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六十二章:“衣冠南渡”计划

第二百六十二章:“衣冠南渡”计划

第二百六十二章:“衣冠南渡”计划 (第1/2页)

“巨高公,近日操劳了。”
  
  乐成殿外,刘辩亲自步出殿门迎接了曹嵩,态度之热切,与先前对待那五位重臣的冷淡截然不同。
  
  曹嵩尚未及俯身行礼,臂膀却已然被刘辩挽住,不由分说便被挽着并肩向殿内行去。
  
  他下意识想要落后半步,却被天子拉拽着向前行去,那臂膀沉稳有力竟不得挣脱,面上不由得掠过一丝慌乱。
  
  当然,曹嵩心中作何感想,旁人自是无从知晓。
  
  天子方才严词训斥了两位三公与三位光禄大夫,此刻却独独对自己如此亲厚,此等殊荣,足以令人自矜。
  
  刘辩对曹嵩那点心思洞若观火,却浑不在意。
  
  眼前这位可是他的财神爷啊!
  
  大司农执掌全国的钱谷金帛货币,大汉105个郡国,每季首月皆需上报前一季度的月度收支明细,皆由大司农核验,判明增减缘由,更需遣吏核查骤增骤减之故。
  
  边郡若需钱粮调度,亦须经大司农之手批核。
  
  这本就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情,再加上刘辩诏令各郡国兴修水利,收盐铁为官营,以及黄巾之乱、凉州羌乱、南匈奴叛乱等受波及郡国的民生恢复诸事
  
  大司农虽位列九卿第八,但如今于天下之重,却是冠绝诸卿。
  
  而且曹嵩料理这些事务,极少出现纰漏。
  
  偶有小失,也多是执行上的细枝末节,于大局无碍,这对于一位执掌全国财政的大司农而言,绝尤为难得。
  
  大司农的职位,无大过便是有大功,更何况曹嵩这些时日的辛劳。
  
  刘辩挽着曹嵩步入殿内,即刻吩咐内侍呈上糕点,并一盏特意多加了蜂蜜的蜜水。
  
  倒不是刘辩吝啬炒茶,而是曹嵩实在对先苦后甘的炒茶喜欢不起来,对他这种忙碌得几乎没什么时间歇息,乃至梦中都在盘算着临近的夏季开支用度的人而言,一盏在旁人尝来甜得发腻的蜜水,反是曹嵩的解乏良药。
  
  曹嵩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两盘糕点,伸手捻起一块缓缓咀嚼。
  
  初时如常,片刻后,曹嵩咀嚼的动作忽然一滞,眼中精光微闪,将口中甑糕咽下,带着几分惊异问道:“国家,此甑糕似与臣往日所食大不相同,口感细腻……嗯?此物怎地这般甜?”
  
  刘辩微微颔首,曹嵩以前能吃得那么胖,究其根源,便是因为他是个老饕。
  
  曹嵩常斥重金广纳各地名厨入府烹制佳肴,一口便觉察到这甑糕的区别并不足为奇。
  
  “是这豆馅不同,朕称此物为‘豆沙’。”
  
  刘辩随即传召尚方令柴玉,向曹嵩引荐道:“此乃朕之尚方令。朕偶得些新奇构想令其试制,幸未负朕望。”
  
  先秦其实就有了甑糕,只不过那时候的甑糕是周王室发明的零食“糗饵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屑末蒸成的饼糕,然而豆馅口感粗粝,若非糯米本身的价值,根本算不上什么好东西。
  
  究其缘由,便在粗糙的豆馅上,掺杂着许多豆渣和豆皮碎末,而且薄铁锅与熬糖法兴起之前,豆馅仅仅只是微甜。
  
  以石臼反复舂捣研磨,再以粗布稍加滤过,虽不及后世豆沙那般极致细腻,却已能去除大量渣滓,足以称得上细腻的豆馅了。
  
  而作为豆馅甜味来源的糖,则是以石碾榨汁,三层细葛布滤净,再以薄铁锅熬煮所得红糖。
  
  虽说因为缺少结晶技术,但这样的红糖已经比原本的饴糖甜了一倍有余。(注1)
  
  否则也仅凭细腻了不少的豆馅,尚不足以令曹嵩这等老饕动容。
  
  若只是细腻的豆馅,无非多费些人工,一点点手工去皮,只要有钱有权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价值是在这甜味上。
  
  糖历来就是奢侈品,甜味会让人不自觉放松下来,因此甜食必然是权贵与世家豪门钟爱的口味,口味偏甜的地区往往经济也要发达一些。
  
  曹嵩本就嗜甜,加之近来操劳过度,甚至随身都带着几块饴糖作为解乏良药。
  
  “国家!”正咀嚼甑糕的曹嵩忽地目光一凝,似有所悟,急切抬首道,“这糖……”
  
