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看走眼了【4.5K】 (第1/2页)
刺史一职,起于前汉惠帝刘盈。
不过究其根本,其实还是对秦朝监察御史制度的一种继承。
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地方监察制度。
他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尉、监。
即在始皇帝的规划中郡守、郡尉、监郡御史是平级的,并无上下之分。
秦始皇或许不是一个完美的帝王,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要知道他面对的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
在华夏大地盛行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在他手中彻底终结,转为中央集权制。
“大一统”这三个字说起来轻飘飘,可真正了解的人才知道这有多么惊人!
一言而为天下法,
匹夫而为百世师。
文人士大夫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始皇帝都有些过于收敛了。
至于后世欧美的三权分立,在始皇帝面前不过是政治本能罢了。
不过刘邦称帝之后为了彰显宽厚,言“(吾)与天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便不派人监察地方,表示对地方官员的信任。
但刘邦信任这些老臣们,后来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吕雉就没这么放心了。
于是从汉惠帝继位之后在吕雉的主导下便恢复了秦朝的监郡御史制度,并规定监郡御史每两年轮换一次,类似后世的巡回督察组一般。
只可惜政策虽好,但诸吕之乱使得朝堂屡屡动荡,威权大损。
长安朝堂派出去的监郡御史,很多都玩忽职守,跟郡守等相互勾结。
故此汉文帝继位之后,便在监郡御史制度之外另外设置了一套新的地方监察制度——丞相吏出刺制度。
即丞相派出幕府吏员巡视天下,监察地方,每州一人。
是为“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
“刺”者,本就是有刺探情报之意。
这些秩六百石的东曹吏员,主要任务就是监察地方太守与监郡御史。
如此方才奠定了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基础,形成了刺史制度的雏形。
所以“各州刺史”的最初定位其实是监察官员。
他们与御史类似,但却胜过御史。
从这个角度来说,称刺史就是御史其实并不是很准确。
毕竟从光武帝开国到思帝驾崩的百多年时间,御史台并不能管辖一州刺史。
即便幽州刺史等官职秩不过六百石,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也没有直接管辖权。
因为刺史直接由皇帝任免,奏事直通皇帝或三公,直接对皇帝负责。
它不仅不受御史台管辖,更是与御史台平级的监察系统。
只是随着黄巾起义,各州刺史的权利随之暴涨,这才变为地方行政长官。
对于这些变化,熟知朝堂典故的荀攸和戏志才自然清楚。
于是沉吟片刻之后荀攸便颔首道:
“汉承秦制,如此安排倒无不可。”
“然当此大争之世,是否可暂缓一二,待平定天下之后再议?”
不想戏志才闻言却摇了摇头:
“医天下者以防微杜渐为先,焉能讳疾忌医?”
但在反驳完荀攸的观点之后他反过来又朝魏哲一礼道:
“公达之言也不无道理,若论搜集军资,扩土击敌,刺史确实更为合适。”
“不如暂留前线各州刺史不动,先于内郡施行如何?”
说罢戏志才略作犹豫还忍不住道:
“其实若能恢复秦制本意最好,太守亦需监察一二。”
在这个县令都能被称为“百里侯”的年代,太守的权力其实等同封国之君了。
见两人这么一说,魏哲思量再三终于点了点头。
“此乃老成持国之见,就如此吧。”
随即魏哲与荀攸、戏志才便就大概的行政划分商议起来。
最后三人都觉得可先在冀州、幽州、青州、辽州、瀛州施行。
但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这就不是几人三言两语就能定下来的了。
从兖州回到邺城的头半个月,魏哲几乎都在忙活此事。
……
午后,骠骑将军府。
“冀州、幽州、青州、辽州、瀛州等五州计有郡国二十六,两百五十五县。”
只见国渊神色疲倦的拿着最终方案与魏哲汇报道:
“此五州军政分离,则需另设冀州都督、青州都督等五人。”
“若推至各郡国则需郡将二十六人,至于细分各县则绝无可能。”
说来也真是难为国渊这个老管家了。
魏哲等人商议的时候倒是果断,可具体实施起来却有种种问题。这段时间国渊几乎没日没夜的和一干幕府官员论证种种方案,这才勉强拿出了一个最优解。
是的,当着魏哲的面国渊就很干脆的承认,这个方案也不过是勉强行之。
他之所以拿出来,不过是因为它的弊端最小,优势最大罢了。
对此魏哲自然懂得,治国若是吹毛求疵,那还不如修仙来的实在。
当下不比明朝,没有那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耕地面积,南方的开发程度更是远远不及后世,他还不至于如此丧心病狂,想要对各县也搞什么军政分离。
对照着国渊的讲解,魏哲细细的看了一遍之后终于点了点头。
“不错,就依此令而行。”
“五州各设都督一名,掌军,位同刺史;各郡设鹰扬中郎将一名,位同太守,至此军政分列,勿要相扰。”
说罢魏哲便让国渊下去休息,而他则是从夹带里寻摸着合适的人选填上去。
其实如果是行政官员任免魏哲还能听听国渊的意见,但涉及将领任免就算了。
自辽东起兵开始,用谁不用谁便向来是魏哲一言而决。
他不怕犯错,就怕失去犯错的权利。
于是三日之后,一封封幕府教令便随着驿道传向大汉各地。
自带方县开始就接受讲武堂冬训的屯兵子弟,这回终于大规模的亮相了。
胥宽、贡鸿等等,这些讲武堂优秀学子或是出任地方县尉,或是出任鹰扬中郎将,极少数如匡晟者,甚至得以跻身辽州都督,坐镇海东。
随着这群真正嫡系逐渐走上中坚位置,让魏哲对治下的掌控顿时又强了几分。
当然,魏哲也没有忘记此战的功臣。
随着内郡改制的同时,魏哲也对此次拿下兖州、徐州进行论功行赏。
实际上任人唯亲并不是一个政权崩塌的开端,赏罚不明才是。
在这方面,为人主者决不能任由自己的好恶行事。
……
辰时三刻,邺城东坊糜府。
——
《尚书》有言: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今海内板荡,豺狼塞道,青州旧疆凋残于兵燹,黎庶流离于草莽。
咨尔徐州别驾糜竺,字子仲:其人性秉贞亮,志怀霜雪。散千金以济军资;举宗族而助义军。忠贯白日,义薄层云、
其才可安黎元,其德可抚疮痍。
今特授尔青州刺史,领北海、东莱诸郡事。
尔其布仁风于碣海,复井邑于淄渑,使鳏寡得所,商旅无惊。
农桑为本,毋夺其时;刑狱惟慎,毋失其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