点时,脚步突然一松。
工头走在队伍最前列,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细小的变化,当即大喊:
“下山了!”
撑杆和船桨立刻从船只的前方和侧方伸出,卡在木板缝隙和砂石泥土中,及时止住了船只失控加速趋势。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满船士兵这些“压舱物”的努力下,船只被牛群慢慢拖着,小心翼翼地顺坡而下。
经验丰富的船长踱出舱外,感受了一会儿风向,便果断下令:
“扬帆!”
水手熟练地操纵着风帆,使风灌满整个帆面,起到减速的作用。
多管齐下,民夫、船员、牛倌互相配合,以不快不慢、刚好可控的速度,带着巨舰下山,向晋阳战场的后方俯冲而去。
嘿咻,嘿咻——
号子声经久不息。
不知是谁觉得单调还是怎么的,顺口哼起了小曲儿。
小曲儿很快出现人传人现象,大家一起有节奏地哼唱起来:
船帆升起,船帆落下。
旱地行舟,出敌不意。
你在撒尿和泥,他已征服大唐。
十四郎且当殿坐,看我踏破晋阳城!
…………
晋阳城城楼上,李世民半靠着卧榻,凭栏俯瞰脚下的大地。
他的姿态很是悠闲,但是紧缩的眉头和专注的表情说明,他的心境似乎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平静。
山火已经停了,只有零星的几处还冒着烟雾。南山几乎被烧成了光头,山上草木几乎全成了焦炭。
空气虽然不至于像前几天那样不适合人类生存,但也还是挺呛人的。
饶是如此,李世民仍然不顾近臣的劝阻,强行命令下人把床榻搬到了城楼顶的露台上,他拖着病躯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战场。
“陛下,请回去稍事歇息吧,天色暗了。”
几位将军跪在陛下身后,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劝他了。
李世民自然是充耳不闻的,轻声自言自语:
“剩下的明军在哪里,剩下的明军在哪里……”
虽然时辰有些晚了,但现在是夏天,昼长夜短,天还很亮。
而且经过一整天的大风吹,笼罩在战场上的迷雾也散去了一大半。
在天黑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视野还不错。
趁着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李世民必须把搁在心里的疑问彻底搞清楚。
否则,这晚上他是别想睡个安稳觉了。
远方战场的形势虽然不至于一目了然,但也比白天清晰许多。
代表唐军的红色形成了一个半圆,就像一口规模宏大的口袋,将代表明军的玄色半包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