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各大制片厂:求求了,让我们拍吧! (第1/2页)
第二天戴堇华上课的时候眼圈都是红的,她甚至晚上做梦都是自己和她那不知道哪来的儿子大搞生离死别,那叫一个感天动地。
但她依然给魏明这篇新作打了低分,觉得故事太俗,没有深度。
魏明已经一年没有正儿八经的作品问世了,如果他那部被寄予厚望的长篇历史题材也是这种轻浮浅显的东西,那么这对文坛无疑是一大损失。
持这种观点的文学评论家不在少数,都觉得魏明写这种通俗剧本大材小用了,纷纷在报刊上发问,痛心疾首地规劝魏明不要误入歧途。
然而体现在市场上……
“给我来一本《花城》,有妈妈再爱我一次的那期!”
“还有《花城》吗?给我留一本!”
“我想要《花城》,听说这期有魏明的一个剧本……”
“领导我先走,要去邮局一趟订杂志,对,《花城》。”
北大外面的报刊亭再一次排起了长队,报刊亭的老头回忆了一下,这半年除了上个月发表《蹉跎岁月》大结局的《收获》外,好像也就今天这么热闹。
《花城》这一期的质量确实不够硬,一般这种文学刊物最大的卖点就是上面的。
很多读者只,其他什么散文,文评,剧本都是不看的,但这一期的品质平平,所以首印只有保守的45万册。
当然,45万也比《当代》和《十月》还是强点,只是不如《收获》这个老旦。
但是很快《花城》编辑部收到各方回执,出货速度远超他们的预料,于是他们简单开了个会,然后宣布加印!
再来20万册!
得益于识字率的普遍提高,哪怕没有很高文学追求的人,依然有阅读的需求,坊间都在传说《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感人肺腑,非常值得一看,只要你看了,就没有能忍住不哭的。
于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纷纷订购《花城》,想要证明自己跟普通人不一样,然后纷纷中招。
魏明的影响力也顺势进入了中老年领域。
年轻人或许有个别人能撑得住,但上了年纪的人,真的来一个灭一个,专治嘴硬。
尤其是有孩子的母亲读者,看完之后哪怕孩子是熊孩子,也瞬间母爱爆棚,愿意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种状态至少能维持三天以。
于是在小朋友群体中也流传起了这样一段话:
成绩不好?不怕,有《妈妈再爱我一次》!
惹祸了?不怕,有《妈妈再爱我一次》!
被叫家长了?不怕,有《妈妈再爱我一次》!
吕晓燕并不是在喜子的推荐下看的这篇,而是下班回到家,看到丈夫一个人默默流泪,才知道小明又出新作了。
魏平安不好意思地擦掉眼泪:“我想喜子他奶奶了。”
他从小就被告知是个遗腹子,虽然大娘和大伯都对自己很好,但他最亲的依然是自己的亲娘。
那个沉默寡言,眼睛里仿佛藏着无数秘密,有着农村妇女罕见的细腻温柔的女人,每每想到她,魏平安都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他也最能体会到这种刻骨铭心的母子亲情。
“我宣布,这是我最喜欢的小明作品,真想看到这个剧本被拍出来啊。”魏平安道。
他评价这么高,吕晓燕说什么都要看看了。
于是这一晚上魏平安都在安慰情绪剧烈波动的吕晓燕,告诉她:没有人能分开你和喜子乐乐。
第二天,看到喜子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还影响乐乐吃饭,平时肯定要吹胡子瞪眼的吕晓燕竟然温柔地劝他,还用勺子递到他嘴边,简直母爱爆棚。
不过这可吓坏了喜子。
“妈妈你别这样,我害怕。”喜子警惕不已,不管你是谁,快从我妈妈身上离开!
吕晓燕直接暴走:“你爱吃不吃!”
喜子松了口气,这才对嘛!
他才不要什么妈妈再爱我一次呢,还是妈妈再打我一次让人放心。
送喜乐去了幼儿园,吕晓燕又冒出一个想法,如果这个剧本改编,那喜子是不是又有戏要拍了?
