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12章 冢虎降临,司马懿的进化

第312章 冢虎降临,司马懿的进化

第312章 冢虎降临,司马懿的进化 (第2/2页)

但并不代表这期间,司马懿不能在河北给李翊找不痛快。
  
  不错,
  
  以李翊对河北的控制力,其对权力的把控。
  
  司马懿认为即便米教真的掀起叛乱来,最终依然会以失败告终。
  
  可哪怕是乱一下,能给李翊制造麻烦,增加他的工作量,消耗他的身体。
  
  那也算成功!
  
  “……哈哈。”
  
  念及此,司马懿反倒是释怀的笑了。
  
  他捻须,轻轻哂道:
  
  “我闻李翊旦暮居于相府,事无巨细,咸决于己。”
  
  “今又复亲课子女,形劳神弊,岂能持久乎?”
  
  复正色对身旁侍者说道:
  
  “夫谋国者,当养浩然之气,活得长久。”
  
  “昔戏志才夭,郭奉孝殁,皆短祚之鉴也。”
  
  “足以见,非寿考无以成非常之功。”
  
  司马懿认为长寿才是一个政治人物成功的终极秘诀。
  
  这话其实话粗理不粗。
  
  就比如说张郃。
  
  历史上的张郃,作为曹魏外姓将领。
  
  之所以在后期能够成为五子良将之首,曹魏武将第一人,甚至不逊色曹魏宗室将领。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能活。
  
  毕竟其他四子都给熬死了嘛,又赶上曹丕执政打压宗室。
  
  所以张郃后期成为了魏国第一将,这跟他能活能熬是脱不开关系的。
  
  如果不是张郃膝盖中了一箭,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司马家族的运作。
  
  “……李翊啊李翊。”
  
  司马懿捏了捏手上的扳指,冷笑到:
  
  “吾还欲待亲自手刃于汝。”
  
  “汝可千万别走在我前面呐……”
  
  侍者见此,忙道:
  
  “那今晚可还是吃鸡么?”
  
  “当然。”
  
  司马懿心情大好,“每天吃一只鸡,这是雷打不能动的。”
  
  “我可不会像李贼那样将身子给熬坏了,呵呵。”
  
  次日,一大早。
  
  司马懿早早起床,他再次找到张鲁、张卫兄弟。
  
  他并没有放弃说服二人的打算,而是换了一种方式。
  
  “两位天师希望在齐国传教,可要传于齐国,必先过河北。”
  
  “若无李翊首肯,我大汉半部疆域都无人肯信五斗米教。”
  
  “懿之所言是否?”
  
  张鲁、张卫对视一眼,不置可否。
  
  司马懿缓步近前,影子如黑云压顶。
  
  “懿窃以为,天师断不可答应李翊开出的条件。”
  
  “一旦许其今日设监,明日便会派祭酒。”
  
  “后日就要修改米教教义。”
  
  突然抓起案上茶盏,将残茶泼洒于地。
  
  “届时——不你们过是他驯民牧众的傀儡!”
  
  “供奉于庙上的泥塑木偶罢了。”
  
  司马懿的话回荡于廊间,张鲁、张卫皆是面色沉重。
  
  这时,一名教众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不好了师君!”
  
  教众慌不迭地拜道,“河北、河北已经开始抓人了!”
  
  “什么?”
  
  听闻此言,张鲁、张卫惊得同时起身。
  
  看来李翊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雷厉风行。
  
  “如何啊?”
  
  “两位天师想清楚没有。”
  
  司马懿抓住机会,再次发问。
  
  张鲁蹙起眉头,问:
  
  “既如此,未闻雒阳令有甚妙计?”
  
  司马懿目视殿外甲士,冷笑道:
  
  “惟当以正合,以奇胜。”
  
  “吾昨日已经言明,我米教绝不效张角故事!”
  