  “免谈!”刘辩一看曹嵩这架势,便猜到这位财神爷意欲何为,当即抬手打断,不留半分余地,直接让曹嵩死了这条心,“少府已经着手监造,不久便可会进入市场,巨高公若有所需,朕会让少府遣人亲自送至府上。”
  
  大司农虽执掌财政,但却只涉及布帛、粮谷、盐铁之贸易,其余各类杂项营生,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都是替皇室执掌财政的少府的活计。
  
  自刘辩摄政以来,先是收缴刘宏卖官鬻爵、巧取豪夺积攒下来的内帑钱和十常侍家产,后是信都郡的那些世家豪门,再是刘宏的乳母程夫人和赵娆,最后是汝南袁氏以及一应门生故吏的家产,以至于即便刘辩以内帑钱承担中军开支和军队赏赐以及三河之地良家子安家费,并数次拨付支援国库,内帑余钱仍有一百四十亿之巨。
  
  国库则是经过数次征战及水利工程耗费,仅余三十几亿钱,连内帑钱的零头都不及,也难怪曹嵩如此“贪婪敛财”。
  
  但这也就是一时之困。
  
  随着各郡国渐从战乱中复苏,逐渐恢复了正常生产,加之去岁八月以来修缮新建之诸多水利工程陆续竣工及启用,今年的赋税至少比黄巾乱前的五十亿钱多。
  
  曹嵩保守估量,至少可增十亿钱!(注2)
  
  这个数字看似夸张,实际上还只是保守估计。
  
  盐铁之利,便是如此惊人,这便是刘辩急切收归盐铁之利的缘由,更何况有战乱止歇后农商发展带来之赋税增长。
  
  因此在被天子拒绝以后,曹嵩也没多失落。
  
  他本也不奢望能将这份利润收归国库,只是习惯性地下意识进行“敛财”罢了。
  
  刘辩倒非刻意炫耀红糖之利,而是要告诉曹嵩,你得相信朕的尚方令的技艺。
  
  “朕今日召巨高公来,实有两事相商。”
  
  闻听得天子终于将话题转回正题,曹嵩神色一正,坐直身躯,迅速将口中甑糕快速咀嚼吞咽下去。
  
  刘辩示意柴玉取来一具犁,置于曹嵩面前,令其细细观察一二。
  
  曹嵩身为大司农,虽早年对农事涉猎不深,但如今对于本职工作还是颇为了解的。
  
  这犁虽然形似民间耕田时常用之犁,细察之下却见差异。
  
  “此犁之辕……何以是曲形?”曹嵩指着辕木问道。
  
  刘辩微微点头,手指柴玉,道:“伯琰,汝为巨高公详解此物之便。”
  
  柴玉躬身领命,随即蹲下身,手掌抚过犁辕:“此乃国家圣思所得,我大汉旧犁皆为直辕,国家命臣试以曲辕代直辕,耕作时发觉,此物于田间调头、转弯之际,格外轻捷,尤宜水田之用!”
  
  曹嵩对柴玉之言并无质疑。
  
  柴玉既能研制出那般熬糖之法,虽为小技,足见其在器物之道上确有造诣,更何况这是天子的构思。
  
  天子志在兴汉,断然不会于这等要事上儿戏,既然向他这位大司农展示曲辕犁,那么这曲辕犁必是比直辕犁便捷得多。
  
  曹嵩的思绪转得极快,立时想到关键:“江南、江东等水网纵横之地,看来甚合此犁之用。”
  
  “大司农明鉴,不过此物非止宜于水田,只是格外适宜水田。”柴玉指向犁镵与犁壁,道,“大司农请看,犁镵尖锐,易于入土,此曲面犁壁,能有效翻起土垡,并向右翻转,形成深沟垄台,极利水田排水及谷物根系生长。而且此犁评与犁建,还可调节深浅,选择深耕和浅耕。”
  
  曹嵩目光专注,凝视曲辕犁,眉头微蹙,眼中渐露凝重,道:“依你所言,除水田外,那狭窄弯曲之梯田,亦可施用?”
  
  柴玉应道:“然!臣已携此物与尚方诸工匠实地试耕,确皆可用。其便利,除深耕浅耕可调外,便在于曲辕犁自身之轻便与转向灵活,而其本身的轻便,也使得造价约莫只有直辕犁的六成左右。”
  
  听到造价低廉,曹嵩微蹙的眉头方才稍稍舒展。
  
  他担忧的便是器物虽好,却因价昂难以推广。
  
  只是提升耕作效率固然好,然受益之人,仍是官田及家有耕牛之富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