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裁缝》 (2/3) (第1/2页)
“佳辉哥之前跟我说有公司找他做导演,执导《深夜厨房》…日苯漫画出售改编权会有一堆限制,人物造型包括居酒屋都是不允许修改的…他问我有没有办法在不改变原著的前提下,能被中国观众接纳…”
“你有办法?”
“没有…”沈言摇头:“居酒屋文化属于日苯特产,如果要我做,我会选择大排档、烧烤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中国的夜生活便热闹起来。
夜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各种小吃摊前烟雾缭绕,老板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大排档里,人们光着膀子,喝着啤酒,吃着烤串,大声地谈天说地,划拳声、笑声此起彼伏。
人们在露天的烧烤摊前,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烤串,一边感受着热闹的氛围,这种热闹的夜生活充满了烟火气和生活的活力。
观众期待的是一部能真正反映中国都市深夜生活的作品,它可以是充满烟火气的大排档里的欢声笑语,也可以是孤独的夜归人在小吃摊前的默默沉思。
它应该展现出中国都市人在深夜里的孤独、迷茫、奋斗和希望,用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触动观众的心灵。
而不是照猫画虎一般直接挪用!
哦,《裁缝》首映,沈言跟香港的记者胡咧咧…
“然后我想起我之前写过的剧本《裁缝》…三一律的舞台剧电影,场景单一,就一间做西装的裁缝间,用狭小的空间作为舞台,各色人物依次出场,通过大量的对白推进剧情,并最终以反转再反转的形式迎来高潮…”
“我当初打算用这部电影做我的导演处女作…后来放弃了!”
“为什么放弃?”
“《中国合伙人》更有意思…”
……
《裁缝》的剧情很简单,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裁缝与黑帮的故事。
六十年代的石硖尾,梁佳辉和女店员陈瑶经营着一家裁缝店,而店里最大的主顾,是当地的一个黑帮家族,因此,黑帮成员也常会在裁缝店出没,把这里当成一个据点。
——这家裁缝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店内提供了一个邮箱,用于接收和投递信件,只有大客户才有开启这个邮箱的钥匙。
大客户…是本地的黑帮团队!
电影的前二十分钟不疾不徐地进行着铺垫,营造了极具复古感的影像基调,刻画出了梁家辉和陈瑶两个重要角色各自的性格,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如父如女的关系。
同时,黑帮元素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带出了黑帮老大的儿子黄宗泽和二当家吴真宇这两个角色,并通过一场陈瑶和黄宗泽约会被吴真宇偷听的戏,埋下了后面故事的引子,也吊起了观众的注意力…
铺垫完成,好戏开演。
夜晚,吴真宇带着受了枪伤的黄宗泽出现在裁缝店,让梁家辉帮忙治伤,还带着影片的麦高芬——手提箱里的录音带。
原来,黑帮内部出现了内奸,内奸通过录音给警察提供他们的犯罪证据,但黑帮上面有人,要到了一份拷贝,吴真宇和黄宗泽正准备听录音拷贝判断谁是内奸,却遭到了敌对黑帮的攻击,两伙黑帮即将开战——对方也想听到这个关键的录音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