……
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妈妈再爱我一次》作为文学作品,一般,但是作为电影作品,潜力无穷。
因为电影是比文学更接地气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部能有百万读者就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但是在这时的中国,一部电影动辄就有亿万观众,他们不需要太深奥的大道理,只要拍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就好。
而母爱无疑是最能触动广泛观众群体的题材。
在这一期《花城》出版的第一周,珠江电影制片厂就找到了编辑部。
此时全国有十七家电影故事片厂,可以拍摄所谓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新闻片。
去年这17家厂产出了65部故事片,合一家厂子平均三部多。
当然,电影厂跟电影厂不一样,北影厂上影厂能拿到的指标自然要多一些。
广东的制片厂在珠江,算是第二梯队里比较强的,去年生产了五部故事片。
但很遗憾,并没有影响力特别大的作品。
珠影厂厂长王唯一在看到《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个剧本后意识到这部作品的潜力,当即跑到广州当面问苏晨要改编权,而且他要亲自执导。
王唯一也是著名导演,侯耀文主演的那部《男人的世界》就是他的作品,潘长浆的那部荒诞的《三女休夫》也是他编剧的,这两部作品可是电影频道的常客了。
苏晨对这位影坛前辈两手一摊:“这是著名作家魏明的作品,我们哪有权利决定谁来拍啊?”
王唯一道:“那他如今在哪儿啊,我给他写封信。”
~
珠影厂写信,四川的峨眉厂更坚决,他们派出了厂里导演韩三坪亲自去燕京跟魏明谈。
毕竟韩三坪跟魏明有些交情,而且这个故事的原型发生在四川,厂里还承诺,如果韩三坪能拿下这个项目,那导演一职就交给他,他还没当过正印导演呢,这下子韩三坪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直接买了硬座票就杀向了燕京。
然而他并不知道,魏明这会儿人在魔都,正疯狂改稿呢。
魔都,上影厂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下班前副厂长石方禹叫住了厂里文学部的编辑祝鸿生:“小祝,那个北大的作家魏明是在咱们魔都吧?”
祝鸿生的岳父叫李尧棠,他老婆叫李晓林,就是魏明的李编,他之前工作时跟同事提过魏明在给《收获》改稿的事。
“对啊,还在作协招待所呢。”
石方禹大喜:“那你马上去一趟招待所,跟他商量拍电影的事宜,这个本子我们要了!”
说着他把《花城》杂志递了过去,让祝鸿生扫了一眼《妈妈再爱我一次》。
祝鸿生看过之后当即应允,然而到了招待所,工作人员说魏作家出去了,跟上影厂的女演员龚樰。
“她还不是我们的演员。”祝鸿生纠正了一下,然后无奈转头去了《收获》编辑部,惹得李编大喜,死鬼,竟然知道接自己下班了。
“倒也不是特意来接你的,”祝鸿生实诚道,“我是来找魏明的,跟他商量《妈妈再爱我一次》改编电影的事,你知道这部作品吧?”
“当然知道了!”说起这个李晓林就气不打一处来,“这是给我们改稿期间写的,最后却投给了《花城》!”
祝鸿生哈哈一笑:“我们石厂长看中了,而且大众反响也很好,想要拿过来拍成电影呢。”
李晓林叹息:“小魏又成香饽饽了,你们的事我不管,不过在改完《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一部之前他哪也不能去,什么也不能干!”
~
这会儿魏明和龚樰正在百年老字号的本帮菜馆德兴馆吃饭。
从燕京回来后两人开始打卡魔都的著名饭馆了,也为魏明的散文积累了大量素材。
吃饭的时候魏明提到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改编电影的事。
“上影厂怎么还没反应啊,今天北影厂还给我打长途呢,想问问拍电影的事。”
北影厂一开始是给华侨公寓打了个电话,许淑芬告诉他们魏明在魔都改稿,江怀延担心上影厂下手太快,于是赶紧让梁晓生给招待所打了个长途电话,表达了北影厂希望跟魏明再合作的诚意。
魏明含混了过去,因为他想留给上影厂,并以此提要求让上影厂给雪姐一个编制。
结果龚樰却惊讶道:“你的意思是,你想让上影厂来拍?”
“对啊,到时候我就说看在你的面子上选择上影厂合作,说不定你的编制问题也能解决了。”
龚樰有些不好意思,她看向魏明:“那你看在我的面子上能不能跟北影厂合作啊?”
“啊?”
想要留在北影厂的事龚樰一直没跟魏明提,因为这件事还没最终定下来,汪阳厂长表示他们还要再开会讨论一下。
但现在龚樰不能不说了:“我们单位改制,我已经跟领导提出想要专攻电影,所以婚礼结束后我去了一趟北影厂,希望他们能接收我。”
魏明心头一震,霖姐也想留在北影厂呢,而且因为《伤逝》里优秀的表现,大概率能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