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连锁反应【4K】 (第2/2页)
一些辽东元从失落之余也暗自警醒,往日嚣张的做派亦开始变得收敛。
然而当此事传到各路诸侯的耳朵中时,他们品出的就是另一个信息了。
……
襄阳,州牧府。
“士民推举,进位魏公?”
当刘表得知邺城的变故之后,顿时一脸惊愕。
他们这些外人才不在乎“封号”是什么,他们在意是魏哲这个举动!
刘表哆哆嗦嗦了半天之后,终于憋出一句话:
“他…他怎敢……如此大胆?”
主簿蒯良闻言亦是摇头连连,满脸感慨,显然也没想到会发生此事。
然而刘表的小舅子蔡瑁闻言却忽然反问道:“为何不敢?”
闻听此言,刘表顿时愣住了。
蔡瑁见状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年袁绍根基未稳尚且敢自领冀州牧、以大将军自居,魏氏如今势力远胜于他,难道连这点胆量都没有嘛?”
“依我看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眼下还不如想想该如何对待魏氏!”
此刻刘表也终于缓过气来,不由长叹一声道:
“话虽如此,然魏公威怎能如此无君无父?先帝可待他不薄呀!”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无一例外都从邺城的政治举动中看出了魏哲的态度。
他不可能不清楚此举背后的政治含义,但他依旧选择这么做了。
这说明他不是、也不准备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汉室忠臣。
蒯良之弟蒯越此刻也终于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见刘表如此感慨,他想了想忍不住说了句大实话:
“汉室并非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忠臣。”
“然有前朝霍光之事在前,如今魏公威恐怕不敢再力挽狂澜!”
“须知他如今的功业,可是要比霍光还要厉害几分!”
甭管霍光是为什么被抄家灭门的,霍家的下场都明晃晃摆在眼前。
如果霍光的例子不合适,那么周亚夫呢?
一个平定七国之乱,扶大厦之将倾的汉家将军,在权利最大、兵马最多的时候不去谋反,反而到老了被廷尉召来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
结果一个力挽狂澜的功臣,就这样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还有外戚梁氏,即便几度废立天子又如何?
权臣只要没有更进一步,那就迟早会被后来的天子清算。
毕竟汉家天子虽然短命,但一个个可都是薄情寡义、心狠手辣。
但凡能活到成年的,就没有一个不是狠角色。
甚至即便是未成年的刘氏天子,往往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魏哲完全是不进则死,容不得半点后撤。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就是如今汉室声威日渐沦丧,否则蒯越也不敢这么说话。
而被左右这么一劝,刘表唏嘘感慨了半天之后终于不再纠结此事。
并且受魏哲称公消息的冲击,他内心的野望也变得躁动起来。
别说刘表了,连一旁的蔡瑁都有些蠢蠢欲动了。
“姐丈,魏氏既然都能称公,你乃汉室宗亲为何不能?”
一旁的张允闻言亦是满脸兴奋,当即忍不住激动道:
“使君昔年单骑而定荆州,使我荆襄民安物丰,德莫大焉。”
“如今治下财谷如山,带甲十万,若不进位,恐失荆州民望。”
“还请使君进位“楚王”,以遂百姓之念!”
此言一出,蔡瑁、蒯良、蒯越等心腹当即也上前一步,齐齐附议。
刘表闻言虽然嘴巴都快咧到耳朵上了,但还是连连摆手拒绝。
可话虽如此,他那满脸的笑意显然是暴露了心底的想法。
于是数日之后,在一众荆州文武的再三恳求下刘表终于进位“楚公”。
是的,这位老先生虽然有些野心,但终究不敢太过出格。
相比之下,袁术就不一样了。
翌日,寿春。
“好一个魏公威!”
看着手中的信函,袁术那叫一个高兴:
“有胆魄,乃公倒是小瞧你了!”
虽然这段时间在扬州的进展并不是很顺利,但袁术却没有放松享受。
不过此刻他却顾不上欣赏歌舞美姬了,大手一挥便将这些人赶走,召来一众文武议事。
作为袁术的心腹老臣,主簿阎象倒是一眼就看出了自家主君的想法。
于是不等袁术开口暗示,他便主动替袁术上“晋公”之号。
其他文武见状自然识趣的连连高呼表示赞同。
然而袁术闻言却眉头一皱,显然并不满意。
这厮甚至连演都不演了,当即傲然道:
“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帝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
“如此,吾亦是舜帝后人,身负上古人皇血脉,区区晋公焉能彰显?”
说到这里,他都不算暗示了,直接干脆明示道:
“前汉武帝早就有言:【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涂”者,途也,路矣!
“吾字公路,亦是道路之意,这难道不是天命所归吗?”
此言一出,宽敞的大殿之中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惊呆了。
众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袁术竟然比他们想的还要嚣张!
然而众人跟随袁术已久,早就知道这位主公的秉性。
故此回过神来之后,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都立刻疯狂的开始迎合袁术之意。
即便阎象几番劝谏,也终究没有打消了袁术的想法。
于是袁术就这样提前两年在寿春称帝,并自刻玉玺,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北筑起皇帝所用的祭天之坛,并纳后宫妻妾数百人。
消息一经传出,扬州大震。
袁术本以为自己称帝之后这些人在他的高官厚禄的招抚下必然会闻风而降。
不想在他称帝之后,扬州各地的抵抗反而越发强烈起来。
这让刚刚出炉的仲家天子袁术很是恼火,决定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