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15章 曹魏爆兵,与齐国的殊死一搏

第315章 曹魏爆兵,与齐国的殊死一搏

第315章 曹魏爆兵,与齐国的殊死一搏 (第1/2页)

建安十四年夏,邺城。
  
  李翊立于高台之上,身后“齐”字大纛猎猎作响。
  
  台下,黑压压的甲士列阵如林,铁甲映日,刀戟森寒。
  
  “传令——”
  
  李翊声如洪钟,“各郡兵马,立刻动员。”
  
  河北的交通运输,经济体制,早已被李翊打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
  
  一经拍板决定,整个河北战争机器便马力全开,发动运作起来。
  
  河间出兵两万,安平出兵一万,章武出兵一万,渤海出兵一万,魏郡出兵一万。
  
  总即战力兵马约六万人。
  
  幽州境内,十万民夫推着粮车,蜿蜒如龙。
  
  牛马嘶鸣,车轮滚滚,尘土飞扬。
  
  幽燕地区虽未直接参战,但出动了大量骡马牲畜,与民夫。
  
  尤其这个民夫,因为边境地区体制相对落后。
  
  奴隶交易非常频繁,省去了政府征发徭役的功夫。
  
  大多是直接向奴隶主进行借买。
  
  “快!再快!”
  
  督粮官厉声催促,“前线将士等着吃饭!”
  
  “切不可耽误了!”
  
  沿途村落,老弱妇孺皆立于道旁,默默递上干粮、清水。
  
  一白发老妪颤巍巍捧出一袋粟米,塞进运粮队:“
  
  老身虽无力杀敌,但愿尽一份力……”
  
  这老妪只是河北民情现状的冰山一角。
  
  李翊一直非常重视河北人的凝聚力。
  
  世人都知道,自提议在北方搞经济改革以来,使得河北经济腾飞。
  
  大量的财富涌入北方。
  
  而这些财富李翊并没有据为己有,充实自己的腰包。
  
  而是主动分享给了民众,让河北人人都能有钱。
  
  李翊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天下富郡不在少,如我河北诸郡,徐州下邳,淮南寿春,荆州襄阳,豫州颍川,益州成都等地。”
  
  “但这些富郡无一例外,百姓们辛苦劳作,但这些财富永远不会属于他们。”
  
  “我将财富分给百姓,因为我坚信‘拥有’的感觉至关重要。”
  
  “只有当百姓拥有了,他们才会去努力捍卫自己的国家。”
  
  “否则,他们终将明白,他们捍卫的不过是地主豪强的财产。”
  
  正是李翊秉持这样的执政思想,才加强了河北人的民族凝聚力。
  
  一听说官府的公文发布,不少百姓都自发捐钱捐粮,为国家出力。
  
  更有不少青壮,虽不愿投军,但仍然是积极响应国家的民夫应征。
  
  为了回馈百姓们对战争的热情,李翊专门大手一挥,宣布给民夫们涨工钱。
  
  每个地区的民夫工钱是不一样的。
  
  按照河北官方的规定,民夫运一石粮食,走一百里路的工钱是六十钱。
  
  那么李翊则宣布将这个工钱涨到八十钱,也就是提了三分之一。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之前你送一单外卖能够挣九块钱。
  
  而李翊则是直接把这个价码给涨到了十二块钱。
  
  河北幅员辽阔,所以早早地开始动员。
  
  与此同时,荆州、淮南等地区在接到传令以后,也开始进行了总动员。
  
  总动员虽然需要很长时间,但这并不妨碍政府高层将具体的数据给提前统计好,并将之上报。
  
  据官方统计,齐国这次动员的正卒约有二十三万人。
  
  二十万辅兵,十七万民夫,总计六十万大军!
  
  对外宣称六百万人。
  
  出动这么多兵马,只为一战定中原。
  
  如此声势浩大的动员运动,毫无疑问地惊动了魏国。
  
  早有细作将齐国的战略计划报到颍川去。
  
  时任曹魏征东将军的夏侯惇,紧急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颍川本是曹魏手上的最富之郡,但由于曹魏失去河北,被齐国三面夹击。
  
  曹操也果断下令——“拆!”
  