  张鲁一挥衣袖,案上经卷翻动。
  
  司马懿冷笑一声,压低声音说道:
  
  “张天师宽心,倒不必非要造反。”
  
  “只肖正常布道即可。”
  
  说着,以手指蘸茶,在案上画出一“示”字,然后有条不紊地分析。
  
  “彼若强设靖民监,汝便称病。”
  
  “若改经文,便停授。”
  
  “若捕教徒,则率老弱妇孺环衙哭泣。”
  
  “总之,只要不以暴力对抗河北官府,便不算造反。”
  
  “反之,若是河北官府以暴力驱逐尔等,反而落了下乘,有失民心。”
  
  “刘备向来看重治下民心,倘若河北民心动荡,他在下邳肯定也要问责。”
  
  “到时候李翊迫于压力,也会允许尔等继续在河北传教。”
  
  “如此一来,汝等既能够保住河北的基本盘,又能够逼迫李翊妥协。”
  
  “此岂非两得之计乎?”
  
  听完司马懿的分析,张鲁、张卫都觉得有理。
  
  又问司马懿具体该怎么做。
  
  司马懿乃接着分析:
  
  “齐国最重‘怜弱’二字。”
  
  “昔年李翊增加盐税,不过几个老妪妇孺挡道哭诉,三日即罢。”
  
  “汝等大可效仿之。”
  
  “记住——要如丧家之犬般可怜,却不可真成死狗。”
  
  张卫看向张鲁,问道:
  
  “师兄,你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张鲁沉吟半晌,才缓缓点头:
  
  “现在看来,已无更好的办法。”
  
  “只能是如此了……”
  
  ……
  
  冀州,邺城。
  
  这日,李翊忙完工作后,难得得闲。
  
  于相府后园,设一家宴。
  
  这次是纯家宴了,没有任何外人参与,
  
  海棠初绽,新柳垂丝。
  
  袁莹命侍女以红绸系上花枝,图个喜庆。
  
  李翊居主位,闭目养神。
  
  李治与刘禅皆是正襟危坐。
  
  李平却在一旁,偷扯幼妹李仪的小辫,惹得婴孩啼哭大叫。
  
  甄宓忙抱过轻哄,麋贞乃笑骂:
  
  “平儿再闹,罚你抄十遍功课。”
  
  唬得李平赶忙将手收好。
  
  待都坐毕以后,麋贞才转过头来问李翊道:
  
  “夫君,是否可以命庖人上菜了?”
  
  李翊点了点头,麋贞拍拍手。
  
  庖人渐次有序地开始上菜。
  
  刘禅捧食案趋前,李翊亲为其布菜:
  
  “阿斗近日习字甚勤,当再接再厉……”
  
  话未说完,忽见侍从捧酒具入,当即摆手:
  
  “撤下。”
  
  袁莹嘟嘴,“夫君,这是妾新酿的梅子酒……”
  
  李翊正色:“尔等忘吾家训乎?”
  
  众人皆沉默不言。
  
  这提到的家训,就是李翊除了外边应酬,或者打了胜仗之外。
  
  私下里是滴酒不沾的。
  
  虽然我们常说喝酒伤身,故不暴饮这很合理。
  
  但亦有说法,适当饮酒对身体好。
  
  但李翊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认为酒精会加速人体的老化。
  
  并且如果酒醉,也会影响自身的思考和判断。
  
  往往需要睡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可李翊觉得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应该被外物所耽误,应该每日都提前规划好。
  
  所以,李翊只在重要场合饮酒。
  
  并且规定平时家宴时,也不得饮酒,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酒是粮食酿的。
  
  粮食在古代十分宝贵,李翊呼吁少喝酒,也是希望尽量节省一些粮食。
  
  正如刘备入蜀时,遇上大旱,也曾严令禁酒。
  
  宴席氛围一度沉闷,麋贞见此,乃温言解围道:
  
  “夫君在外劳心,归家确该养生。”
  
  李翊颔首,表明自己的看法:
  
  “酒乃刮骨钢刀,最催人老。”
  
  “平日大宴同僚时,吾方饮酒。”
  
  “卿等可少饮,勿要整日醉生梦死,误了正事。”
  
  话落,举起茶盏,以茶代酒,敬众人道:
  
  “家和之道,不在觥筹。”
  
  “吾愿尔等皆寿考,共见太平。”
  
  众人纷纷举杯,还礼。
  
  宴席方酣之时,忽闻阶下靴声橐橐。
  
  只见甄尧汗透重衣,疾趋入内:
  
  “相爷,城外生变!”
  
