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游讲三山,再获风罡

第三百四十三章 游讲三山,再获风罡

第三百四十三章 游讲三山,再获风罡 (第1/2页)

程心瞻回宗后只待了十来天,龙王是二月末走的,三月初一那天他便被登门造访的圣应道长叫去了阁皂山。
  
  圣应道长把来意一说,三清山根本无法拒绝,三清山的建山和立教阁皂山都出力良多,到如今摩崖山和丹霞山都还奉阁皂山为外宗呢。
  
  程心瞻也无法拒绝,当初自己在天鞘山偷学了人家的镇派真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人家也没计较。这次迎龙君又是人家指点的科仪,并传授了《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这样的恩情,现在人家只不过是邀请去讲道,而且还愿意给自己开放经阁,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在阁皂山这么一待,就直接待满了三个月,到六月初一的时候,离阁皂山不远的散原山副教主祯常道长就已经来叫门了。
  
  于是,程心瞻被无缝衔接,又给叫去了散原山。
  
  这可把能岳道长气坏了,他是见到了龙王回海法驾的时候,才知道三清山忙完了,便登门来请人,结果一进三清山便被告知人已经被阁皂山接走了。能岳道长无奈,但两葛的交情他是知道的,况且人家先登门,那没办法,只好想着等人从阁皂山出来再给接上。
  
  可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堵门截胡的!
  
  能岳道长吵上了散原山,埋怨净明派做事不地道。
  
  但净明派也是理直气壮,凡事先来后到,人已经接过来了就别想领走。再说了,人又不是你句曲山一家的,况且你家已经是第一个摘桃子的了,当初先生一连在句曲山讲法四年,差不多得了。
  
  这下子把能岳道长给气笑了,直言当初自家眼光好,难不成这还是错事?自家开了一个头,现在一个两个的争相效仿,还要埋怨开头人?
  
  都是副教主一级的人物了,还在拍桌子瞪眼,闻讯赶来的程心瞻连忙劝和,说自己在散原山就和在阁皂山一样,待满三个月就走,并向能岳道长保证,立冬之前一定到句曲山。
  
  另外,程心瞻心里也有愧,之前说好要抽时间去句曲山讲法的,而且现在句曲山年轻一辈的两个领头人物还在给自己带徒弟呢。于是他偷偷给能岳道长转心音,说自己这次在句曲山会多待一段时间。
  
  有了这句话,能岳道长才转怒为喜,乐呵呵让程心瞻先忙去,他还要和圣应道长说会话。
  
  句曲山和散原山是浩然盟诛魔的中坚力量,门下弟子多是生死之交,吵架这种事也是吵过就算了,两人立即改换口风,说起了除魔之事。
  
  于是这般,程心瞻又在散原山从六月初一待到了九月初一。
  
  九月初一这天,他在净明派道友的千留万挽之下,离开了散原山。
  
  不过离开散原山后,他既没有直接去句曲山,也没有回宗,而是一路北上,跨过庆、鲁,横渡勃海,来到了辽东。
  
  跨过勃海后,很明显能够感觉到天冷下来,在东南,此时才略感凉意,但到了辽东,已经可见遍地白霜了。
  
  程心瞻知道自己来对了。
  
  他之前来过两次辽东,一次是跟着庸良来找人参果核,一次是跟着青伯来找渡劫地。这次是他第三次过来,目的是为了采撷素风。
  
  他查过宗里的地志,霜降前后,最易结霜和结霜最多的地方就是辽东和西域,所以他来了。
  
  程心瞻在这里也没什么熟悉的地方,虽说十一娘在辽东有产业,不过这次时间比较赶,而且此时她人还在天上,还是不叨扰了。于是,程心瞻便直接去了上次青伯找的渡劫地,一个被灵泉冲刷出来的太极峡谷。
  
  辽东地大物博,但人烟稀少,茫茫白地上少有见到人的。尤其是程心瞻要去的太极峡谷,位于辽东与乐浪半岛的交界处,地处蛮夷,人就更少了——当时武青伯找渡劫地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隐蔽性。
  
  这样,程心瞻也确实更放心些。
  
  峡谷被武青伯以简易的阵法遮掩,这种层级的阵法,如果别人知道地方,有心破解,不难。但如果不是事先有数,那在这广袤的辽东平原上,是很难发现的。
  
  程心瞻到了地方,果然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他解开阵法,又加固了一下,把障眼范围扩大了一些。阵法这种东西,如果不是自然天成的,那还是要时时加固,不然时间一长自然就出问题了。
  
  随后,他又掏出了「八宝云光帕」,手一松,帕子便融入了虚空里,消失不见。
  
  做好了这些布置,他飞身落入山谷中。
  
  这片峡谷高低落差不算大,山谷还算宽阔,两岸都是草坪,零星点缀着几棵树,此时叶子都已经落光了。在山谷的正中间,是一条灵溪,大约只有五步宽,并未上冻,潺潺的流着。在灵溪两畔的草依旧是绿的,鲜嫩青翠,远离灵溪的地方,草色斑驳,青一块,黄一块。
  
  程心瞻来到溪边,席地而坐。
  
  今天才初一,今年霜降在廿七,这个月都要在山谷里度过了。
  
  他才坐下来,又想起了宗里,不知掌教会如何安排呢?
  
  风罡的作用与采撷之法从西康回来后已经告知了掌门,但掌门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自然是惊喜,但紧跟着便是忧愁。
  
  首先肯定要控制范围,因为这东西耗费的是时间,本身的采撷之法并不难,虽然也是个精细活,但架不住人多。一旦扩散出去,就所有人都知道了,也都去采风了。三清山可没这么大方。
  
  但正是因为采风不难,又是十二年才能采一次,宗里知道的人越少,采到的天罡也就越少,吃亏的是自己家。
  
  再一个,当纪和合知道这东西就是西王母掌管的「灾疠五衰之风」后,立马就明白了此罡的风险——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心瞻,想服用此罡催劫,那就和旁门左道那些碎丹成婴之类的法门差不多了。这种方法虽然没有什么后遗症,但是其中的凶险是差不多的。掌教是在四境渡过风灾的人,他岂能不知,一个不小心,风从体内刮起,便是神形俱灭!
  
  想要缩短渡劫时间,那肯定是对自己的金丹颇有自信的,换句话说,那就是门中的菁英弟子,但如果菁英弟子没有死于除魔卫道与寿尽,反而是死于急于求成,那这便是自己的罪过了。但如果只让这些弟子去采风,又不让他们炼化,要求他们尽数上缴宗门,又显得太蛮横,而且难保他们不私藏。
  
  而且即便是四境,面对这样一道从未现世的并且与【宙】道相关的风罡,也难以不动心,同样也不敢说就是一定能安然炼化。
  
  恐怕真正能坦然视之的,只有渡过风灾之后的四境、五境,以及寿元无多的金丹。
  
  可是这些人终究不多,如果只让这些人去采风,纪和合又觉得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