  凡是颍川值钱的东西全部拆了,打包送到关中,再运往西蜀。
  
  拆不了的,宁可直接烧毁,也绝不给齐人留。
  
  至于颍川地区的一批核心骨干,早已经举家搬迁了。
  
  荀氏、钟氏、韩氏,杜氏等等家族,纷纷搬迁。
  
  这里也体现了曹操搬迁的一个重要原则。
  
  那就是优先捍卫地主豪强们的利益。
  
  战争一来,他们是最先避难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曹魏集团的核心利益已经与这些世家们绑定了。
  
  他们本就是相互依存的。
  
  同时,世家豪族本身自带巨量财富,与大量童仆。
  
  这对于曹操来说太重要了。
  
  至于那些没有土地,没有财富的普通农民,那就老老实实留在本土罢。
  
  毕竟战争发起,也需要大量的兵源与粮源。
  
  许县衙署,夏侯惇高坐主位,次位是征南将军曹仁。
  
  两人算是宗室将领前二了。
  
  夏侯惇更是当之无愧的宗室第一人。
  
  曹操把这两人留在中原,就证明了他对战事仍抱有一丝期望的。
  
  并不说齐军一打来,魏人真的就抱头鼠窜,将河南领土拱手相让。
  
  该拼还是要拼一下的,万一战事有所转机呢?
  
  “据探报,齐人动员了六十万兵马,妄图一战灭我中原。”
  
  “魏公委我以重任,未闻诸公有何意见?”
  
  夏侯惇面色凝重,询问众人的看法。
  
  他作为东线战区的总司令,此刻倍感压力山大。
  
  校尉吕健愤然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齐人来势汹汹,我军退无可退。”
  
  “为今之计,只有死战一拼!”
  
  然而吕健的慷慨激昂,并未引得众将的共鸣。
  
  因为大家都从军数年,非常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敌人。
  
  曹仁此刻保持了一名军中宿将的冷静,他沉着分析道:
  
  “如今汝南可动员兵马约两万人,兖、豫可动员兵马亦两万人。”
  
  “四万正卒,只恐不够。”
  
  “我意让魏公从关中地区再征调两万正卒过来。”
  
  按照曹仁的构想,齐人的正卒大概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他们绝对不能在这个数目上落后,否则就真的没得打了。
  
  “即便从关中征调,也不过六万正卒,六万如何敌得六十万?”
  
  主簿蒋济一脸悲观地说道。
  
  当然,这里蒋济忘记算上辅兵与民夫了,只是被齐国将要动员六十万大军的数目给吓着了。
  
  “我有一计,或可为用。”
  
  人群之中传来一道声音,众视之,乃都督护军赵俨也。
  
  赵俨同样是颍川名士,大族出身。
  
  也是少数没有离开颍川去关中的,因为曹操必须留下一帮人辅佐夏侯惇作战。
  
  这是一项相当危险的工作。
  
  毕竟战端一开,刀剑无眼,不是你想走就能走得掉的了。
  
  “赵督护有何妙计,快快说来?”夏侯惇忙问道。
  
  赵俨乃命人取出一迭图册,还有舆图。
  
  铺开在案上,众人视之。
  
  原来上面记载的是兖、豫地区,各地的人口所在,粮草储备。
  
  以及换算成军队后,可以实际支撑的具体时日。
  
  上面都清清楚楚的记载详细。
  
  众人目光快速扫过,纷纷明白了赵俨的意思——爆兵!
  
  为今之计,只有爆兵,才有机会与齐人一战。
  
  这种是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
  
  赢了,有可能很难将其转化为胜利果实,因为得防范兵变反噬的后果。
  
  输了,那河南地区真的就有可能一战全吐出去。
  
  毕竟这种“爆兵”手法,是非常失民心,得罪底层民众的。
  
  到时候,真有可能会出现“喜迎王师”的现象。
  
  然而,就是如此冒险的一场军事行动,居然得到了曹魏一众高层的支持。
  
  大家都觉得除了爆兵,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但这毕竟是一场冒险的军事决定,夏侯惇必须将此项计划报给曹操。
  
