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人非圣贤 (第2/2页)
“二者并列,若泰山之与丘陵,岂同日而论乎?”
“明公虽迈威德,然不定其基,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此间种种,卑职受恩非凡,不敢不陈。”
“当下徐州既服,兖州已下,诚宜修古,封建五等,以合天理!”
所谓封建五等,其实就是封公之意。
因为据《礼记》记载,周朝名位分为五等。
即公,侯,伯,子,男。
繁钦之言就是劝魏哲先顺应天理人愿,建立公国。
比如西周初年的宋国、虢国等诸侯国,便属于公国之列。
不得不说繁钦不愧是最擅文辞的,这番熬夜写就的谏言一点却也不仓促。
甚至先前还觉得有些无所适从的汉室老臣们,此刻听完他这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谏后都深以为然。
便是先前觉得辛评等人瞎胡闹的国渊、戏志才、荀攸既然都不禁微微颔首。
刚刚被调回幕府担任典农中郎将的华歆更是忍不住出列附议道:
“繁从事之言大善,卑职斗胆妄言,以君侯之德宜上“齐公”尊号!”
不想他此言一出,堂内不少幽州人甚至冀州人都不乐意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河北官员瞧“齐公”之号很不顺眼。
身为右北平人的田畴当场就眉头紧皱的出列反对道:
“齐公之号略显狭隘,不如尊号“燕公”,如此方显大气!”
此言一出,那些出身幽州的文武顿时连连颔首。
然而他们是满意了,出身青州的元从们却感到被冒犯了。
什么叫做略显狭隘?
他们青州怎么狭隘了?
春秋之时齐国难道不比燕国强多了?
要论小气,“燕公”才算真正的小气吧!
并且一部分河北文武也对田畴的话语不满意,毕竟冀州又不属于燕国范围。
一时间,又有人建议上尊号为“赵公”,反正都是燕赵之地嘛!
于是刚刚还同仇敌忾对付青州元从的河北文武,转眼就内讧起来了。
看着下面乱哄哄的场景,却见魏哲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什么。
直到他将所有官员对此事的态度都尽收眼底之后,魏哲方才蓦然道:
“建设五等者,圣人也。非人臣所制,吾何以堪之?”
说罢魏哲便没有理会堂下众人,自顾自的转身离去。
见此情形,繁钦顿时心中大喜,知道自己赌对了。
魏哲如此做派,显然是在走三辞三让的流程。
而此刻在场的不少官员都想到了这点,一时间众人就这样心思各异的散场了。
不过回到府中后,回过神来的繁钦、辛评等人却有些发愁。
他们没想到即便自家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在“上尊号”这件事上还是困难重重,那些辽东元从与河北士人依旧死死的盯着这块功劳不放。
话说繁钦本来设想的尊号乃是“韩公”。
因为在战国时颍川之地乃韩国的核心疆域,韩国都城最初就在阳翟。
始皇帝灭韩之后,便顺势在韩国故地设立颍川郡,郡治仍为阳翟。
不过繁钦的这个想法刚提出,便被辛评郭图等人果断否决了。
即便他们也挺中意“韩公”这个尊号,可这实在和魏哲牵扯不上什么关系。
于是一番讨论之后,他们内部终于统一了意见,决定上尊号“晋公”。
一来自然是因为颍川郡本就是晋国旧地,在三家分晋前也是晋国的名城。
若是魏哲以“晋公”为封号,他们这些人也就算是自己人了。
二来则是魏哲如今的地盘和晋国的重合度很大。
若魏哲以“晋公”为尊号,也算是顺理成章,说得过去。
然而在见识了白日那段争论后,繁钦等人顿觉亚历山大。
念及此处,几人也没有办法了,只能绞尽脑汁的想着该如何驳斥那些河北士人与辽东元从的观点。
与此同时,回到府中的魏哲却没有召见一人,只是看着窗外的修竹久久不言,看起来貌似并不怎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