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禅观与净土 >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二集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二集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二集 (第2/2页)

第四个、读诵礼拜。要有一些忏悔的仪轨,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读诵等等。一般来说,你选一个忏法,它都会有一些,它都会指导你。
  
  第五个、如教明证。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梦中见好相,这五个重点。
  
  这个事修,至少要一百天才有效果。就是你每一天都要拜一部,八十八佛也好,或者是方等忏也好,每天拜一部连续拜一百天。如果见好相,就恭喜你。没有见好相,休息一下,过一段时间再拜,百日。你拜三个百日,就达到藕益大师说的一年,就可以了。不管你有没有见好相,你拜三个百日,这个业就算没有全部干净,它也产生不了太大力量。
  
  所以蕅益大师他认为,拜忏以一年;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这是个很好的一个时间点。一年有些人他很难坚持那么久,因为你惭愧心很难相续,所以我们把一年切成三块:百日、百日、百日。百日以后休息一段时间,再冲个百日,再百日。那你如果在某一个百日当中见好相了,那就可以了,就清静了。
  
  好,我们看事修以后还有理忏:
  
  二、理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糅合《业疏》、《菩萨戒忏悔行法》─
  
  这个是很重要的理观的智慧,配合我们在拜忏的过程。理观的拜忏是要学习过大乘经论的人,所以他不管什么方便,他可能是八十八佛、方等忏等等。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什么叫无性,简单讲就是业性本空,“业性本空”你们听得懂吗?听得懂,那最好,对,就是没有真正的罪业,罪业之所以产生果报,是来自于它相续。就是一条念珠,最可怕是中间那根绳子,你只要把绳子切断了,这个念珠就撒满地,念珠就没有什么功能了,对不对?罪业也是这样,它的可怕来自于辗转相续。
  
  所以业性本空就是说,你可以简单的观察,我的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清净只是一时的糊涂而造罪,这很重要!我再讲一次,我们的生命,你要忏悔清净,你要达到最快的效果,你要把生命,就是你本来的样子跟后来的样子,要把它区隔出来,你千万不要认为说,你本来就不清净,那你就很难忏悔了,这样懂吗?
  
  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在没有犯罪之前,其实我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所以我的罪业只是一时的妄想,一时兴起,一时的颠倒而已。而这个罪业不会影响到,不会染污到,我的清净心,我的心本来是清静的。而这个清净心就是你生命反转最重要的根本,就是理观的智慧。
  
  简单的说就是,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这样懂吗?就是说我们心本来清净,一个镜子本来是干净的,它后来卡很多灰尘。但是镜子还是镜子,灰尘还是灰尘,你这个时候不能只看到灰尘,你要看到灰尘后面的镜子是干净的。所以你要站在镜子的角度来面对灰尘,这样懂吗?
  
  站在镜子的角度面对灰尘,你这个灰尘才去得掉,你千万不要认为说,我这个人的本质就是有业障,你的本质有业障,你怎么忏的干净呢?所以这个理观会影响到你拜忏的效果,非常明显。你不能站在业障的角度来面对业障。所以这个理观很重要。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那么在事修有三个重点:忏悔、皈依、发愿。
  
  第一个、你要有个发露的忏悔。
  
  第二个、你一定有一个佛菩萨来做你的忏悔主,有个皈依境。
  
  第三个、你对未来要有期许。
  
  忏悔是针对过去,发愿针对未来,你未来一定要有一个目标方向。那么你透过安住一念的清净心,再修忏法;忏悔、皈依、发愿,不管你用方等忏、法华忏,什么忏都没关系,拜满一百天,师父给你保证,就会出现下面的征兆了,好我们看论文:
  
  乙三、罪灭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了凡四训》─
  
  好,我们透过正确的,观察自己的身口意罪业的相续,开始发起惭愧心,忏悔、皈依、发愿;配合理观,安住真如。那么就会有以下的征兆出现,
  
  第一个、或觉心神恬旷。一个人罪业忏悔以后啊,他突然间心情开朗,本来以前觉得,有事没事就觉得闷闷不乐,突然间心情开朗,看到什么都很欢喜了,喝一杯开水也很高兴,就是你这个人业障消了,突然间从业力里面,把你包住的突然打开了。
  
