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78章 赵云西向,潘璋入山

第278章 赵云西向,潘璋入山

第278章 赵云西向,潘璋入山 (第1/2页)

江水东流,湍急依旧。
  
  秭归距夷陵不过百二十里。
  
  若无吴军隔阻,轻舟快舰几乎半日便至。
  
  水师大舰顺流而下,也不过是两日时间而已。
  
  “傅讨虏,看!”傅佥身旁亲兵忽然以手东指。
  
  不必亲兵提醒,傅佥已经望见一艘快艇正逆着江涛奋力划来,船头所立之人,赫然是率部追击吴军逃散舟船的楼船校尉郑绰。
  
  小舟靠上大舰。
  
  郑绰攀援而上,神色既急且沮。
  
  “文约,情况如何?”傅佥、陈曶二将上前齐声问。
  
  郑绰先是抹了一把脸上汗水,恨恨出声:
  
  “追不上了!
  
  “我追至下游三十里处,却见吴军哨所烽燧林立,江面战船聚集,粗看不下百艘,水师恐有数千之众。
  
  “那几船吴狗逃得飞快,迅速窜入吴人船阵当中。
  
  “我不敢再继续深追,恐中吴人埋伏。”
  
  言及此处,这楼船校尉恨恨一跺脚:“嗐,全赖我追敌不力,有负陛下重托!”
  
  傅佥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旋即恢复冷静,拍了拍郑绰肩膀:
  
  “文约已然尽力,何罪之有?
  
  “能探明敌情,于我大汉便是大功一件。”
  
  傅佥、陈曶二将本就有此预料。
  
  毕竟秭归到夷陵不过百二十里,而从秭归逃窜出来的吴军,对秭归至夷陵间这百二十里夷陵峡的水情,熟悉程度超汉军不知多少,再加上他们所乘快舰人少,郑绰追之不及,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之事。
  
  傅佥之所以失望,也不是因为郑绰没有追上吴人逃船,而是可以从郑绰带回来的消息分析出来,戍守夷陵的朱然已经有所防备。
  
  如此一来,想像夺下秭归一般,以迅雷之势闪击夷陵,毫无疑问已成了奢想。
  
  “夷陵……夷陵。”傅佥望着大江以东,似是喃喃自语一般。
  
  当年先帝率五万之众自白帝东出,一路势如破竹,最后却止步夷陵。
  
  如今,大汉天子再一次率大汉之众从白帝打了出来,同样是势如破竹直指夷陵。
  
  要说他一点不忐忑,那也是不可能之事。
  
  “公全无须多虑。”陈到之子陈曶显然知道傅佥在想什么,出声将他思绪打断。
  
  傅佥毅然颔首:“嗯,今时不同往日,孙权这一次不再有曹魏作为盟友,荆南诸郡不服其治久矣,已是内外交困,我大汉可无忧矣。”
  
  他言罢转身,望向北方层峦迭嶂的群山。
  
  一条条隐于崇山峻岭间的山道,在他脑中清晰起来。
  
  “吴人既已有备,闪击夷陵,已无可能。”傅佥声色恢复沉稳,“先将此间情状禀报陛下。”
  
  他命身后书佐书信一封,又命麾下心腹速速将消息送往秭归。
  
  当快舰逆流而去,傅佥目光再次投向江北,决然道:
  
  “夷陵虽不能至。
  
  “然陛下与赵车骑、大都督早定之策,犹可行也。
  
  “我等逆江五里,弃舟登岸,走江北山道!”
  
  此议一出,陈曶、郑绰诸将尽皆颔首,神色肃然。
  
  前部督傅佥继续下令:
  
  “传令下去,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快舟沿北岸寻登陆点,步军做登陆准备!”
  
  鼓声响彻十余里。
  
  汉军舰队开始调整队形,缓缓转向,朝着江北上流靠拢。
  
  与此同时。
  
  夷陵城头。
  
  镇守此地之人,乃是孙吴右都督朱然。
  
  此刻,这位右都督正与其子朱绩,及钟离牧、潘平、骆秀等一众将校在城头行走,巡视防务。
  
  一船狼狈蹿入码头。
  
  一名孙氏校尉逃入城中。
  
  登上城头后,便为朱然众将带来了一则石破天惊、令所有人毛骨悚然的噩耗。
  
  “右都督!祸事了!”
  
  “秭归…秭归已失!”
  
  “巫县…巫县早已陷落!”
  
  “蜀人水师已顺流东下!”
  
