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海上新霸主 (第1/2页)
十月中旬,吕宋还是很热。
不过,雨倒不是天天下了。
万历都把武举会试和殿试给办完了,这会儿他都开始关注吕宋的开发了。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晴空万里无云,气温还不是很高,正是出行的好天气。
宋应星督建的造肥作坊正好也可以开始造肥了。
万历干脆就带着小朱常洵和宋应星上了飞梭船,直奔马尼拉城旁边的大河口而去。
此时马尼拉城堡对面的河岸上都已经挖出好几个巨大的泥塘来了,上十万守备营将士还在那里不停的挖呢。
这边建的作坊跟奴儿干都司那边还不一样。
奴儿干都司那边的作坊都是一台挖淤泥的机器,一台搅拌机和一台粉碎机。
这边的作坊却是一排又一排的机器,而且,作坊里还在不停的建大凉棚。
那大凉棚一个怕不就有数十丈方圆,看上去比威远战舰都大得多。
这会儿大凉棚都建了一排了,上十万守备营将士还在那里不停的建。
小朱常洵一看这壮观的场景,那都不由得赞叹道:“长庚,好大的手笔啊。”
这可不是我手笔大。
宋应星连连谦虚道:“殿下,微臣还没这么大的手笔。
这些都是万岁爷的手笔,这建作坊的人都是万岁爷调来的,这些建作坊的材料也都是万岁爷命人拉过来的。”
此时,他们乘坐的飞梭船都已经靠上一个泥塘外的码头了。
很快,单思南便带着两队六十余个金吾卫把码头四周护得严严实实。
万历见状,立马示意李玄成抱起小朱常洵一起踏上码头。
他走近泥塘一看,那都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这泥塘好像还是刚建好的,还没有一点淤泥,里面的一切他都能一览无遗。
现在大明的建造水平那也不是一般的高了,简简单单一个泥塘都能看出来。
这泥塘建的着实好,整体看上去就跟一个船底仓一样,两边高中间低,中间还有一个丈许宽的槽子直通对面挖淤泥的机器下面。
而且,泥塘里面和泥塘四周都铺满了厚厚的青石板,所有青石板那都铺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看上去舒服得很。
他正看着呢,一艘拖着巨尾的飞梭船已然开到旁边泥塘的码头旁停靠了下来。
紧接着,那飞梭船上就翻下来一个长长的木槽,那木槽尽头的木门一打开,那淤泥就像流水一般往泥塘里面流去。
不一会儿,那艘飞梭船就放完淤泥,收回木槽,离开码头,顺流而下,直奔海湾而去。
万历看了看那泥塘里还未装满的淤泥,不由得问道:“长庚,这一塘能装多少淤泥啊?”
这个怎么说呢?
宋应星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个我们还没称过。
现在我们都是每个泥塘下二十船淤泥,然后开始灌溉浸泡。
如果按飞梭船的载重,每一船都应该在五万斤以上,二十船加起来就是上百万斤。”
这一个泥塘最少要灌溉浸泡三天,也就是说,三个泥塘轮番来才能保证每天产一百万斤左右的肥料。
吕宋岛这片平原哪怕只开发一半用来做良田那最少也有一亿多亩,按每亩每季施肥五十斤,每年种两季,那就需要一百多亿斤肥料。
如果按一百万斤左右一天的产量来算,那得一万天才能造出这么多的肥料来。
很明显,这肥料产量还不够,远远不够。
一年才三百多天,这产量最少要翻三十倍才勉强够用。
这还只是在一年只耕种两季的情况下,如果一年三季轮番耕种,那需要的肥料更多。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这样的泥塘最少要挖一百个,这边海湾挖完,去北面达古潘所在的海湾挖,同样要挖一百个。”
啊?
这泥塘挖起来倒不难,因为挖个两丈多深、五丈宽、十丈长就够了,这跟挖运河比起来那不知道简单多少倍。
问题,这挖泥需要船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