  “或觉智慧顿开”。噢,你现在学习佛法,突然间一听就懂。什么无常观、无我观,一看就懂,就你那个善根,过去的善根开起来,智慧顿开。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本来你遇到了人事的干扰,在过去的情况,你会烦躁不安的,但是业障忏悔干净的人,你遇到复杂的人事,内心不会焦躁不安,反而觉得通达无碍,你非常有自信。
  
  “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这个就更难了,你的恶因缘转成善因缘,这个人本来过去生是跟你结冤家的,但是你通过忏悔的关系,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气,反而生起欢喜。那么到这里就很不简单了,你这个人业转了,这以下就更不简单了。
  
  “或梦吐黑物”。在梦中排出,不管从嘴巴,不管从各式地方排除黑色的物品,或者洗澡,都可以。
  
  最后,“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一个人忏悔到见佛菩萨,那就不是完全忏悔了。这个要配合念佛功课了,这种能够忏悔到见佛菩萨,那这种人就不是一般的修行人了,善根都很深厚,忏悔只是一个助缘。
  
  佛法的修学,它往往是会互相帮助,你本来修忏,结果修忏成功以后帮助你念佛,你看,你能够在梦中见到佛菩萨,其实佛菩萨很想见我们,佛菩萨能够进入到你的梦境,表示你们两个心的磁场,已经感应道交了,所以这个是非常好的。梦到圣人,梦到祖师,在梦中给你开导加持等等。
  
  “或梦飞步太虚”。你发觉你在梦中游步于太空中,感到身体很轻盈。
  
  “或梦幢幡宝盖”。前面的佛菩萨是正报,这是你梦到了佛菩萨的依报,你没有梦到佛菩萨,但是佛菩萨旁边那些宝盖胜相,这些都是功德相。
  
  所以我们可能目的只是忏悔业障,但是如果你透过一些正确的方法,发愿、诵经。你可能不但是忏悔业障,还成就广大的功德。我们前面说过,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这个就是佛法殊胜的地方,因为你不但是只有心力忏悔而已,你还加上法力的摄受,而且你忏悔过程当中又念佛,念佛菩萨的圣号,又加上佛力的摄受,所以你就能够有这么多殊胜的因缘出现。
  
  简单的讲就是,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但是所有的佛法的修学,都要你自己要觉悟。最怕就是你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一天过一天,等到你知道来不及了,最怕就是在这里。所以忏悔这一科,我们讲到它先舍心再舍罪,先有心态的改变,先有惭愧心。透过法门的拜忏,事忏、理忏,最后正式的舍罪,先舍心再舍罪。
  
  好,我们今天先把忏悔这块,业障先讲完,明天开始讲魔障。好,有没有问题?没问题我们就下课了。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有个学生非常优秀,很年轻才二十八岁,那么那个时候我是教务主任,我带他们。带了学前教育三个月以后,就准备要出家了。出家之前都要审查他过去,结果这个年轻人,他在读佛学院之前,有一个女朋友,结果犯到淫戒的根本。犯到淫戒的根本以后,在戒律里面就不能出家了,就障碍出家了,当然是可以拜忏,我就辅导他说没关系,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当初的一念的造罪的心,既然你心态反转了,当然就可以,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结果辅导他三个月,都没见到好相。我就很奇怪,我就把他叫过来,我说你拜了多久了,我拜了三个月。我说你没见到梦境里面,一些各式各样的见花、见光、洗澡,他说没有,我说那你是怎么拜忏的?他说,我就是,主任你叫我什么时候上殿,我就什么时候去拜,拜完以后,下课我就下课。
  
  我说你这样不可以,你心态不具足,把它当做一般的功课,你没有一种要忏悔的决心。我就把佛菩萨的这三条:思惟业果决定,业果不失,增长广大。结果他透过思惟,他的惭愧心生起了。我说你继续拜,你一定要有惭愧心去推动这个法门,这个生命才会反转,你不是说只是上去,把它拜完就应付了事了。
  
  结果他心态一改变了,一个礼拜,他就跑来跟我讲,说主任,我见好相了,一个礼拜就见好相,见好相不用拜了。我们就安排他受戒。后来,这个人目前在佛教界也是相当有成就的一个法师。
  
  我要讲什么意思,就是说,业障并不是大家想像那么困难,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虚妄相嘛,只是因为我们一时的疏忽,让它展转相续,但是关键是你面对这个时候,你的心态非常重要。好,我们回答几个问题。请问如果家中长辈是修,哎,你们这简体字我看不太懂,找一个人念一下好了,找一个看懂简体字的。
  
