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八十九章 挖呀挖

第八十九章 挖呀挖

第八十九章 挖呀挖 (第1/2页)

就在邵勋的第二封刚开始写的时候,第一封信已然送到了高昌。
  
  赵王邵正在大队人马的护卫下,通过天山孔道,返回伊吾郡,
  
  此道位于天山东段(今巴里坤山,或巴尔库山),西南距伊吾百余里,是自伊吾通往山后的最主要孔道。
  
  入山之前,邵刚刚巡视完山后的金满、蒲类二镇,并与车师后国的王公贵族们一起打猎、练兵。
  
  车师后国的态度整体还算不错。他们很清楚金满镇、蒲类镇设立后,国家东境就和他们没太大关系了,因此主动收缩,尽可能保住剩下的不到一万人。反正东面多为乌孙、大月氏后裔,本来就是附庸统治,不是很听话,而今丢失了,倒也没那么可惜。
  
  邵勒在山后待了三个月,亲自查验了各个垦区,并在农闲时组织丁壮,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军事训练。
  
  老实说,他很喜欢山后这片土地。夏季虽有烈日,但躲在荫凉处就十分惬意。可在高昌,这样的地方是不存在的,躲在树下、坐在葡萄架下还是很热,你得躲到地窖里去。
  
  再者,山后的雨水貌似比较多,相对应的,河流、湖泊、沼泽也更多一些,尤其是在靠近天山北麓的这一片,似乎因为高山的存在,因此「抢夺」了高昌、伊吾二郡的雨水,导致这里较为湿润一当然,也仅仅是在西域较为湿润罢了,和中原还是不好比。
  
  越过孔道最高处后,邵寻了个草木旺盛之处,停下来休息一会,顺便阅览一下刚收到的信件。
  
  有些是从龟兹、焉耆那边转送回来的。
  
  高昌国在两地各派了一名官员,随时联络。自然,他们也会在当地记录一些见闻,整理后定期发放回来。
  
  大部分都是有关风土人情的,邵已有相当程度了解,看的时候并不怎么上心,只得知一批康居故地上的贵人来到了龟兹,说是要前往洛阳,面见天子。
  
  这倒稍稍吸引了他一些兴趣。
  
  比起洛阳朝廷的大部分官员,能熟练读写粟特文的邵掌握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而不是经他人口述、转译后的走样资料。
  
  他很清楚康居国已经完了,那边现在就是一盘散沙的城邦自治状态。
  
  贵霜势力几乎完全退出,波斯人面临着多线作战的窘境,有心扩张,但无法在一个方向投入大量的兵力、人力、物力,因此只能采取附庸统治的方式施加影响力,但一点都不牢靠。
  
  胡尚未完全崛起,他们野心倒是很大,无奈人口、兵力都严重不足,一口吞不下康居国那么大的地盘,于是只能和波斯人一样,维持康居诸城邦表面上的独立,实则暗地里施加影响力。
  
  但他们的手段和波斯又有区别,更准确地说,稍显赤裸裸了一点,场面工夫做得不好。
  
  比如,他们向多个城邦收取一种叫「年金」的赋税,承诺保护他们的安全,如果需要他们打仗,再支付一笔钱。
  
  至于联姻,做得比波斯人还多。他们似乎不太讲究这个,更觉得城邦的贵人们生下带有胡血统的继承人更有利于他们取好处。
  
  康居诸城其实也不太愿意被波斯、胡吸血,但他们没办法,因为没有域外大国支持他们,直到庾蔑使团的到来。
  
  想到这里,邵轻叹了口气,
  
  这些康居城邦王公们其实也不是善茬,此番东行,目的很复杂。既有可能是真心想引大梁朝为援,毕竟他们两次击败了胡,消息多半已经传到西边了,另一种可能则是拿大梁朝来压价,让波斯、胡不要逼迫他们太狠。
  
  没人是傻子,一切都是算计。
  
  只可惜高昌的实力还是不太行,国中都没梳理完毕呢,根本不可能把手伸到外面去。
  
  或许,父亲交给他的任务是对的,即抵御住金山一带游牧部落的侵袭,至少要守住天山防线,
  
  不令高昌、伊吾二郡卷入战火。
  
  这其实不是什么容易的活计啊收起信件之后,他看了眼在山道中迤逾而行的人马、车队。
  
  这么大一个口,而今竟然连军城都没修建。
  
  再不济,一座军城、十数个烽燧、上千驻军总是要的,不然就等着人家如入无人之境吧。
  
  可惜现在没粮、没人。
  
  ******
  
  八月二十日,邵抵达了伊吾郡。
  
  高昌国没能力在山中修建堡寨,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此处了: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倾泻到了伊吾、柔远、安民这三个一字排开的县。
  
  柔远县在最东面,现有约四千人,其中戊己校尉营兵、车师土著、江东豪族加起来二千八百余人,后编入了二百家掠来的乌孙、大月氏、匈奴俘虏一一由已经班师的落雁军转交。
  
  邵还往这边派了五百家王府护兵。
  
  一家只有一口人,即都是单身汉,今年以来陆陆续续有七八十人成婚了,娶的多是胡人女人或戊己校尉营兵家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