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面试考场的交锋,我们能全过吗?(二合一章) (第1/2页)
耿鉴庭的声音落下,考室里响起一片笔尖划过纸面的尾音,有人懊恼地咂了下嘴,有人匆匆在卷角补了两个字,好些人都有些不情不愿地放下笔,主要是感觉自己回答的还不够全面,感觉还能改的更好一些。
不过门口的人已经带头站了起来,其余人也一样,接下来二十多号人排着队往门外走,路过的时候还忍不住看向其他人回答的卷面。
方言的试卷是最多人关注的,有些人看到他试卷上写的内容还不如自己多,忍不住松了一口气,有人看清楚他的回答后,露出恍然又懊悔的表情。
还有不少熟人都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走廊里已能听见隔壁考室传来的对话声,隐约都是讨论试卷的声音。
方言走在队伍中间,身旁的宋建中捏着准考证,对着他说道:
“方哥,我全答上了!”
这话一出,其他班上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自己试卷上都回答了。
方言笑着对他们说道:
“那就好,先别想刚才的笔试了,专注接下来的面试吧!”
一行人纷纷答应下来。
来到走廊上后,其他考室的人走出来都开始互相打听刚才答题的内容,开始互相对答案。
这会儿方言就成了众人里面的焦点。
大家都寻找他询问,想知道自己回答的对不对。
现场一下有点乱了起来。
不过很快,就有老师过来叫停这边,因为马上就要进行下一场面试考试了。
一共四个小组,队伍走到走廊尽头的大会议室门口,这里早有老师等待着了,所有人检查准考证,接下来是叫到名字的人进去面试。
方言排在中间,他们这组最前面的是他们班上的朱丽娜。
另外一组最前面的是严一帆,排在前面的人心理压力有点大。
两人那表情,方言看着感觉跟上刑场似的。
方言忍不住对着他们提醒:
“就当是给人看病,不要紧张,咱们什么病人没看过?我那么多疑难杂症病历全都分享给你们了,你们害怕什么?”
听到这话,刚才还有些紧张的两人微微一怔。
心想也对啊,要是难度比方言的医案都还高了,那未免也太变态了。
方言分享的那些医案,全世界各地的病人都有,大部分都是其他人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刁钻,能够刁钻过他的医案吗?
很快,时间一到,考官就开始让学生进入会议室开始面试问答。
进去过后,门一关,根本听不到里面的声音。
不过通过刚才开门的一瞬间,大家都能看到里面至少有二十号的考官,一批一共四个组分别一人进去,也就是一个人至少面对四到五个考官。
那问题起码会从四五个角度来问。
根据规矩他们会分别打分,然后评综合分数。
第一轮的回答大概持续了五分钟时间,很快四个人就出来了。
他们不允许在这里逗留,不准说话,被人直接带下了楼。
第二轮的四个人马上又走了进去。
这次时间也是大概五分钟,考试的人就出来了,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些懊恼,有些亢奋,还有些人明显被问懵逼了。
方言排在第五轮,他感觉没等多久,就到他了。
和他同一批的是一组李正吉,三组楚乔南,还有四组一个不认识的人。
会议室比想象中更宽敞,正前方的长桌后坐着二十几位考官,分成四列,仔细一看全是方言认识的人。
岳美中、任应秋、王玉川、王文鼎、赵锡武、钱伯煊、季钟朴、王伯岳、赵心波、方药中、郭士魁、董建华、时振声、陈科冀,甚至还有方言他们的班主任老刘,刘渡舟,这些都在里面。
看到方言进来,几个人脸上都露出笑容来。
有人甚至还对着他点头。
方言也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有人通知他们:
“按照一二三四组的牌子站定,然后开始面试问答。”
方言听到后来到第二组的地方站定。
方言的考官是钱伯煊、季钟朴、王伯岳、赵心波、方药中。
除了华夏中医研究院的院长季钟朴,研究院学术委员赵心波,其他人方言都比较熟了。
近代妇科八大家之一的钱伯煊自己跟着他见习过。
自己外公的好友王伯岳这也算是老熟人了。
还有前班主任老方那就更是不用说了,他还是自己公司的股东之一。
算起来这个组合已经算是比较陌生的了,至少有两个人是不那么熟悉的,打交道的时间比较少。
换做其他的组,他更是熟的不行。
接下来作为自己顶头上司,也是华夏中医研究院的院长季钟朴,是今天第一个开口对方言提出问题的人。
他的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书页上,翻开其中一页,然后随便挑了一个问题对着方言问道:
“请问考生,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中《金匮》言‘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此处‘肺中冷’与‘肺寒’是否同义?若患者同时见‘吐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又当如何辨析?”