  于是写下谏兵事疏,发往成都。
  
  其书略曰:
  
  “惇等顿首再拜魏公麾下:”
  
  “臣等集东线诸将,昼夜推演,得破齐一策。”
  
  “然干系甚重,不敢专决。”
  
  “今齐国举兵六十万,分五路来犯,声势浩大。”
  
  “我军纵尽发西川、关中戍卒,亦不过二十万众。”
  
  “若不取非常之策,恐难当其锋。”
  
  “故臣等议定策略,令各郡‘五丁抽三’,强征壮卒。”
  
  “尽起府库钱帛,购胡马、募死士。”
  
  “预征三年赋税,以充军实。”
  
  “然此策亦有隐忧之患,强征易生民变,汉中前鉴犹在。”
  
  “粮尽恐酿兵祸,官渡旧事可证。”
  
  “纵胜亦难善后,恐如项籍巨鹿故事。”
  
  “此存亡之决,若行此策:”
  
  “胜,则元气大伤,十年难复。”
  
  “败,则河南尽失,社稷倾危。”
  
  “臣等智短,沥血以请,唯明公圣裁。”
  
  “惇临书手颤,墨渍满绢,伏惟钧鉴。”
  
  “建安十四年五月,征东将军夏侯惇顿首。”
  
  ……
  
  曹操得夏侯惇书,立马回手谕批复道:
  
  “卿议甚善,可速行之!”
  
  “齐虏挟众六十万来犯,若不行非常之策,何以挡其锋?”
  
  “胜,则虽伤民力,犹胜养寇。”
  
  “败,则弃河南而守关中、西川,未为绝路。”
  
  “纵使兵败,亦当焚仓廪、毁城垣、徙百姓,使河南千里无鸡鸣!”
  
  “齐人纵得之,不过空土,必为放血之槽,耗其国力!”
  
  “大业存亡之际,何惜小民?速办勿疑!”
  
  “魏公操手书。”
  
  ……
  
  不得不说,曹操还是相当狠辣的。
  
  仅从战略上讲,曹操此次做出的判断,是非常符合他自身利益的。
  
  在曹操看来,通过这种爆兵战略。
  
  如果我们赢了,当然最好。
  
  就算是伤民伤财,那也比壮大齐国这个对手强。
  
  如果我们输了,那么失去的也只是河南。
  
  我们还有关中,还有西川,并非没有退路。
  
  况且即便打输,那也要把河南变成一片狼藉。
  
  给齐国种下放血槽,以削弱他们的实力。
  
  夏侯惇得曹操手谕,末端还看见曹操批复了这样一句话——
  
  “另着摸金校尉尽启汉陵,发丘中郎将搜掠冢祠。”
  
  “金玉充军实,铜铁铸箭镞,丝帛赏死士。”
  
  “凡齐兵将至处——”
  
  “掘地三尺,片瓦不留!”
  
  盗墓算是曹魏的传统艺能了。
  
  早在曹操发迹之初,曹操就在军中首创了“盗墓办公室”。
  
  最著名的当属曹操掘梁孝王的墓,这让曹操发了笔横财。
  
  但其实早在曹操伐徐州时,就曾沿路掘人丘墓。
  
  使得先人尸骨散于道路,招致天怒人怨。
  
  不过这些行为,确实实打实给曹军带来了海量财富。
  
  如今曹操想着河南之地反正都不一定保得住了,就让夏侯惇重新组建发丘中朗将与摸金校尉。
  
  指标是什么呢?
  
  就是曹操说的,“凡齐兵将至处,掘地三尺,片瓦不留!”
  
  没错,曹操的意思就是把能挖的都挖了,不要给齐人留任何东西。
  
  夏侯惇望见那“片瓦不留”的四字后,立刻开始执行命令。
  
  率虎豹骑亲族催督将领们,加快行动的步伐。
  
  他们仅在河南地区动员,效率理论上是要比齐国高的。
  
  所以即便他们是后发,应该能够赶上齐国的动员速度。
  
  濮阳城门下,黄发垂髫皆被驱至广场。
  
  县吏持簿唱名,声如裂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