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周皇后怀孕,崇祯觉得自己又行了! (第1/2页)
本来刚看到这位太子的第一眼,他只觉得平平无奇,不过是个养尊处优的少年罢了。
但是聊了几句之后,他就发现这位太子爷实在是心思深沉,如同深不见底的潭水,让他一个在江湖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都感到有些害怕。
那敏锐的洞察力,仿佛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他的眼睛,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该有的心智。
不过也幸好他这次是抱着十足的诚意投降朝廷的,不然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想到这里,罗汝不由得才加快了脚步,匆匆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生敬畏的地方。
当天晚上,月色如水,洒在宫廷的琉璃瓦上,泛起一层银白的光辉。
朱慈烺闲来无事,在书房中踱步片刻后,最终还是打算去见见崇祯,然后跟他说一下罗汝才的事情。
因为他担心到时候万一崇祯脑子一抽,非要弄死罗汝才的话,那这件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不仅会让那些农民军寒心,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而此时,坤宁宫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温馨而祥和的氛围。
崇祯正和周皇后坐在榻上,轻声细语地聊着天。
崇祯的目光时不时地看向周皇后的肚子,那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温柔。
好吧,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不断努力,周皇后又怀孕了!
这对于崇祯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因为不久之后,崇祯又要当爹了,再加上自己马上就要过寿,这简直可谓是双喜临门了!
这两件喜事对于眼下的崇祯而言,当真是喜不自禁。
周皇后看着面前一脸微笑的崇祯,满眼也都是幸福之色。
毕竟她也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再生孩子,在她看来,自己年纪已不算小,能再次拥有身孕,实属意外之喜。
当然,现在的周皇后其实也就三十一岁而已,正当风华正茂,只是在古代这个时候,却已然是徐娘半老了。
紧接着,只见周皇后轻轻摸了摸肚子,感受着那里面微弱的生命跳动,然后笑着看向崇祯说:
“陛下,您说臣妾这次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同黄莺出谷。
崇祯听到这话,慈爱的笑了笑道:
“皇后放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朕都喜欢。”
周皇后也是莞尔一笑,那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美丽动人。
就在夫妻二人情意渐浓,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时,一阵不合时宜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打破了这份温馨。
“陛下,太子爷求见,说是有事情要和您商议。”
崇祯听到这话,有些不爽地皱了皱眉头,那原本上扬的嘴角瞬间耷拉下来。
他正和周皇后享受这温馨的时刻,却被突如其来的朱慈烺打断,心中自然不悦。
倒是一旁的周皇后反应够快,她深知朱慈烺深夜求见定有要事,因此赶忙说道:
“陛下,烺儿这么晚来见你,肯定是有重要事情要和你商议,你还是见见他吧,臣妾先回寝宫等你。”
说完这话,不等崇祯开口,周皇后便在几个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然后向着寝宫内走了进去。
崇祯也不好说些什么,随意的整理了一下衣衫,这才说道:
“让太子进来吧!”
片刻之后,朱慈烺便走了进来。
当然,朱慈烺这个时候也知道周皇后怀孕的消息,具体的时间大概是在十天之前。
当时周皇后身体不太舒服,就宣了太医过来诊断,结果一诊断就查出了三个月的身孕。
当朱慈烺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怎么说呢,感觉确实是有点意外,毕竟朱慈烺也没料到崇祯会在这个时候再给他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不过仔细想想,这件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眼下的崇祯和周皇后年龄并不算大,放在后世,也算是正当壮年了,怀孕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朱慈烺其实也不介意再多几个弟弟妹妹,只要崇祯不搞事情、乖乖待在后宫,谁管他生几个孩子呢?
反正将来这群弟弟妹妹都要扔到海外去当藩王。
这也是他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将皇室子弟分封海外,既可以避免国内的权力争斗,又可以拓展大明的疆土。
朱慈烺进来之后,四下一阵打量,发现只有崇祯一个人坐在这里,周皇后却不见踪影。
他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随即开口问道:
“父皇,母后何在?”
崇祯则是直接说道:
“你母后说有些累了,所以去里面休息去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这才点了点头,随后径直走到崇祯对面,一屁股坐了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精致的茶盘走了过来,茶盘上放着一盏热气腾腾的茶。
小太监微微躬身,将茶盏轻轻放在朱慈烺面前,轻声说道:
“殿下,请用茶。”
朱慈烺直接伸手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然后抿了一口。
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瞬间驱散了身上的丝丝寒意,让他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
放下茶盏,朱慈烺这才看着崇祯说道:
“父皇,罗汝才进京了。”
罗汝才?
崇祯听到这话,原本有些不耐烦的表情顿时变了一下,他的眼睛微微睁大,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然后问道:
“就是那个农民军首领罗汝才?”
朱慈烺点了点头:
“就是他!他今天早上刚刚进京,而且下午的时候儿臣已经见过他了,还和他聊了一下。”
他的语气平淡而沉稳,仿佛在诉说着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崇祯听了这话,顿时更感兴趣了,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道:
“那你准备怎么安置他?该不会要把他留在京城吧?”
朱慈烺闻言笑了笑说道:
“以他的身份,留在京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就按照之前的计划打发到辽东去吧。”
崇祯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赞同。
毕竟把一个农民军首领放在京城,他自己也不安心,这些人虽然投降了,但谁知道他们内心里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