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 第38章 我不需要他们的肯定!(2/3)

第38章 我不需要他们的肯定!(2/3)

第38章 我不需要他们的肯定!(2/3) (第1/2页)

奈飞其实也迷恋过一阵子大数据…
  
  但是不靠谱!
  
  花大钱做了一大堆烂片,没起什么水花。
  
  对奈飞早期黑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光灵》这个片子,典型的大投资+大明星+自以为是的商业元素及政治正确堆砌产品,剧本仿佛是AI写的一样,当代黑衣人混搭指环王加哈利波特,大数据味儿冲得都快溢出来了。
  
  《光灵》制片成本为8000万美元,威尔史密斯主演。
  
  堪称史上最贵网大。
  
  同时代国内的网大平均成本约为500万人民币左右,不及《光灵》的百分之一。
  
  但是《光灵》的最终质量如何呢?
  
  平庸、奇怪、无聊。
  
  巨额的投资不仅没有制作出预期中的爆款,反而让奈飞成为了笑柄。
  
  后来奈飞痛定思痛,经过复杂的内部权力斗争,让大数据派都滚蛋了…
  
  进入了煤老板模式——我们不大会去管创作的事儿,我们只负责找到对的人,给予充分的自由和预算,让他们把好故事拍出来。
  
  他们比对了全球文化输出:
  
  全球文化输出的1.0版本,简单来说就是“拍本国故事,给全世界看”。
  
  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内容消费市场,观众对于“故事”的需求都是永恒的。
  
  每个国家和民族其实都不缺自己的故事,但对故事进行设计、包装、展现的商业化生产力,不同的国家则能力相差悬殊。
  
  可以这样说:生产力强的一方,便是文化输出的一方;生产力弱的一方,就是被文化输出的一方。
  
  曾经的苏联能做到“拍本国故事,给全世界看”,其影响力超越了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拥有塔可夫斯基、梁赞诺夫、爱森斯坦等享誉全球的电影大师,而且诸如《战争与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乡愁》《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等作品更是穿越了冷战东西方的铁幕,成为全球公认的经典。
  
  包括香港电影也是文化输出的一大奇迹!
  
  尤其是在20世纪70到90年代,香港制作的功夫片不仅席卷了亚洲,还打进了美国这种拥有强势文化的市场。
  
  时至今日,BruceLee和他的招牌动作仍然是一个全球级的文化符号,而JackieChan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没有一个两岸三地的明星能够超越。
  
  “拍本国故事,给全世界看”的集大成者自然是美国的好莱坞。
  
  好莱坞视效与创意天才的结合,在全球化进程中打出了统治级表现,造就了《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等名作。配合冷战结束,美国的文化影响力在90年代达到了顶峰。
  
  奈飞在这方面着天然优势…
  
  它是美国的内容制作公司!
  
  但本土内容人才需要抢夺,而且他们作为互联网新贵,对内容人才的吸引力要低于好莱坞…
  
  而且,美国故事”对全球观众的吸引力是在下降的!
  
  尤其是2016年以来,随着美国自己启动了“逆全球化”浪潮,以及内部的撕裂和极化不断占据媒体的头条版面,全球观众对“美国故事”的好感程度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
  
  然后就是全球文化输出的2.0版本——当一个煤老板。
  
  他给了阿方索·卡隆最大的自由:只负责开支票,充分放权给他的团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