  那侥幸得脱的孙氏旁支身上全无甲兵,浑身湿透,声音也因惊魂未定而剧颤不已。
  
  朱然闻此,霎时瞠目结舌,不知所言。
  
  而朱绩、潘平、钟离牧、骆秀等年轻少壮将校脸上,无一例外,满是惶恐无状及难以置信之色。
  
  少顷,喝问声轰然炸开。
  
  “你说什么?!”
  
  “秭归已破?!”
  
  “巫县早早丢了?!这…这如何可能?!”
  
  “……”
  
  一众吴人惊恐万状,声如鼎沸。
  
  他们虽已得孙权、陆逊书信提醒,但内心深处,仍认为巫县有沉江铁锥、横江铁索,更有潘濬、孙韶等宿将镇守,蜀人纵有诡计,也难以旦夕突破巫县江关。
  
  而如今,噩耗竟然传来。
  
  蜀人非但夺了巫县,更是再夺秭归?!
  
  大吴经营了五六载,自以为固若金汤的两峡江防,重关险隘,就这么被蜀人以迅雷之势轻易突破?!
  
  如此噩耗,着实匪夷所思,骇人听闻,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不知过了多久,右都督朱然强自镇定,深吸一气追问道:
  
  “仔细说来!
  
  “周子鱼(周鲂)、孙季明(孙奂)何在?秭归安能失守?蜀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
  
  那孙氏旁枝喘着粗气,语无伦次地叙述起来:
  
  “周昭义和孙扬威…前几日率军出城,往西巩固江防去了。
  
  “谁知,谁知蜀军竟突然出现!
  
  “好多战船,数不清……
  
  “码头…北门瞬间便丢了……
  
  “我在下游泊湾,见势不妙,拼死才冲出来!
  
  “周、孙二人,只怕…只怕已是凶多吉少!”
  
  就在朱然众将觉得荒谬之时,他似是突然想起什么,脸上满是愤恨之色:
  
  “对了,是廖式!
  
  “是潘濬麾下廖式!
  
  “是他带人诈开了北门!
  
  “定是潘濬老贼……潘濬老贼降了蜀了!
  
  “如若不然,蜀人安能如此轻易连破巫县、秭归?!”
  
  “潘濬降蜀?!”朱然脱口而出,紧接着又连连摇头。
  
  “不可能,绝无可能!潘承明与陛下姻亲相连,荣辱与共,且与蜀人仇怨甚深,岂会……”
  
  “怎么不可能!”那校尉激动打断,他出身孙氏旁支,对潘濬这等叛蜀投吴后,深得孙权信重的荆州外臣本就心存芥蒂。
  
  “右都督岂不闻汉高帝释雍齿旧事?!
  
  “潘濬乃荆州士人冠首,在荆州可谓积威深重,刘禅小儿若要安抚荆州之士,正需这等人物装点门面!
  
  “若非他里应外合,沉江铁锥、横江铁索岂能形同虚设?!
  
  “若非他叛国投敌,蜀人又安能越过三百里哨岗,悄无声息直抵秭归城下?!”
  
  这番有理有据之言一出,当即扎进在场众多吴将心中。
  
  潘璋之子潘平当即勃然大怒,以手捶墙痛骂:
  
  “潘濬老贼!真是忘恩负义养不熟的白眼狼!
  
  “陛下待他何等厚恩,他竟敢叛吴降蜀!
  
  “倘落我手里,我誓为陛下诛杀此獠!”
  
  “虎毒尚不食子,潘太常年岁已过五旬,岂不顾其留在武昌、秣陵的子女?”一旁,偏将钟离牧略显冷静地提出疑问,但观其声色,显然也带了些不确定的动摇。
  
  朱然心中惊涛骇浪。
  
  潘濬是否降汉,此刻已成了悬在夷陵头顶的利剑,若他果真降汉,对荆州士民人心、士气的打击,毫无疑问必是毁灭性的。
  
  城头诸将仍议论纷纷,矛头却不指向不知何时便至的汉军,而是齐齐指向潘濬。
  
  战争迷雾笼罩之下,除了潘濬果真降蜀之外,他们着实想不出,蜀人还能用什么办法连破巫县、秭归两座坚城。
  
  少顷,朱然咬牙压下纷乱的思绪,对众将厉声喝骂道:
  
  “够了!
  
  “潘濬是否降蜀,非我等所能妄断,亦非我等所须妄断,更非眼下当务之急!
  
  “来人,速派快马快船,将巫县、秭归军情急报陛下与上大将军!请陛下圣裁!”
  
  军令既出,朱然暂时压下了城头诸将对潘濬的声讨,但恐慌的情绪已然蔓延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