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17章 天下谁人不投齐?

第317章 天下谁人不投齐?

第317章 天下谁人不投齐? (第1/2页)

建安十四年夏末,江东。
  
  时任东吴都督的周瑜因旧伤复发,暂驻鄱阳湖养病。
  
  虽远离京口,但他仍密切关注着天下大势。
  
  此时,人报魏国使者满宠渡江而来,携魏公曹操亲笔书信,求见吴侯孙权。
  
  孙权急召之,满宠入殿,恭敬呈上国书,道:
  
  “魏公素仰吴侯雄才。”
  
  今刘备雄踞据六州之地,不可一世,僭称齐王,势大难制。”
  
  “魏公愿与吴侯结盟,共伐刘备。”
  
  “事成之后,荆襄之地归吴,中原归魏。”
  
  “两家南北共治,永结秦晋盟好。”
  
  曹魏虽然在中原大战形势中陷入颓势,但还是打算扑腾一下,找到了孙吴。
  
  如今天下势力中,唯一能为曹魏提供有力支援的,只有孙吴了。
  
  曹操也是丝毫不念赤壁旧仇,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取胜,没有什么仇恨是不能放下的。
  
  他已完全相信孙吴有意愿与自己合作。
  
  毕竟他开出的南北共治条件,将孙吴一直心心念念的荆州划给了他。
  
  赤壁之役时,孙吴之所以选择与齐国合作,本来就是想要荆州。
  
  就算不能全并,也得拿下江夏,再不济也得拿下荆南。
  
  结果现实就是孙吴连口汤都没能喝到。
  
  拼死打下南郡,却被偷袭了庐江,最后签下了屈辱的《江陵条约》。
  
  将到手的荆州拱手让人,甚至都还没有捂热。
  
  被齐人摆了一道,两家也算是结下了梁子。
  
  虽然明面上的关系并未破裂,但吴人却记下了这一仇。
  
  如今满宠代表着曹魏集团,正式向孙吴抛出橄榄枝,在场的吴人皆是怦然心动。
  
  孙权览毕书信,沉吟不语。
  
  折冲校尉朱然察言观色,上前低声道:
  
  “主公,刘备近年势大,若任其坐大,必为江东之患。”
  
  “自赤壁一役后,李翊规划的战略,已将我吴人困死在江东之地。”
  
  “倘若不突破齐国的封锁,吴人终身难以涉足荆州,遑论中原乎?”
  
  “今曹操主动结盟,确是良机。”
  
  孙权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看向满宠,缓声道:
  
  “魏使远来辛苦,且先歇息,容孤思量。”
  
  这毕竟是军国大事,孙权也不能脑子一热,就直接拍板决定。
  
  还是要与一众大臣商议的。
  
  秉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原则。
  
  孙权急召周瑜回京口。
  
  消息传至鄱阳,周瑜闻讯大惊,不顾病体虚弱,连夜乘舟赶回吴地。
  
  翌日清晨,他直入吴侯府邸,面见孙权。
  
  “公瑾,汝病体可好些了?”
  
  孙权见周瑜面色苍白,不免有些心疼。
  
  他身染重病,就是在征讨南郡时中箭,然后箭疮迸裂加重的。
  
  好不容易替东吴拿下了南郡,孙权却还下令将他召了回来。
  
  这其实算是“背刺”了周瑜。
  
  因为召回他,就等于让他放弃刚打下的荆州。
  
  可孙权作为江东之主,他不得不这样做。
  
  可他明白,周瑜嘴上虽然不说,内心一定是十分难受的。
  
  周瑜深深一揖,沉声道:
  
  “主公,臣闻魏使来议结盟伐刘之事,此事万万不可!”
  
  孙权眉头一皱:
  
  “哦?公瑾有何高见?”
  
  周瑜正色分析道:
  
  “曹操狡诈多谋,此番主动结盟,实乃驱虎吞狼之计。”
  
  “若我军与魏合攻刘备,即便取胜,也必元气大伤。”
  
  “到时候徒为曹魏做嫁衣罢了。”
  
  周瑜居然反对结曹伐刘,这令孙权颇感意外。
  
  因为其作为军事重臣,孙权把他召回来,就是想让他投下最后一张压倒性的投票。
  
  然后就此孙曹定下盟约。
  
  但令孙权万万没想到的是,周瑜居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要知道,周瑜可一直都是激进的主战派啊。
  
  如今机会到来,其怎会拒绝?
  
  孙权沉吟良久,深不以为然,沉声道:
  
  “……公瑾多虑了。”
  
  “近年来,孤励精图治,吴地农业兴盛,工匠技艺精进,早已非昔日蛮荒之地。”
  
  “若一味固守江东,不思进取,孤终将困死于此!”
  
  “况吾承继父兄大业,岂可困坐终老?”
  
  周瑜见孙权雄心勃勃,苦劝道:
  
  “主公,诸葛亮已与我方达成多项合作。”
  
  “荆州商路畅通,吴地物产得以北输,此乃长远之利。”
  
  “不如坐观齐魏相争,我江东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周瑜之所以在鄱阳养病,就是为了加强与荆州的沟通。
  
  使得两地商贸来往更加频繁,使得吴地的产物能够更好地输出到荆州去。
  
  眼下的吴地确实是在高速发展,但孙权却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
  
  那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依附于东吴的对外出口。
  
  东吴的手工业、土特产的主要倾销对象,就是荆州。
  
  因为诸葛亮也在大力开发荆州,需要大量的原料、人力。
  
  而东吴最不缺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毕竟本地到处都是山越土著。
  
  吴人俘虏了这些土著后,高价卖给荆州,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
  
  然后再用这些钱,反哺到东吴的手工业、农业、水利工程上去。
  
  这才使得江东快速发展,摆脱瘴地的恶劣自然环境。
  
  周瑜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认为加强与齐国的合作,是远比与齐国撕破脸要强的。
  
  毕竟战争从来都没有赢家,只是谁输得多,谁输得少罢了。
  
  那显然东吴还没有能够与齐国撕破脸的底气与实力。
  
  你就算加上魏国,吴魏联合一起,缩短了与齐国之间的国力差距。
  
  可问题上吴魏是两个政权啊。
  
  国与国之间的联合,并不就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他显然是不如齐国这种大一统政权,拧成一股绳能够爆发出来的力量大的。
  
