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烟雨下扬州 (第2/2页)
“那……妹夫现下欲往何处?”贾琏语气愈发恭敬,声音还有点发颤。
姜念唇角微扬,显露意味深长的笑容:“巧了,正是两淮巡盐御史衙门。你又可同路的。”
贾琏干笑两声,喉结上下滚动:“莫非妹夫要以御史衙门为钦差行辕?”
姜念掸了掸身上溅落的水珠,淡淡道:“圣上有旨,因林侍御病重乞休,暂由我代摄盐政。”
贾琏又是一怔,竟忘了礼数,直勾勾盯着姜念。待回过神来,姜念已走向马车,只留下一句:“公务在身,先行一步。”
贾琏呆呆看着,反应过来后,忙扯着嗓子招呼荣国府下人们:“快!跟上!”说着也上了一辆马车。
车厢里,他攥着窗帘,盯着前方姜念的钦差仪仗,暗道:“这姜念以御史衙门为钦差行辕,且代摄盐政,该不会有碍我取走林姑父的家产吧?”
……
……
这个时代的扬州城,实乃两淮第一等繁华之地,最繁华处莫过于盐业,城内盐商云集,端的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富贵风流处。
论及城中官员,权柄最大的既不是扬州知府,也不是两淮盐运使,而是两淮巡盐御史!
两淮巡盐御史,有着钦差性质,由天子钦点,乃天子在两淮盐务上的直接代表,核心职责是稽查盐务、督征盐课、查禁私盐。
林如海则是景宁帝的亲信,几年前由在位的景宁帝钦点为两淮巡盐御史,泰顺帝登基两年来,也并未将他调换。
两淮巡盐御史衙门位于城内中心处,坐落开明桥东南,黑漆大门上兽面衔环。三路三进的院落,飞檐斗拱皆覆青瓦,内有仪门、大堂、二堂、书厅、内宅、后院及一些附属建筑。后院之中,又有桃花泉书屋、芙蓉馆等雅舍。
林如海这几年来,虽勤勉盐政,奈何近日身染沉疴,难膺重寄,每日咳嗽不止。虽延请名医诊治,药石遍尝,奈何沉疴入骨,元气大伤。
偏两日前,忽有天子亲兵自苏州请来一位名叫苏天士的名医,诊断后竟道:“尚有二三分生机。”
此时,这苏天士正在四并堂内为林如海行针。
“报——!”忽有衙役踉跄闯入,“钦差大人仪仗已到辕门!”
林如海闻言,枯瘦的手猛地一颤。
苏天士的针则悬在了半空。
“快……快扶我更衣……”林如海强撑起身,一袭白色中衣空荡荡挂在身上。才站起便是一阵剧咳,帕子上顿时绽开一朵血梅。
苏天士忙取出参片让林如海含着,一边示意下人取来官帽官服。
正慌乱间,忽闻前院三声炮响——这是钦差到署的仪制。
林如海面色惨白,却强行整了整衣冠,又照了照镜子,但见镜中映出的人影,哪还有当年探花郎的风采?唯剩一双眼睛,仍如寒星般清亮。
林如海正待出迎,忽又有衙役气喘吁吁来报:“都中荣国府贾琏携咱们家的小姐到衙!”
林如海一怔,随即了然——必是随姜念同行而来。
他轻咳两声,命人安置贾琏、林黛玉,自己则去迎接钦差大人。
……
……
姜念刚至御史衙门堂前月台,便见一位清癯官员迎出。此人虽着官服,面色却青白如纸,行走时需下人搀扶,正是林如海。
林如海上前行礼道:“两淮巡盐御史林海……参见钦差大人!”
姜念赶忙扶住:“林侍御不必多礼。”
触手之处,只觉臂骨如柴,不由眉头微蹙。
二人进入堂内。
姜念忽向任辟疆、戴士蛟吩咐了一句,二人忙上前一左一右搀住林如海。
但见姜念整了整官服,拿出一份泰顺帝的手谕,肃然道:“圣上有密旨!”
说罢,姜念面南而立,任辟疆、戴士蛟搀着林如海趋前跪倒。
林如海病骨支离,跪拜时官袍下显露瘦如枯竹的手腕,大礼行得颤颤巍巍。待他气若游丝地念完“臣两淮巡盐御史林海恭聆圣谕”,姜念方展开手谕,声若金玉:
“朕闻奏,尔近染沉疴,朕心殊深轸念。盐政关乎国计民生,两淮尤重,不可一日稍弛。
兹特简派御前侍卫姜念为钦差,驰驿前往扬州,代摄两淮盐政一应事务。即着以两淮巡盐御史衙署为钦差行辕,便宜行事,务使盐课清明,商民称便。
御史林海,虽在病中,仍当感念皇恩浩荡,竭尽心力,协同钦差姜念办理盐务,凡所咨问,务须详尽禀告,不得推诿延误。以病躯襄助新臣,亦是为国分忧,功在社稷。
特谕。”
姜念朗朗宣旨声在堂内回荡。
林如海耳中嗡嗡作响。
待“特谕”二字余音未散,林如海已重重叩首,额头触地有声:“臣林海遵谕谢恩!”
姜念忙上前俯身搀扶,触手只觉这林如海浑身战栗如风中残烛。
姜念关切道:“林侍御重病在身,且回室内再与我叙话。”
林如海道:“如此倒是不合礼数了。”
姜念微微一笑:“圣上的密旨已宣读,便不必太讲究礼数了。何况,论起来,我该叫你一声‘姑父’的。”
林如海终于点了点头,于是,姜念随林如海走向四并堂。
到了四并堂,姜念见苏天士在此,主动微笑着向苏天士打起了招呼:“咱们又见面了。”
苏天士忙上前行礼,却被姜念一把搀住,姜念又笑道:“此番将你由苏州请来,着实劳动你了。”
是的,正是姜念派一名亲兵,借助大庆的驿站,快马加鞭去苏州,将苏天士请到扬州来,特意为林如海治病。
苏天士忙道:“姜大人客气了,既是姜大人差遣,我自当竭心尽力。”
林如海见状,也感谢起了姜念:“多谢姜大人挂念,竟将这位神医请了来。”
待林如海进了内室,姜念问苏天士:“林侍御的病可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