  李翊手中茶盏一顿,“何事惊慌?”
  
  “前日所颁《辟米教檄》,今有妖众聚于南门。”
  
  “焚稿毁榜,嚷着要我冀州官府收回成命!”
  
  甄尧袖中落出半片焦黄纸页,正是被撕毁的官文残片。
  
  原来,李翊为了打击五斗米教,不仅开始抓人。
  
  并开始颁布类似于官方通告的文章,对米教进行批判。
  
  说他非法的,破坏公共良序的。
  
  正如李翊当初承诺的那样,我能扶持米教起来,也能将你一夜之间覆灭。
  
  机会已经给你了,你不抓住,就休怪我心狠手辣。
  
  所以无论是抓人,还是颁布檄文。
  
  都是从精神上、身体上,双重打击。
  
  誓要将米教在河北的底子,连根拔起。
  
  绝不惯着!
  
  “啪!”
  
  李翊拍案而起,案上杯盘震跳。
  
  袁莹急抱幼子退避,麋贞手中汤勺险些坠地。
  
  众人都望着李翊,看他要如何发落。
  
  “可去传命邺城令魏延,叫他带人叫闹事的头目抓起来,押入诏狱!”
  
  又一指甄尧,“汝为左监,当严加审讯。”
  
  “凡领头者,皆按‘惑众滋事’治罪!”
  
  得了李翊的命令,甄尧即刻去办。
  
  魏延即刻率兵去将在南门闹事的教众给围住。
  
  但见刀戟如林映日寒,旌旗似火灼春残。
  
  魏延办事效率极高,雷厉风行。
  
  不到半个时辰,四十三名为首闹事的人便被铁链锁拿,余者尽散。
  
  城门血迹未干,消息已传至张卫耳中。
  
  张卫急召众祭酒于密室商议。
  
  室内青灯如豆,照得众人面色阴晴不定。
  
  “李翊此獠,竟真敢动手!”
  
  一名治头大祭酒猛捶桌案,震翻茶盏。
  
  张卫却沉吟不语,忽道:
  
  “取我名刺,备车驾,夜访司马府。”
  
  时近三更,司马懿已经入睡。
  
  被吵醒之后,本是十分生气,可听说是张卫连夜造访。
  
  乃不顾是深夜,慌忙穿好衣服接见。
  
  张卫见着司马懿,将邺城发生的事如实说了。
  
  司马懿微作沉吟,取蘸墨在绢上画出两策。
  
  “可先组织老弱妇孺百人,白衣素冠,跪于相府前三丈之地。”
  
  “切记——”
  
  笔锋一顿,“切不可以武力相逼,不可伤害过往平民,尤其不可与河北官兵发生冲突”
  
  “他们若是打骂,任由他们打骂。”
  
  “尔等只捧《道德经》,吟诵‘民不畏死’章,另举血书‘还我亲人’四字即可。”
  
  司马懿这招就是让米教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引起河北百姓的同情。
  
  如果李翊采取强硬措施,肯定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他的风评。
  
  如果李翊服软,那米教可以故技重施,接着传教。
  
  时间一长,相府的威信自然会降低。
  
  这个计策可以说是相当歹毒。
  
  但这还不算完,
  
  司马懿洋洋洒洒,又献出来一计:
  
  “尔等另组织一批人,到徐州下邳去跪求齐王。”
  
  “就说河北被抓的都是你们的亲人,他们并未犯法。”
  
  “李相或许是一时失察,请求齐王下令,让河北放人。”
  
  司马懿还搞出来“告御状”这一招。
  
  教唆众人到刘备那里去告状。
  
  同时也专门强调,千万别“威胁”刘备。
  
  一定要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装可怜,以刘备的性子肯定会掺和此事。
  
  一旦刘备参与了,本是一件小事,就不得不变成大事了。
  
  “备素以仁义自居,必遣使过问。”
  
  “尔等可速速组织人手,去往下邳……”
  
  司马懿望着张卫,意味深长地说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