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文豪1983 > 第105章 《文艺报》的诸位

第105章 《文艺报》的诸位

第105章 《文艺报》的诸位 (第1/2页)

杭城会议有哪些人参加?
  
  它是一个由余切提议,《沪市文学》,浙省文艺出版社和杭城文联联合在杭城召开“新时期文学创新座谈会”。
  
  简称为“杭城会议”。
  
  因为有“新时期”几个字,参会的作家多为中青年作家,这些人才刚刚登堂入室,思想天马行空。
  
  又因为有“座谈会”几个字,它成为了半官方半民间的文学沙龙,汇集了《京城文学》、《收获》杂志、《文艺报》等多种文学杂志的编辑。
  
  会议中的文学动向,可以借由这些杂志迅速的传遍全国。
  
  余切在其中居功至伟,从日本回来后,他把女作家屈铁宁、军旅作家管谟业等人邀请到杭城会议中来,而这些人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在现场。
  
  又把阿莱、刘振云这些后来才发迹的老朋友,提前请去杭城会议,使他们更早出人头地。
  
  王濛听说了这件事情,特地请余切一定要去到现场。
  
  他说:“大家都知道你最近十分繁忙,但这场会议没有你这个发起人的话,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收获》杂志的李小林托人来问我,让我务必督促你到杭城来。”
  
  “否则,你今后要再去沪市的巴老家,他的孙女端端就不会再认你这个不守信的哥哥了!”
  
  端端?
  
  我什么时候成她哥哥了?我和她妈妈可是平辈相称!
  
  余切顿时想到了那个指出他“写的比抄的快”的小女孩,忍不住大笑。
  
  “王主编,我一定会去杭城,只是我还需要带上一个人。”
  
  “带上谁?哦……”王濛恍然大悟,脑子里浮现出一个潦草的身影,“你要带上余桦是吧,我的另一个余老弟!”
  
  他问余切:“余桦真的有能力吗?他来燕京已经一个多月,还没有写出一篇满意的文章。”
  
  余切解释道:“余桦不是科班出身,又不生活在京城,他长期是在小县城闭门造车,这样的人如果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他一定能绽放出光彩。”
  
  王濛认可了余切这番话,但还是说:“距离进修班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如果他一直写不出好的文章,那只有等下一期再来……我们第一期来的是一些什么人?管谟业、屈铁宁……他们都已经有一些名气了。”
  
  “余切,你虽然赏识他,但也要他自己努力才行。”
  
  这个道理,余切当然懂得。
  
  十一月下旬,余切的评论文章《伤痕文学为何必然消失》完成,他拿去交给《文艺报》的冯木。
  
  《文艺报》所在的地址是东城区沙滩北街,这地方就在老燕大后面的五四广场。广场上有一个简易两层办公楼,文联、作协、《文艺报》,还有文联其他几个协会都在这里办公。
  
  因此,余切骑上了摩托车,从现在的校区去到之前的老校区。
  
  到了这两层楼底下,通报之后,冯木本人出来带余切进去。只见到这两层简易小楼,里面却鼓鼓囊囊挤满了机构,楼上是新闻部、小会议室,楼下是副主编办公室、编务、行政办公室和资料室——而且没有空调暖气,冬冷夏热,办公条件十分艰苦。
  
  这就是中国当时最权威的文艺评论刊物的条件了。
  
  冯木很不好意思:“余切,你成名以来,港地、泰国、日本这些地方都去过,都被隆重接待,我们这个地方呢……有点寒酸,我向你道歉。”余切摇头道:“文学的好坏,并不在于条件的优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