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婚 (第2/2页)
朱标和朱棣坐在他两侧的沙发上,朱棣笑道:“你这场婚礼牌面可大了啊,我当年结婚那是小场面。大哥那时候婚礼也就在皇宫请大家吃了顿饭,你可是请全城人吃饭。”
“离谱,我现在在网上被人骂死了,结个婚一天下来连吃点饭的时间都没有,这么搞下去怎么得了?”
朱云峰懒洋洋地说道。
“你被骂是活该,大家都打光棍呢,想去青楼都去不了。你却娶了八个老婆,谁看了不嫉妒?”
朱棣嘻嘻道。
朱云峰挠挠头道:“对了,青楼什么时候全面废除?老祖宗那边怎么说。”
朱标说道:“明年就会出台政策。”
“现在就废掉是不是太快了?”
朱棣说道:“之前内阁好像讨论过,肯定民间会引起轩然大波,循序渐进一点是不是更好?”
“那也没办法,现在已经是最好的时机,等以后会越来越麻烦。”
“这倒也是。”
“只能说也幸好老祖宗在,威武足够,这样的政策才能推行得下去,不然也难。”
朱云峰感叹了一句。
如果说他娶八个老婆,现代那边还能算是尊重古代习俗的话,那青楼这行业确实难以忍受。
倒不是现代干预大明,而是再这样下去,下面那些人就快压不住了。
土木工程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个枯燥又封闭的行业,工地上全是大老爷们,在那方面压抑得很厉害。
现在还行是因为选的人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骨干,而且大多都是结了婚有家室的人,早就习惯了这些,倒还勉强没出什么问题。
可长此以往肯定不行。
历史教训摆在那里,很多风俗行业就是建筑业兴起所带来的壮大发展。
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下,老美出现了所谓的黄金十年,又在四十到六十年代,有了黄金年代。
正是这个时期老美的风俗产业繁荣昌盛,娱乐业兴旺发达。
还有小日子当年搞慰问美军只是起了个头,真正蓬勃兴旺就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日子基建飞速扩张,带动了这个行业迅猛壮大。
这并非个例,原因还是在于大规模基建必然带动经济发展,工人手里有了钱,自然就有这方面的需求。
而眼下现代还只是选取部分高级技术人才过来。
等以后全面开放,人数大规模增加,没结婚或者结了婚想去偷吃的大有人在,瞄准了古代青楼或者古代女子的必然不在少数。
因此纵观历史的话,大明这边必然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就得防范于未然。
虽说堵不如疏。
可在生产力爆表,粮食充足又讲究礼义廉耻的年代,肯定会有许多女子不愿意参与这个行业,那么犯罪强迫的事情也会层出不穷。
关键在于现代人过来有大量这方面需求,如果很多女子被强迫从事这个行业,那么跟小日子慰问美军有什么区别?
大明的道德滑坡可能就在这一瞬间,礼仪文化也会遭到严重冲击,从而造成思想与道德的败坏。
所以着眼于大局,全面禁止青楼势在必行。
至于如何解决需求也简单。
元末明初之时,因为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呈现出战后特有的女多男少局面。
大明朝廷鼓励婚配,百姓自己解决自己需求。
现代人这边则给予定期放假就行,都签署了保密协议,行程全方面报备,回家几天就马上回来。
反正又不是去国外。
放假后从南京穿过石碑直接到蓝沙镇。
此时蓝沙镇已经在规划高铁站和飞机场,即便现在还没修好,但坐车一个小时就能到县里高铁站,几个小时回家。
因而有些决策,该做还是得做。
“最近这段时间,那边上面感觉更加急迫地要合作了。”
朱标继续说道:“恐怕你大婚之后,又得谈更多的项目,最主要的就是农业项目。”
“我们国家粮食自主率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这平白多出那么多国土面积,大明又没有那么多人口消耗那么多粮食,能不高兴吗?”
朱云峰笑了笑道:“再过两年我们那边的猪肉牛肉还有各类食物开支估计又得大幅度下降,对于民生来说是天大好事啊。”
“确实,对了。”
朱标又说道:“我看那边建议我们修三峡大坝,但内网上却有人说三峡没有用,应该直接修墨脱水电站,这是怎么回事?”
“那都是目光短浅的人胡说八道呢。”
“怎么说?”
“事实上都要修,甚至三峡重要性更高一点。”
“为什么?”
“你知道我们那个时代98年经历过特大洪水吧。”
“知道。”
“但自从06年三峡建成之后,就已经再也没有那么夸张的特大洪水了。”
朱云峰想了想道:“三峡发电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调节水利,本质上它是个水利工程,为的是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当年那次特大洪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但在三峡修好后,2010、2012、2016年这三年都出现了比98年那次还要恐怖的洪水量,可造成的损失远小于98年那次,三峡在其中承担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峡大坝当然不是万能的,它无法完全阻止洪水的侵袭。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其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是三峡大坝的存在,10年、12年、16年这三次洪涝造成的杀伤力比98年那次还大。
所以如果单纯只以为它的存在是为了发电,那就纯粹是目光短浅了。
“原来如此,那看来还是得修,我们要走了。”
“行了,你早点准备准备吧。”
朱棣站起身说道:“明天就是你大好日子,我们还得回去跟父皇母后复命呢。”
说着他又挤眉弄眼道:“明天晚上你悠着点,腰可别断了。”
“去你大爷的。”
朱云峰踹了朱棣的屁股一下。
“嘿嘿嘿。”
朱棣嘿嘿一笑,跟着朱标出了门。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朱云峰躺在沙发上,对未来还蛮有憧憬。
翌日。
朱云峰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