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明悟因果 (第1/2页)
吴蚍蜉心中无悲无喜,提着刀就往天边冲飞而去。
战斗嘛,强敌嘛,绝境嘛,说来说去也不过就是这些罢了,搞得好像他没经历过一样。
人啊,就是这样,第一次经历绝境可以叫做死中求活,第二次经历绝境可以说是拼死一战,第三次经历绝境还可以勉强叫做奋力一搏,这他娘的都四次五次六次经历绝境了……吴蚍蜉甚至开始习惯眼前这种情况。
“不过也好……总是要挥刀向强者才对吧。”
吴蚍蜉看着天边外的迷雾,他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来。
浓雾遮天蔽日,在天空数千米高度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去,所能够看到的都是直达天顶的厚重浓雾。
那怕是普通人也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浓雾绝非善类,稍微灵觉灵敏一些的甚至可以看出其中的大恐怖与恶意来,这对普通人来说就是真正的天灾了,那怕是看出来了这些浓雾有着大恐怖,这时候也是无法可想,只能够原地待死而已。
吴蚍蜉在天空飞过,飞行的同时也时不时将内力灌注入海洋之中,改变着海洋的洋流方向,而这种举动也让他感知到了许多有人小岛,港口,还有海面上船只的情况,他们面对着滚滚而来的浓雾时,惊慌失措,恐慌绝望,乃至是内乱的都不少,但是吴蚍蜉也发现了有极少数的人却在这一刻逆流而上。
他们驾驭着自己的船只,召集着身边的伙伴,呼喊着口号,吹响了号角,那怕在千帆远去时,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往着迷雾涌来处冲去,吴蚍蜉一路飞来,看到了不下十艘类似的船只,不下千名类似的人物,而当他们看到天上飞过的吴蚍蜉时,无不是鸣炮致敬,那怕吴蚍蜉飞得极快,天上轰鸣而过,连炮声都甩在了身后,但是那大炮炸起的云烟,依然仿佛是为赴死者致敬的礼花!
大刀赴死,亦如吴蚍蜉此刻的心情一般。
他没有徐诗兰和楚瑜言那样的管理才能,也没有楚明浩和梁敏,或许还要加上徐万方那样的雄才大略,他也没有知与迷的足智多谋……但他愿意为了他们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而去赴死战斗。
吴蚍蜉忽然想起了二十一世纪时,他残存的零散记忆。
那时候他还小,被父母带着回了农村老家,他朦胧记忆中,和老家小伙伴们玩耍时,经常看到村口有一耄耋呆坐村口,连站立都很是困难,到了黄昏时,老人的子女才将其搀扶回家。
吴蚍蜉当时就很好奇的问父母,是那老人的子女不孝顺吗?
他父亲沉默良久后才告诉他,那老人是当时国家建立之初,最危难时奔赴邻国冰天雪地之中,于九死一生里幸存下来的老兵,他子女很孝顺,他一家的家风都很好,在当地非常受人尊敬。
“那他为什么要在村口看着大路呢?在等什么人吗?”
幼小的吴蚍蜉好奇的问着。
“……在等他赴死的战友们。”
父亲严肃的说道:“在我还小时,听我的父亲告诉我,当时奔赴边疆时,这老人还很小,算是个娃娃兵,但是却识得几个字,会做一些加减乘除,算是他所在连队里的一个宝贝,我父亲告诉我,当时村里和村子周围都有人奔赴边疆,他和村子里几个熟悉的伙伴也在那只队伍里,当时战斗最为激烈时,连队都打没了,只剩下最后几个人时,政委叫过了他,委派了他一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让他护送战旗回指挥部,然后再赶来一起赴死,他们会等到他回来再冲锋。”
“军队可以灭,但是军魂不能丢,队伍的旗帜是队伍重建的核心,他信以为真,冰天雪地里,茫茫雪原上,他跑了一整晚,将旗帜带回了指挥部,然后还没等他回去,他就知道了队伍已经彻底打没了的消息……他的战友,他的伙伴,他的老连长,他所熟悉的一切都没了,他们抛下了他独自去赴死……”
“……后来战争结束,师长告诉他,随着旗帜而来的还有一张小纸条,是他们连长偷偷藏在里面的,希望指挥部能够将这个小战士安顿回后方,他是个读书人,他识字,他以后可以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可以建设好祖国,再也不让祖国被那些外敌欺负。”
“他们愿意赴死,就是为了保护这些他们觉得应该保护的人。”
“而他,在等待着赴死的伙伴回来接他。”
那时候的吴蚍蜉没心没肺,父亲的话被他当成了某种话本里的故事,知道了,听了,然后忘却了,却是直到现在,人格迭代了无数回的他却重新想了起来。
亦如此刻的他,愿意为了值得保护的人而赴死!
吴蚍蜉的速度极快,这一次他没有带上小动物和盆栽,有了伙伴就是这点好,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去战斗。
要么敌死,要么他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