说完他看了一眼手表,说道:
“你有半分钟的思考时间。”
方言眯了眯眼睛,这问题看着基础,实则藏着两个坑。
先是“肺中冷”与“肺寒”的辨析。
寻常考生多半会混为一谈,这里面“冷”与“寒”的分寸:“寒”多是外感实邪,“冷”却带虚象。
就像甘草干姜汤里的干姜,不是峻烈散寒,而是温化中带补,正合“上虚不能制下”的虚证。
再往下想,“吐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这组症状更棘手。
渴与不渴是分水岭,不渴的用甘草干姜汤,那渴的呢?得分虚实。
虚热的话,涎沫该是黏稠的,渴也不会太急,麦门冬汤的证;要是实热,涎沫怕是黄稠带腥,渴得厉害,那就得往肺痈上靠,千金苇茎汤或许对症。
方言思考的很快,根本没有等到半分钟,他就开口说道:
“我想好了。”
“请回答!”季院长对着他说道。
方言定了定神,答道:
“‘肺中冷’不是单纯的肺寒,这里面还带着肺气虚弱,收不住津液,所以才会遗尿、尿多,这叫‘虚冷’;而肺寒大多是寒邪侵肺,主要就是咳嗽、痰多清稀,属于‘实寒’。”
“要是病人吐涎沫没完,还嗓子干、总渴,就得看是虚热还是实热。虚热的话,涎沫黏糊糊的,渴了也愿意喝热的,舌头红、舌苔少,这是肺里津液耗没了,用麦门冬汤就行;实热的话,涎沫发黄发稠,渴得厉害,就想喝凉的,舌头红、舌苔黄,这其实是肺痈刚开始,得用千金苇茎汤。”
话音刚落,季院长点了点头,然后一旁的赵心波便顺着这个思路追问,语气里带着几分锐利:
“你说虚热肺痿用麦门冬汤,那《千金方》中治肺痿有‘炙甘草汤’,两方皆用麦冬、甘草,何时光用麦门冬汤,何时期需用炙甘草汤?若患者兼见心悸、脉结代,又当如何取舍?”
这次方言没有思考直接从容回应:
“麦门冬汤主要是补肺和胃里的阴液,适合那种肺痿病人,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吐黏沫、嗓子干得厉害的;炙甘草汤呢,更偏向于滋阴养血、通阳气调脉律,适合肺痿同时还心慌、脉搏跳得不齐的,这属于肺和心一块儿出问题了。”
说罢方言还举例:
“去年我碰到个肺痿病人,不光咳嗽吐黏沫,还心慌、脉搏结代。一开始先用麦门冬汤补阴,等黏沫少了些,就换成炙甘草汤,再加了点五味子,过了半个月,脉搏就齐整多了。这就是兼顾肺和心来治的意思。”
钱伯煊这时抬眼,将问题引向妇科与肺系的关联:
“妇人产后若患肺痿,见吐涎沫、气短乏力,与常人肺痿相比,用药需添何药?需避何药?《金匮》‘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虚极生风’的机理,与‘肺中冷’的‘上虚不能制下’,有无共通之处?”
方言看了钱老一眼,这是轮番轰炸啊。
一点都没因为大家是熟人就抬一手的打算。
他捋了捋对方的问题,然后说道:
“产妇得肺痿,大多还带着气血两虚的毛病。”
“得加上当归、黄芪来补气血,像桑白皮、葶苈子这类劲儿太猛的药可不能用,怕伤了产妇刚生产完的正气。”
“再说“虚到极致生风”和“上焦虚了管不住下焦”,这俩其实都是一个理儿,正气太虚,没法正常制约身体机能了。”
“前者是血太少,养不了筋骨经脉;后者是肺气太弱,兜不住津液。虽说一个在筋骨、一个在肺和津液,但核心都是“虚了就管不住”,道理是一样的。”
此刻说完,王伯岳就接过话头,他对着方言笑呵呵的问道:
“请问考生,若肺痿患者久服麦冬、玉竹等滋阴药,出现腹胀便溏,是继续滋阴还是改投温药?《内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在此处当如何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