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48章 弑父求生,百年难复(求月票)

第48章 弑父求生,百年难复(求月票)

第48章 弑父求生,百年难复(求月票) (第1/2页)

君臣二人终是会面。
  
  李世民也是极为的高兴,此一战甚至让他有了一种昔年正值巅峰时的感觉。
  
  那时,他也是如此和顾泉配合。
  
  两人先后不知打了多少场胜仗,最后才彻底奠定了如今的大唐江山。
  
  这一仗像极了当初。
  
  行营之中。
  
  李世民并未直接封赏顾靖,显然是要等到大战之后,而是在关怀了一下顾靖之后便让顾靖介绍起了这一路来的情况。
  
  ——群臣真正在意的自是这一路的详细细节。
  
  到了如今,哪怕顾靖的年纪很小,但谁又能小觑顾靖?
  
  这显然已经成了下一代顾氏的扛鼎之人。
  
  而李世民关注的则是航海见闻。
  
  这就是李世民的眼界。
  
  哪怕如今尚且未曾攻下平壤城又能如何?
  
  他的目标已经放在了航海上,为大唐的后事做出计划。
  
  “陛下,此次航海确乃不易”
  
  “虽已向东莱鱼户探明了一切,但我军出兵期间,亦是风波不断。”
  
  “且说那海上的狂风.虽只要把控好季节,近海航行很少会出现能够掀翻大船的狂风。”
  
  “但亦是会让大船不断摇晃会使人头晕呕吐.”
  
  顾靖十分详细的说起了航海之事,以自己的感觉见闻来讲述一切。
  
  他同样也在关注着这件事。
  
  众人听得都十分认真,李世民更是眉头紧皱。
  
  这还是近海便如此了。
  
  远航自是会更加危机四伏。
  
  显然,想要彻底走通大海,确实是还需要一段很远的路。
  
  至少要等到顾氏的大船彻底打造出来。
  
  但对于大唐而言这就已经足够了,哪怕是只能走得通近海对于当前的世界而言,亦是不敢想象的一个进步。
  
  群臣道贺之音再次响起,他们皆明白李世民对于此事到底有多么看重。
  
  甚至都没有人去商谈战事。
  
  有何好商谈的?
  
  平壤城对于现在的唐军而言,就是探囊取物。
  
  高句丽军已经完全被吓破胆了,接下来只需要看李世民的想法罢了。
  
  当夜。
  
  顾靖再次被李世民召见。
  
  他对此早有预料。以他顾氏的身份,再加上此行所立的功劳,李世民定会与他多谈几句。
  
  “拜见陛下。”
  
  走入大殿,顾靖躬身,一丝不苟地行礼。
  
  “走近些。”李世民摆了摆手,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待顾靖依言向前几步站定,他竟直接拿起了案几上的油灯,凑近顾靖的脸庞,缓缓地晃动。昏黄跳跃的光影在年轻臣子的五官上明明灭灭。
  
  “这灯一晃啊,”李世民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就更像了。”
  
  顾靖眼神微微一颤,下意识地垂下了眼睑。
  
  李世民的表情在摇曳的灯火中愈发显得复杂难辨。
  
  他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顾靖,仿佛要透过他看清另一个人的影子。
  
  片刻之后,他才轻轻放下那盏油灯,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寂静的大殿里散开,“朕也老了,有时甚至都记不起老伙计的样貌了。”
  
  说着,他竟是又笑了笑,示意顾靖坐下,旋即才再次开口:“对于辽东之事,你有何想法?”
  
  “放心说。”
  
  “此次不是君臣,而是叔侄。”
  
  ——考校!
  
  能打仗自是本事,但大唐不可能一直打仗。
  
  如今辽东态势近在眼前,显然是考校的最佳时机。
  
  私自考校也是在以防万一。
  
  顾靖是李世民内定留给大唐的人才之一,不能如今便在群臣面前暴露出短板。
  
  “陛下。”
  
  顾靖拱手,神情肃然:“臣以为,高丽——断不可灭。”
  
  “今我大唐于河套、西域,行教化,安万民。”
  
  “河套虽渐趋宁靖,然西域风波未息,非旦夕可定。此际国力,实难再分于辽东,行那移风易俗、长治久安之策。”
  
  “辽东虽已底定——”
  
