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1979我的年代生活 > 第277章 今胜昔

第277章 今胜昔

第277章 今胜昔 (第1/2页)

开往京州市的火车卧铺车厢内。
  
  宁卫东坐在窗边的铺位上,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平原。
  
  远处的村庄冒着烧柴的灰烟,更远处是一座城市,高耸的烟囱鳞次栉比,烟囱里冒出的黄烟污染着空气也象征着工业的力量。
  
  尽管赵父表达的不赞同宁卫东去汉东的意见,但最终宁卫东还是决定走这一趟。
  
  大丈夫不可夺其志。
  
  宁卫东既然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
  
  更重要的事,宁卫东手里的筹码是他自己挣来的,而不是赵家给的。
  
  而且汉东的重要性在目前甚至高于黑省,宁卫东决不允许这边的电子厂出错。
  
  伏特加只是敲门砖,说白了这东西就是酒精兑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
  
  之所以能在速联变现,说白了是钻了制度的空子,利用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山高皇帝远,各个利益集团的私心。
  
  其中并没有任何不可替代的技术门槛。
  
  等再过几年,莫思科的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降低,远东和贝加尔的权贵完全可以甩开宁卫东自己干。
  
  所以,宁卫东必须赶在那之前,掌握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线。
  
  电子厂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虽然在现阶段东洋的电器产品,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都是难以超越的巅峰,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不可战胜的,尤其在速联这种半封闭的市场,只要宁卫东的产品质量过得去,价格相对低廉,再有正治关系,就足够跟东洋产品竞争了。
  
  宁卫东看着远处的烟囱,脑海中思绪翻涌着。
  
  正在这时,包厢的房门打开,王元平从外边进来,手里拿着两个铝饭盒放在包厢中间的小茶几上。
  
  昨天夜里上的车,坐了七八个小时,宁卫东也饿了。
  
  刚让王元平去餐车买饭。
  
  这趟去汉东,宁卫东只带了王元平。
  
  拿起带来的筷子,宁卫东招呼王元平一起吃。
  
  这时火车减速,广播开始播报,抵达徐洲火车站。
  
  宁卫东听见,抬手看了看表。
  
  从徐洲到京州就不远了,就剩五六个小时了。
  
  火车停了几分钟,宁卫东吃饭很快,随着火车广播准备开车,他的饭也吃完了大半。
  
  却在这时,忽然房门被人推开。
  
  宁卫东一皱眉,他和王元平虽然只有俩人却占了一个四人间,按说不应该有人进来。
  
  然而,下一刻出现门外的身影却让宁卫东十分诧异:“你怎么在这儿?”
  
  安宁面带微笑,穿着过膝的浅棕色呢子大衣走进来:“没想到吧~”
  
  说着毫不客气的坐到宁卫东旁边,解释道:“本来我买了昨天的车票回京城,谁知道你定了今天的票。我本来想把车票退了,可是转念一想,干脆坐到徐洲,等你来了再一起回京州。”
  
  宁卫东恍然,难怪安宁会出现在这里。
  
  这女人的确会制造一些小惊喜,突然出现在这里让宁卫东有种喜出望外的心情。
  
  “对了,你车票在几号包厢?”宁卫东问起来。
  
  安宁道:“我买的是2车厢的六号。”
  
  宁卫东看向王元平:“老王,你先到那边去,等下车再过来。”
  
  王元平没有二话,立即应了一声,起身出去。
  
  安宁看他在外面把门关上,有些疑惑王元平的身份。
  
  宁卫东也没跟她解释,转又问她:“吃饭了吗?”
  
  安宁道:“一早上吃过了,不饿。”
  
  宁卫东一笑,拿手绢擦擦嘴,把饭盒推到一边,反手把安宁抱过来:“真不饿?想我了没有?”
  
  安宁媚眼如丝,双手捧着宁卫东的脸:“怎么不想,你个狠心的,把人家扔到汉东就不管了,自个跑到速联去,也没个音信,都担心死了。”
  
  “吧唧”一下,宁卫东在安宁嘴上亲一下。
  
  刚从外边进来,安宁的嘴唇冰凉。
  
  两人温存了一阵,可惜地方不对,也是点到为止。
  
  宁卫东转而问起汉东的情况。
  
  之前只在电话里说,有些事说不清楚,而且安宁急着过来,没在京州等着,定也是有缘故。
  
  果然,稍一细说宁卫东的脸色就变得凝重。
  
  京州那边的情况比他在京城预料的更严峻。
  
  那边从上到下对他和赵立春这个外来户都带着排斥。
  
  对于这种情况,宁卫东虽然早有预料,却没料到排斥会这么强。
  
  宁卫东冷笑道:“他们干他们的,我们干我们的,汉东的海岸线那么长也不是容不下,何必做的这么难看~”
  
  安宁道:“怕是有些人不这么想,他们觉着是咱们捞过界了。”
  
  宁卫东撇撇嘴道:“过界?谁给他们划的地盘,还真以为自己是占山为王的山大王了?”
  
  虽然这样说,但宁卫东心里很清楚,在八十年代初期确定了倾向西方,在经济发展上南方压过北方就是注定的了。
  
  这无关乎人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资源和正策的倾向。
  
  在宁卫东的印象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南方一系会制造舆论,说北方经济不行,是因为人不行。
  
  其实经济发展的差距压根跟人没关系。
  
  如果北方人真不行,那么建国初期的三十年,经济和工业是怎么发展起来?
  
  之所以改开以后,南方经济爆炸式的增长,根子还是资本增值。
  
  有句诗叫,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何证明今胜昔?
  
  怎么才能说明现在的正确性?
  
  ‘今胜昔’这三个字,其实就注定了北方,尤其是东北的经济必然衰落。
  
  宁卫东穿越前,事实已经证明了,在北方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获得的不是帮扶而是趁机被放血。
  
  然后就是大量的资金人员的抽离。
  
  宁卫东早就知道答案了,原先北重南轻的格局,在未来势必会彻底扭转过来。
  
  可是这样的‘今胜昔’也注定会出现大量问题。
  
  南方借助外资发展起来的经济本身具有对外的软弱性,外国人的钱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这也就是我们手里握着东风‘真理’,当年在半岛横扫17堂口的威风还在,让阿美莉卡为首的西方心存忌惮。
  
  否则世界上,其他引入西方资本的,有一个,算一个,哪有一个好下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