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五十章 备灾的百万仓

第两千六百五十章 备灾的百万仓

第两千六百五十章 备灾的百万仓 (第1/2页)

这些年来,为了稳住银铜钞市场,也为了普及宝钞,大明钱庄早已从府一级渗透到了州县。
  
  可以说,但凡设县的地方,除贵州、湖广、交趾、云南等少量县,大明各地基本上都有大明钱庄。
  
  正因为钱庄的存在,才保证了宝钞、铜钱、银兑换比例相对稳定,商人在交易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使用宝钞,不少百姓观望多年,见宝钞依旧坚挺,也对宝钞没了最初的戒备,愿意接收、使用宝钞。
  
  钱庄里有大量的金银钞储备,若是遇到灾荒年景,县衙可以承担一部分,不足的,可以让钱庄来填补,如此一来,即便是灾荒年,百姓的田也不必贱卖给富户士绅,继而度过灾荒年。
  
  蓝玉皱了眉头,言道:“都灾荒年了,百姓要银钱干嘛?他们需要的是粮食,有粮食不必卖田,没粮食,连人都卖了,谁还在意田?”
  
  李原名看向蓝玉的目光带着几分鄙视。
  
  詹徽也没想到蓝玉说出这番话,叹了口气,言道:“灾荒年,粮食确实最为重要,但梁国公,有钱的百姓他们会有序流动,会在县衙的引导下,分区分散前往储备粮食较多的地方前行。”
  
  “有了钱,他们会心存希望,即便进入城中,也不至于沦为强盗匪徒,扰乱治安。即便是被高物价拿走一部分卖田所得,他们也能凭借着购置的粮食,坚持到朝廷赈济粮的到来。”
  
  杨靖微微点头,詹徽显然是有经验的。
  
  灾荒年的钱,确实不如粮重要,但钱是稳住人性底线的东西,是重新开始的希望。
  
  再说了,大部分年景的灾荒,县衙、富户都有一定储备粮,这些足够应对灾荒初期的百姓赈济,如果县衙粮食不足以应对,可以引导百姓前往府衙所在地。
  
  蓝玉反问:“一县的灾荒,可以找一府,一府的灾荒,找谁?若是一个行省、乃至三四个行省的大灾荒,这一套还能成吗?”
  
  詹徽沉默了。
  
  确实,灾荒这东西,一旦发生,很可能是一连几个县、几个府,极端情况下,灾荒会波及数省。
  
  在这种情况下,顾正臣的这一套完全就没用了。
  
  行省内所有钱庄,也不可能填了一个行省的坑。
  
  顾正臣坐起身端了一杯茶水:“梁国公的顾虑是真实存在,也是可能发生的事。所以,我第三条建议,便是在各行省之内,建造百万仓。”
  
  “百万仓?”
  
  詹徽被顾正臣的话给震了下。
  
  这玩意,你能建到各行省?
  
  百万仓,也就是百万石级别的仓库,这东西,整个大明,也就金陵、太仓、北平有。北平的百万仓,还是服务于北伐弄出来的,代价是抽走了太仓、金陵不少粮食。
  
  杨靖叹了口气:“镇国公,百万仓说起来容易,可朝廷没那么多粮。”
  
  百万仓,省着点吃,足够一百万户活一个月了,是一百万户,不是一百万人,确实能解决波及一行省、乃至两三个行省的危机。
  
  徐达询问:“杨尚书,去年朝廷税粮有多少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