  “然若一举荡平高丽,百济必无力抗衡新罗。新罗坐大,则十数年间,辽东必将为其一统。”
  
  “此非利于我大唐之局也。”
  
  辽东之地,较之中原九州,确乎贫瘠寒苦。
  
  辽东的地势相比于九州确实是要贫瘠了许多。
  
  虽然在现代,整个东三省被称之为九州粮仓,乃至于两岛之地,能够耕种的地方同样不在少数。
  
  但在如今的时代就是如此。
  
  辽东的气候就是不可能避开的痛点。
  
  教化之事可不仅仅是要武力镇压,期间还需要保持商道,包括迁徙百姓等种种。
  
  大唐确实很强。
  
  远远不是原本历史之中的贞观之治能够相比,但仍是未曾脱离农耕社会的弊病。
  
  这是完全无法避免的。
  
  听到这话,李世民立刻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顾靖能够说出这些话,便已经说明了他具有一定的大局观。
  
  李世民听罢,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显是对顾靖这番透彻剖析极为满意。
  
  “然则,”他身体略向前倾,沉声问道,“卿以为当如何处之?”
  
  顾靖毫无迟疑,朗声对答:“当以立威慑服,削其筋骨为上!”
  
  “明面上,保其三国鼎足之势,暗地里,更可使其相互猜忌,裂痕日深。”
  
  “臣此番东征,破百济、败高丽,焚其积蓄,毁其仓廪。此二国元气大伤,数十年内,断难复振。”
  
  “我朝只需维系海上舟师之利,稳固航线。”
  
  “待航道畅通无虞,假以时日,我大唐国力积蓄更深,届时方是彻底掌控辽东之良机。”
  
  “然辽东要害之地,”顾靖语气转重,斩钉截铁,“纵不急于行教化,其命脉咽喉,必当牢牢握于我大唐掌中!”
  
  他指的是高句丽的辽东防线。
  
  这是高句丽数代人积累下来所建造的防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让这块土地脱离九州。
  
  听到这些话,李世民对顾靖是愈发的满意。
  
  显然——
  
  无论是从大局观也好,亦或是征战也罢,顾靖都是合格的。
  
  至于细节李世民并不在意。
  
  到了如今顾氏对于整个大唐整个九州的影响早已不拘谨于各种细节,顾靖未来绝对是把控大唐前进方向的一柄利刃。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就这样又和顾靖聊了许久。
  
  到了最后,李世民更是直接将进攻平壤城的事宜交给了顾靖。
  
  他这是要主动为顾靖添功!
  
  顾易也一直在注视着这一切,并未有去操控顾靖的念头。
  
  他现在虽不缺少成就点。
  
  但成就点必须要用在关键时刻。
  
  随着顾氏的再次起势,历史绝对会再一次的发生很多变动,未来顾氏子弟的才能或许会如之前一般不断的变差。
  
  这才是他真正要起到作用的时候。
  
  众将士对于李世民的安排并没有任何非议。
  
  顾靖虽然官职未变。
  
  但如今的他,早就已经不是当初刚刚出征之时的毛头小子了。
  
  顾靖所做的一切,甭说高句丽百济的百姓畏其如虎,就连大唐的一些将领都有些觉着渗人。
  
  更别说这还是李世民的命令。
  
  顾靖也并没有什么多余的安排,只是再一次让人将大唐与顾氏的旌旗插在了城前。
  
  之前不顾伤亡的强行攻城,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抓住战机。
  
  但现在就没必要了。
  
  整个辽东如今已经完全臣服了。
  
  不需要唐军主动攻城,这两面旌旗所带来的压迫感,便足矣让他们内部混乱。
  
  果然,随着这两面旗帜出现在城外之时。
  
  整个平壤城的气氛愈发的凝重。
  
  渊盖苏文仍是不降。
  
  并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百济王扶余义慈的下场他又岂能不知?
  
  全族被屠!
  
  其首级至今都挂在安市城外,将来定是会被唐军带回中原的。
  
  他又怎么敢想?
  
  可如今的平壤城已经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了。
  
  且不说城内的普通百姓及官员,甚至就连他的那些心腹也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战意,都在等待着渊盖苏文请降。
  
  也正是因为如此,渊盖苏文只能派自己最忠心的心腹来看着所有人。
  
  他害怕兵变。
  
  这种事在高句丽可并不是什么十分罕见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