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父皇,我不辞职了 (第1/2页)
黄水滚滚,蓄积在巨大的人工湖里。
河岸边,无数民夫、以及闻讯而来的周围居民,都极为专注地盯着河水的流向。
虽然是初春时节,但每个人都满头大汗,衣服随意地耷拉着。
在民夫的中间,韦待价同样累得汗如雨下,挽起裤腿,官袍随意披着。
他的身边,工部侍郎、刺史等负责官员云集。
所有人都一身的泥巴,紧张地看着盯着滔滔黄河水。
今天,是黄河改道工程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黄河水能否回到故河道,中原人民半年以来的努力是否会白费,朝廷耗费的巨资和计相房遗则掉落的头发是否会打水漂。
就看今日的最后一举了。
身为统筹负责此次改道工程的最高级官员,韦待价咽了口水,郑重地一挥手里的令旗,声音有些干涩地一吼:
“开闸!”
哗啦啦——
奔腾的黄河水终于离开了被蹂躏得不成样子的汴河和淮河,时隔半年,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河道。
好!
工程成功了!
上至侍郎、下到最普通的民夫,所有人都被一阵强烈的激动填满了胸腔。
黄河,一定要在黄河河道!
“万岁!神皇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不知是谁起的头,岸边山呼海啸,自发地高呼万岁。
半年,仅仅半年!
就将一场百年、乃至千年一遇的大灾,处理得干干净净!
换到一个平庸朝代和君主的手里,这场灾害足以让中原沃土变成千里无人烟的人间地狱。
陛下的英明,怎能不让人民热泪盈眶?
“呼……”韦待价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
“在春节之前,总算是把这项大事儿给了了。
“能过个好年了……”
老实说,在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他是麻爪的。
只给半年,怎么能治好桀骜不驯的黄河呢?
而现在,他只想说——
“神皇陛下万岁。”
…………
“咕噜咕噜……噗哈!……阿嚏!”
某位神皇陛下把脑袋从冰水里拔出来,冷不丁打了个喷嚏。
是谁在背后念叨我么……李明清清鼻子嘟哝着。
“你啊,怎么还是一副孩子气。”杨太后微笑着给好大儿擦着脸。
神皇陛下一边像团面糊一样,任由母亲用毛巾搓揉着,一边嘟囔道:
“可我还是个孩子呀……”
“洗脸时别说话,小心别把乳牙弄折了。一会便是迎春大典,你想缺颗牙对天下万民下达圣谕吗?”杨太后有点腹黑地轻声道。
神皇陛下想象了一下社死的现场,又想象了一下兴奋的史官们和捧腹的后人们,便从谏如流地闭嘴了。
大明唐州,皇宫。
时间一晃来到了新春佳节。
新年新气象,内侍省忙着张罗新春庆典,在皇宫内外忙得不可开交。
而这其中,李明陛下是最忙的——
被宫里的女眷团团围住,给她们忙着当更衣人偶。
“真是岂有此理!
“朕乃九五至尊!日理万机宵衣旰食,谁能限制朕的行动!”神皇陛下发出不甘的咆哮。
“别乱动别乱动,哎呀你看龙袍都皱了。”
李明达在李明身边忙上忙下的,一会儿替他披上龙袍、抚平袍子上的褶皱,一会儿帮他戴上皇冠,还不忘抽空吐槽一句:
“你也不希望衣冠不整地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吧。”
“哦。”小李乖乖站好。
“怎么感觉阿兕子阿姐你说话越来越像我阿娘……唉疼疼疼!我的头发!我头发要被你扯掉啦!”
李明达用力梳着弟弟的头发,把毛抚平了,替他戴上十二旒冕。
“乖乖戴好帽子,哪有皇帝连一顶皇冠都戴得东倒西歪的,让百姓看了不得笑话。
“这句话不是你一直在说的吗?‘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这是引申义……”李明只敢小声嘟哝,嘴里又被塞了一片红纸。
“呸呸呸!这是啥?”
“哎哎,胭脂纸你怎么吐出来了。”亲生的老姐李令把被他吐出来的红纸捡了起来,顺手习惯性地给了小老弟一个暴栗。
胭脂纸?这不是女人梳妆用的古法口红吗?!
“你们……要对我做什么?!”李明开始剧烈反抗起来。
“阿兕子!”
李令一声令下,李明达立刻从背后控制住陛下乱扑腾的手脚。
“呵呵,小明怪,不会弄疼你的。”两位姐姐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
“不要,我就不张嘴!别想让我抿一嘴胭脂纸!”李明宁死不屈。
他想起了幼儿园被迫登台表演的恐惧。
李令的笑容更阴险了,从怀中掏出一支管状物。
“这是……口红?!”李明定睛一看,顿时大惊。
是的,在公元七世纪时期,华夏就已经出现了和现代类似的管状口红了。
然而,李明陛下似乎对这项科技进步一点也不感到开心。
呱,朕不要涂口红呀!
“这不是给你涂脂抹粉,这只是为了让皇帝你的气色看起来更好一些。”
杨太后说道。
“这连续几个月,又是救灾、就是打仗的,不但大臣们劳累,皇帝你的面色也憔悴了许多。
“这让臣民和藩国使节看见了,会有负面影响的。”
李明嘟着嘴抱怨着:
“那就取消今年的新春庆典呗!
“唉,真是劳民伤财,花这么多钱搞个仪式,国库都要吃空了,房遗则又要向我哭穷了。”
从好大喜功的神皇陛下嘴里说出“劳民伤财”这四个字,可真是倒反天罡呢……杨太后嘴角微微抽搐,耐着性子道:
“今年是陛下你登基的第一个春节,我大明立朝以来的第一个春节
“在这个以新汰旧、承上启下的时刻,国家需要崭新的开始。”
确实,过去的一年,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
立国之战、征倭之战,刚刚胜利结束。
大江、大河的历史性水灾,也飞速得到了控制。
这个国家洗脱了过去一年的战争和灾害,天下确实需要一个崭新的开始。
“而这个开始,只能由陛下你来亲自宣布。重要性不言而喻。
“万民都在翘首以盼聆听圣训,必须要做好每一个细节。”
杨太后柔声劝告道。
她知道好大儿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于实用主义、不注重形式。让他动员开战可以,但一起包饺子就不会了。
然而,国家有时候也是需要仪式感的。
“哦。”
李明觉得杨后说得有道理,这才安静下来,乖乖噘嘴让姐姐们抹口红。
然后,梳妆间的门开了。
在李明一辈子中最社死的时刻,最让他社死的人出现在了门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