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52章 更准确的消息渠道 (第2/2页)
村子可以拆,但宗祠必须保留。
单是这一个条件,政府就没办法解决,所以,拆迁计划只能无限期搁置。而那还是为了兴建住宅,商业拆迁,改成给大学新校区拆迁,就更没办法解决了,总不能大学校园里放一个祠堂吧?
“金副市长,你倒是跟我说说,具体该怎么操作?”
莫秀明黑着脸问金宝昌。
“具体怎么操作,我还没有研究过,但是,刘书记刚才说了,江北大学新校区,对我们整个丹霞市的发展,意义重大,就算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迎难而上。”
金宝昌义正辞严地说道。
“迎难而上?迎难而上的不是金副市长,金副市长当然可以说迎难而上!”
莫秀明挑明了说道。
“莫副市长,如果觉得有困难,大可以把这项工作交出来,让其他人做。”
金宝昌图穷匕首见。
他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主旨,就是让莫秀明交出分管的自然规划局以及与自然规划局紧密相连的住建局。
金宝昌作为常务副市长,主管招商引资,但每次搞来项目,莫秀明都会在规划和建设上卡一下。
让他不胜其烦。
所以,他现在搞出一个莫秀明解决不了问题,让莫秀明知难而退,等莫秀明退了,他完全可以再给江北大学新校区物色其他地方。
“你……”
莫秀明一下就被将住了。
孙井边村的拆迁,他肯定是搞不定的,可真说搞不定,金宝昌又会逼着他退位让贤。
要知道,他这个常委副市长的含权量,就体现在规划和建设上,真把自规局和住建局让出去,他恐怕连普通副市长都比不上。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丹霞市长石宏熙说话了,“选址其实也不急于这一时,算来算去,我们最大的对手,还是青山,应该看看青山出什么牌。”
“青山出什么牌……”
这一论断,将会议拉回正轨。
市委书记刘才良,问大家,“谁在青山市委政府有认识的人,先打听一下给青山给江北大学开出的条件。”
青山不可能放过江北大学新校区,他相信,青山已经开始筹划了。
现场却陷入了沉默。
这些年,青山与丹霞,搞得跟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两边的人去省里开会,走个面对面都不带说话的,谁能有青山市委市政府的朋友?
眼见冷场了,还是市长石宏熙接下话茬,“我倒是有一条消息渠道,不过不是青山市委市政府。”
“不是青山市委市政府,消息能准确吗?”
刘才良问道。
“应该会比找青山市委市政府的人打听,更加准确。”
石宏熙自信地说道。
“哦?”
这成功勾起了市委书记刘才良和其他常委的兴趣。
刘才良好奇地问道:“什么消息渠道?”
“宋思铭。”
石宏熙也没卖关子,直接说出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