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发,南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发,南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发,南明 (第1/2页)

时间如梭,转眼就已经进入了六月份。
  
  从年初现代与大明进入全面合作开始之后,已经接近半年的时间,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一个模样。
  
  不仅如此,朱元璋这边吃肉,大朱棣的永乐朝也能喝口汤。
  
  大量现代技术也向永乐朝转移,各大国企纷纷派出人出力,许多人被派送到大明,一时间国内许多建筑业国企中高层技术人才开始空缺。
  
  他们选择的是提拔原有的中下层技术人才往上升,同时大肆扩编招募,吸收社会上的土木工人才。
  
  这让现代那边互联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因为最近些年随着国际局势愈发紧张,全球经济整体出现下行,大环境下,国企不裁员就算好的了,居然还扩编,令人匪夷所思。
  
  但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得非常好,高考虽有小问题,可在全球范围内。
  
  比起那些被豪门贵族垄断,捐钱就能上大学的所谓世界名校,依旧是最公平的教育体制,没有之一!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可以说是大专生不如狗,本科生满地走。985、211双一流大学亦是多如牛毛,即便清北的高材毕业生,社会上也是一抓一大把。
  
  所以在得知各大国企纷纷扩编,招收技术人才岗位之后,报名考编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各大国企很快就又把输送到大明的人才补充了回来,一下子就是将近二十万个工作岗位,可以说是极大缓解高端技术工作岗位缺失。
  
  当然。
  
  即便如此对于目前国内形势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我国失业率似乎不高,根据统计局的计算,到了2032年,失业率维持在6%左右。
  
  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14亿人6%就是接近一亿人,刨除掉老人小孩,至少有四五千万劳动力没有工作。
  
  并且即便统计的有工作的人群,要么打零工,要么从事农业,里面的工作缺口还是非常大。
  
  因而即便是目前能够解决二十万人就业,还是不算特别多。
  
  不过今年也就起个头。
  
  按照国家那边的估计,通过从大明那边攫取的资源,国家可以大量开设工厂、企业,将资源卖给私人老板,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特别是湖南,由于这次资源不是从沿海城市进口,而是出现在湖南,对于湖南的发展帮助尤为明显。
  
  这些工厂企业的商品也将成为各个大明朝的订单,发送到明朝那边去。
  
  如此就能解决许多就业问题。
  
  预计五年内,至少能够帮助上千万人直接就业,几千万人间接就业。未来十年内,恐怕就业人数将大幅度飙升,失业率无限接近于0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因而对国家来说,与大明的合作对现代的发展极为有利。
  
  而对于大明来说,承接现代的技术转移,承接现代的工程产业,同样能够促进大明发展。
  
  毕竟现代带来的主要还是技术,人员上不可能呈现大规模进来,去个几百万人就已经是极限,而且大多还是技术岗,劳工岗则由大明百姓完成。
  
  所以现代与洪武可以说是一起在吃肉。
  
  只是受限于石碑虽然增大了输送量,可目前也就只能满足洪武朝。
  
  剩下的大朱棣、老朱棣的永乐朝,朱高炽的洪熙朝,朱瞻基的宣德朝,能够分到的东西就很少了。
  
  但也没办法。
  
  虽然现在的大明就像是个饥饿站台,上层的人能吃饱,下面的人吃得越来越少。可朱元璋毕竟是老祖宗,他先吃也是应该的事情。
  
  到了六月中旬,这一日上午时分,老朱站在皇宫南京塔上,俯瞰着整座城市。
  
  南京塔是合作项目之一。
  
  老朱有感于后世巴黎有巴黎铁塔,东京有东京铁塔,大明南京也需要一座地标性的建筑,于是在皇宫东北,也就是钟山山脚,建造南京塔。
  
  东京塔于1957年建造,1958年就完工,耗时一年零四个月。那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技术相对落后的时候。
  
  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要建造这样一座铁塔并非难事。
  
  甚至不管材料还是技术更甚。
  
  从洪武二十年一月项目落地,二月开始建造,到现在六月份,大概五个月的时间,它就已经完成。
  
  整体高度达到了397米,近乎与钟山最高峰头陀岭持平,整体材料用的是最先进的合成钢,坚固耐用的同时,也保证了外观精美。
  
  它总共三层,有垂直电梯直达。最高一层在350米的位置,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包括南京皇宫。
  
  今天上午南京塔落成仪式结束,老朱亲自登顶。
  
  身边陪同着马皇后,那位国家副级老者,朱标以及朱云峰他们。
  
  从上空俯瞰的话,就会看到经过半年耕耘,大明首都南京城早已经大变模样。
  
  除了城墙没被拆以外,许多地方都已经呈现出了崭新的样貌。
  
  皇宫周边三公里内的楼房非常低,最高也才六楼,而且还是朱棣之前修的那种大明花楼,现代工艺与古典唯美的结合。
  
  并且这些地方也被划为了大明中央衙署的办公区以及官员的住宅区,不许外人进入。
  
  这是为了防止将来有人窥探大明皇宫。
  
  而在三公里范围外,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很多地方都已经起了大楼主体,预计到明年,所有施工都能完成,也就是1-2年内,完成大明现有的大部分基础建设。
  
  不过现有的建设范围还只是原有的大明南京城区,也就是后世秦淮区、玄武区以及部分鼓楼区,其余建邺区、江宁区、栖霞区等还未动工。
  
  毕竟后世大明南京有上千万人口,而眼下的大明满打满算也才三百万,城市扩张速度还没有那么快。
  
  但即便如此,一座宏伟的大都市也已经诞生。
  
  这对于老朱来说,便是丰功伟绩。
  
  “标儿,朕觉得,明年新年,邀请万国来朝,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负手而立,看着下方已经快建好的大半个城市,等到装修一下,百姓们就可以入住了,亦是露出喜悦的表情。
  
  “孩儿觉得如果后年会不会更好点。”
  
  朱标答道。
  
  “嗯,咱们大明的船队现在到哪了?”
  
  “已经踏遍整个世界。”
  
  “明年在埃及征调人丁,运输挖掘机,把苏伊士运河修通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