  所以佛教的修学,诸位,它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你不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这样效果就不好了。
  
  【学员提问】:师父您好,请问如果家中长辈是专修观世音菩萨的,也有观念认为,阿弥陀佛是死人或有往生者才拜的,因为他们对弥陀及净土不了解,因此对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缘,那么请问师父,如果他们往生前后,要如何念佛及怎样才能往生净土呢?谢谢,弟子上。
  
  【师父回答】:就是说他是主修观世音菩萨,但是你希望他求生净土,是吧,那你的长辈有没有求生净土的意愿,他本身有没有求生净土的意愿,这很重要。如果他有意愿,那念观世音菩萨是可以往生的,可以透过至心回向,其实他本身的愿力很重要。如果他完全没有愿力,那你就是干着急了。他本身都不想往生,你不可能…,对不对?你要想办法。
  
  我觉得往生的关键在愿力,在愿力,他有没有这个意乐,我们的生命只有两种情况,一个业力,一个愿力,只有两种而已,你要么就随业流转,要么就随愿往生。而业力也好,愿力也好,都跟你的心态有关系,这样懂吗?跟你修什么法门是其次。反正你临命终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随业流转,第二个随愿往生。往生不会是靠业力的,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就修广大的布施,都赶不上极乐世界一块石头。极乐世界往生是弥陀摄受你才会往生的,不是你修成的。所以跟你修为没有关系,你是创造感应道交,是因为你的至诚恳切感应了弥陀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佛陀临终接引,把你带走。
  
  所以,一个人会往生不是靠你的本事,也不是靠你的资量力,也不是靠你的业力,你的业力只能把它带走——带业往生,都要打包起来。你的往生是靠愿力,懂吗?发愿的愿,你的愿力跟弥陀的本愿力感应道交才往生的。
  
  所以,你要做的是什么?你要想办法,透过你对净土宗的了解,让你的长辈知道他为什么要往生?因为他别无选择,他不往生他就继续流转。我们不要讲太复杂,你就说某某人,长辈,父亲、母亲,你就把今生的因缘再过一次,你愿意吗?就今生。诸位,我就问你简单一个问题,你把从小到大的因缘,人生再过一次,你愿意的举手,今生就好,再过一次。哎,你今生不算太坏哦,你知道吗,你今生都不愿再走一回。
  
  人就是这样子,好了伤口就忘了痛。所以你必须要知道轮回的痛苦,对不对?而且这个轮回,从末法时代来说,你现在不往生,越来越难往生,因为它整个佛法是末法,末法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你来生遇到法师的档次,绝对不是今生法师的档次了,就是来生启发你善根的法师,水平降低了。第二个、你本身业障又重,而摄受你的法师的水平又低。就是你的病越重,结果这个医生的水平又差,这就是你的来生。说,我今生遇到了师父也不怎么样。是不怎么样,你来生更不怎么样!你来生更不怎么样!
  
  所以你想一想,你今生不把握,来生更难。你知道吗?叫机会。所以你有时候要把很多事情看清楚。就是说,你今生悠悠泛泛,来生继续轮回,你来生更难往生了。而这个生死问题不解决,你迟早是到三恶道去。
  
  所以你必须要把很多观念跟长辈讲清楚。就是,拖对你没有好处,要把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依报、正报讲清楚。让他的心,要能够怎么样——念想西方。善导大师说的,一棵树,它已经往西方倾倒了,你把它砍断,它很自然就倒到西方去,对不对?如果他平常想的都是,他念想娑婆,怎么会往生呢?他心心念念都在想娑婆世界的事情,那念什么都没有用了。因为心为业主,它这棵树往东边生长,你把它砍断了,它只会往东边倒下去。
  
  所以,改变他的观念,改变他心中忆念的方向很重要,这个是重点。至于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这个倒不是重点。不过最好,他如果念观世音菩萨,最好,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最后用十句佛号收尾,就是叫他念十句佛号就好,念了一千声观世音菩萨,最后念十句佛号来做一个收尾。下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你好!我家里想供奉阿弥陀佛像,还有一张小小张的十方佛像,请问师父我是否还可以供奉一张绿度母的佛像呢?谢谢!佛弟子上。
  
  【师父回答】:你要供养什么我没有意见,说实在,师父是一个佛教的法师,你供养佛菩萨的像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没有意见,没有意见。你们怎么问了半天都没有问到今天的课程,那表示你们都听懂了。
  
  好,回向。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