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张献忠.....还活着吗? (第1/2页)
一杯茶水下肚之后,李定国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罗帅.”
可他刚一开口,就立刻被罗汝才打断了。
“以后不要再这么叫了,要么直呼名字,要么喊我一声罗叔就好。”
“现在不比以前,再用以前的称呼,万一被别人听到了那可就麻烦了。”
罗汝才赶忙开口说道。
罗汝才这话可不是开玩笑,他深知朝廷内部的规矩和复杂关系,万一因为一个称呼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定国一时有些语塞,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沉默了片刻后,他还是说道:
“罗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也投降朝廷了?你也是被左良玉俘虏的吗?”
“还有我义父呢,我义父他怎么样?他是不是也被左良玉抓住了,或者说他逃了,逃到哪里去了?”
此时此刻,李定国的内心实在是太好奇了,一连串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抛了出来。
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罗汝才,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焦虑。
而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罗汝才多少还是有点尴尬的,他的脸微微红了一下,眼神有些躲闪。
因为严格来说,他虽然是背叛了李自成,但毕竟最后他还坑了张献忠一把,甚至有可能还害死了张献忠的很多兄弟。
而这群人中肯定也有和李定国相识的,这么一来不就更尴尬了吗?
稍微酝酿了一下情绪之后,罗汝才这才缓缓说道:
“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我并不是被左良玉抓到才投降的,我是主动投降朝廷的。”
罗汝才说着,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
然后他便将李定国不知道的事情大概都讲了一遍,以及他到底是怎么背叛李自成、投降朝廷的。
当然,罗汝才刻意隐瞒了自己坑张献忠的事情,只说当时张献忠和李自成关系太好,所以这件事情他没有告诉张献忠。
等听完了罗汝才的经历之后,李定国一时间只觉得震惊无比。
他倒是没有想到在他离开之后,起义军内部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罗汝才和张献忠居然都去投奔了李自成。
而最后罗汝才居然又背叛了李自成投降了朝廷,并且成了三品参将,以后和他一样也要去辽东。
如此巨大的信息量让李定国不由得有些口干舌燥,他下意识地端起茶杯又猛灌了一大口茶水,试图缓解自己激动的情绪。
即便茶水溅到了桌子上,但他却浑然不觉。
当然,这个时候李定国内心深处也只是有点震撼而已,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
至于责怪罗汝才背叛农民军、投降朝廷,这根本就不存在,毕竟他自己可是先投降朝廷的,有什么资格去责怪罗汝才投降朝廷呢?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定国再次问道:
“所以说,我义父现在还活着?”
罗汝才点了点头:
“当然活着,如今农民军正在向四川转移,正是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候,所以李自成不会对张献忠做什么的,不过以后可就难说了。”
李定国听到这话也是微微叹了口气,眼神变得有些黯淡。
他其实也知道农民军内部一直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就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
而且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也有矛盾,一直面和心不和。
他们之间就像是两根并行的铁轨,虽然看似在一起,但却永远无法真正地融合。
说不定到最后李自成真的会杀了张献忠,但是这些都不是他可以左右的事情了。
察觉到气氛一时间似乎有些凝重,罗汝才这才缓缓开口道:
“实不相瞒,一直以来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你战死了,为此张献忠还伤心了好一会儿,结果没想到你竟还活着。”
李定国听到这话,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随后这才说道:
“本来我也是不想苟活的,可后来还是被那位大明太子给说动了,这才投降了朝廷。”
大明太子?
罗汝才闻言眼神瞬间一亮,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朱慈烺的样子。
随后不禁赞叹道:
“你说的不错,这位太子确实是有几分本事的,在他面前,就算是我也自愧不如。”
“我自认为也算是一方豪杰,可在面对他时,却总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他的谋略和胆识,绝非一般人所能比。”
话说到这里,罗汝才原本放松的神情突然一紧,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此刻会同馆内虽然安静,但他仿佛能感觉到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
他这才想起,自己这会儿可是在京城,而且是在会同馆,这周围附近都是朝廷的官员,说不定还有锦衣卫的眼线。
在这里公然谈论当今太子,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不过谈都谈了,贸然结束这个话题也未免有些太刻意了,于是他赶忙拍起了朱慈烺的马屁: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太子殿下确实是年轻有为,将来必定是一代明君。”
“况且如今朝廷日益强盛,各地都在逐渐安定下来,农民军内部又矛盾重重,要想长久维持,恐怕是难上加难。”
“因此我们投靠朝廷,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毕竟这农民军也蹦跶不了多久了。”
李定国没有说话,只是默然地点了点头。
他的眼神有些空洞,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通过这段时间在辽东的生活,他越发觉得大明的实力实在是深不可测。
在辽东,他看到了大明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最强大的军队,这些与农民军那松散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本就不是农民军可以抗衡的。
再加上农民军在河南又是接连遭遇了几场挫败,士气低落,人心惶惶,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分崩离析了。
想到这里,李定国一时间觉得神情有些复杂。
作为曾经的农民军,他其实是不想农民军就那么烟消云散的,但是在大明强大的实力面前,他又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