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边镇问题 (第1/2页)
正月二十五戊午,吕宋南部海域。
天刚放亮,那原本蔚蓝的海面突然间便多出了一片黑点。
这就是万历所率的大明水师舰队,两千多艘威远战舰和飞梭船正日夜不停的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疾驰呢。
朝阳初升,海风轻拂,海面上顿时波光粼粼,那密密麻麻的舰船组成的黑点顿时变得若隐若现。
此时,旗舰之上,小朱常洵正老老实实的跟着宋应星在读书,万历则正盯着桌上的地图沉思。
大明硕大的疆域,到处都需要人。
问题,能迁徙的人口他们貌似都迁徙了,剩下的几乎都在藩王宗室手里。
而藩王宗室的问题还得等流放之地种出足够的粮食来才能解决。
他还必须先迁徙十余万户过去,种出足够的粮食来,然后才能将藩王宗室及其姻亲全部迁徙过去,要不然那就是把人拉过去活活饿死!
藩王宗室虽然做得很过分,但他们好歹是老朱家人,跟他是血脉至亲,无法无天的杀几个又或者几十个也就罢了,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全拉过去饿死这种事他是决计不能做的。
他若是做了,列祖列宗决计饶不了他。
问题,他上哪儿找这么多人去种地呢?
现在可不光是方丈岛需要人,奴儿干都司同样需要人、吕宋岛也需要人、美洲那边更需要人。
而且,这些地方需要的人还都不是一点点,光是前期种粮食准备开发就需要最少几十万户。
这会儿大明哪里还有几十万户能迁去种地的?
他盯着地图沉思了好一阵,这才朗声道:“传文焕。”
杜文焕是延绥镇总兵杜桐长子,杜桐那也是公侯勋贵,杜文焕还正好通过了层层考核留在金吾卫当值。
此时金吾卫都在旗舰之上呢,他来得简直不要太快。
几个眨眼工夫,他便疾步而来,拱手躬身道:“末将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招手令其来到地图跟前,这才问道:“文焕,你平时跟普通军户打交道吗?”
啊?
万岁爷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杜文焕愣了一愣,这才连连点头道:“末将去过很多普通军户家里,因为我们杜家亲戚多,而且大多是军户。
家父也曾教导,要想把手下人马带好,那就得跟大家打成一片,所以末将经常去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里拜访。
他们有的是边军将校,普通军户也有不少。”
嗯,不错,看样子杜家很懂得领兵之道。
这领兵打仗的将领就不能高高在上,如果高高在上,打起仗来那都没人为你拼命,只有跟手下人打成一片,大家才会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文焕,现在延绥镇边军家里小孩很多吧?”
我们那小孩简直不要太多。
杜文焕连连点头道:“是啊,万岁爷,这些年大家都丰衣足食了,而且北虏之祸也没了,大家日子也安稳了,能生的那都在不停的生。
现在我们那边家里兄弟姐妹五六个那都算是少的了,一般都是七八个,上十个的那都有不少。”
果然,平民百姓如此,边军将士也如此,丰衣足食了,生活安定了,那就会疯狂造娃。
延绥镇边军好像是最早丰衣足食的那一批,早到他都不记得是哪一年了。
他印象里,好像是收复了内套和外套之后北王朱常溆才出生的,而内套和外套收复之后延绥镇的边军将士很快就能丰衣足食了。
也就是说,那边疯狂造娃的时间大致就是北王朱常溆出生的时候。
现在北王朱常溆马上就十五了,如果按这小家伙的年龄来算,边镇第一批出生的孩子差不多也要长大了。
这年头十五岁就算是大人了,能成亲生子了。
也就是说,这些边军很快就要从一户变成两户了,而且后面还会从两户渐渐变成三四户乃至五六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家里孩子长大了,要成亲了,一家要分出三四户乃至五六户了,田地又或者草场不够怎么办。”
这个问题自然要考虑。
杜文焕小心道:“这个他们都考虑过,他们也经常跟末将聊这个。
有的家里想自己的子弟能成为边军、水师将士甚或是京营将士,去建功立业。
有的家里希望万岁爷能再次征召屯卫军户,让他们的孩子成亲之后去屯田。
有的立了军功的,得了不少军功奖励的额,则想多买点地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
还有的没钱又想把自己孩子留在身边的,那就只能考虑让家里的余丁去干其他活计了,比如,去做生意,去作坊里干活,又或者去跑船,去挖煤,去挖铁矿等等。”
这些边军将士的想法还真多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