  基于此种种考虑,周瑜都反对与曹操合作,与齐国决裂。
  
  此时,保守派的张昭也在此时出列,谏道:
  
  “主公,周都督之言不无道理。”
  
  “如今刘备势大,我东吴国小民弱,不应该与其为敌。”
  
  “只有修好两地关系,才能够长足发展。”
  
  别部司马吕蒙反对道:
  
  “张长史此言差矣,正因为刘备势大,若不趁其无暇南顾时扼杀之,日后必成为我江东大患。”
  
  “今曹操愿与我军结盟,实乃天赐良机!”
  
  “我等万不可失此机会。”
  
  显然,仅靠东吴自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战胜齐国的。
  
  必须要通过外交的方式,联合一强,才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如今曹魏放下赤壁之仇,主动抛来了橄榄枝,东吴没有道理不接。
  
  朱然、贺齐等将亦纷纷主战。
  
  周瑜见此,心急如焚,咳喘连连,仍坚持道:
  
  “主公!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大局啊!”
  
  众人的争执,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
  
  孙权也一晚上没睡,彻夜难眠,心中纠结到底应该听谁的。
  
  次日,一大早。
  
  议事大殿中气氛凝重。
  
  满宠立于殿中,目光灼灼地望着坐在主位上的孙权,等待着他的最终答复。
  
  殿内文武分列两侧,周瑜虽抱病在身,却仍挺直腰背站在武将之首,眉头紧锁。
  
  孙权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简,抬眼看向满宠,沉声道:
  
  “满使节远道而来,然所议之事关系重大,孤尚需时日考虑。”
  
  满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焦急。
  
  感情你们东吴昨晚开了一晚上的会,就开出了这么个结果?
  
  外交场合,最怕的就是这种“拖字诀”。
  
  因为你不给个明确答复,到底是参战不参战,是真的会影响出使国的军事决策的。
  
  念及此,满宠上前一步拱手道:
  
  “吴侯明鉴,如今中原战事一触即发。”
  
  “若吴国不能及时出兵相助,魏国恐难以取胜。”
  
  “届时刘备坐大,东吴又岂能独善其身?”
  
  “此乃唇亡齿寒之势啊!”
  
  满宠先表明了魏国需要吴国的一个强烈态度,以证明自己的诚心。
  
  并且强调了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原大战最晚年底就要开始。
  
  吴人如果不能及时加入,魏国不能取胜,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
  
  如果我们输了,你们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孙权眉头微皱,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案几。
  
  他转头看向朱然:“义封以为如何?”
  
  朱然出列道:
  
  “主公,满使节所言不无道理。”
  
  “齐人背信弃义,当年诱骗我等一同伐曹,约好共分荆州。”
  
  “如今却独霸荆襄,连荆南一郡都不肯分与我等。”
  
  “今将我等困死在吴地,若不主动出击,吴人将何以自处?”
  
  “主公!”
  
  周瑜突然出声打断,他强撑着病体上前一步,朝满宠说道:
  
  “东吴自有战略主张,就不劳满使节多费心思了。”
  
  “我军与荆州诸葛亮已有盟约在先,岂能背信弃义?”
  
  满宠见状,知道再难说服,但仍不死心:
  
  “周都督此言差矣。”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
  
  “吴侯雄才大略,当审时度势.……”
  
  “够了!”
  
  周瑜厉声喝道,随即剧烈咳嗽起来。
  
  张昭等众连忙上前将之扶住,低声道,“都督保重身体啊。”
  
  满宠见周瑜如此激动,心知今日难以达成目的,只得退而求其次:
  
  “既如此,外臣告退。”
  
  “不过……”
  
  他意味深长地环视殿内众人,向着孙权微微一笑:
  
  “此本为东吴内政,外臣不该多嘴。”
  
  “但形势所迫,宠不得不以实言相告。”
  
  “向察众人之议,不足与图大事。”
  
  “东吴之众,虽迎刘备可以,唯吴侯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吴众迎备,备便以其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而吴侯迎备,欲安所归?”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嘶……
  
  此言一出,殿内的一众东吴大臣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满宠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只要是反对与魏国结盟的,都是不替孙权考虑的吗?
  
  只要是不愿与齐国交战的,都是卖国贼吗?
  
  这一杆子打下去,得罪的人可就太多了。
  
  尤其矛头直指主和的周瑜。
  
  “外臣告退了……”
  
  放完狠话,满宠赶紧开溜。
  
  待满宠退下后,孙权长叹一声,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只留下周瑜和张昭。
  
  “公瑾啊……”
  
  孙权疲惫地揉着太阳穴:
  
  “此事确实令人为难。”
  
  若联魏攻刘,确如你所言恐中曹操奸计。”
  
  “但若不联魏,待刘备坐大,又当如何?“
  
  周瑜强忍咳意,正色道:
  
  “主公明鉴,曹操此议,分明是要我江东为他火中取栗。”
  
  “不如静观其变,待齐魏两败俱伤……”
  
  孙权突然拍案而起:
  
  “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激动地在殿内来回踱步:
  
  “自我父兄创业以来,我江东儿郎枕戈待旦,难道就永远困守这东南一隅吗?!”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张昭见状,小心翼翼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