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不认识他! (第1/2页)
奥蒂莉已经怀孕四个多月了。
嗯,马上就五个月了!
怀孕之后的奥蒂莉,变得有点神神叨叨。
比如她现在说的这个因德拉,刘进听都没有听说过。
不过听名字,好像南亚人?
奥蒂莉则没有正面回答,絮絮叨叨说:“那个家伙在报纸上说,你是一个被高估的作者,而且你的新书完全是被炒作出来的,根本没有人们口中说的那么好。
他是谁?
他凭什么这么说?
《悲惨世界》一定会成为法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对吗?”
感觉,她更像是希望从刘进口中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刘进忍不住笑了!
虽然奥蒂莉现在说话经常是颠三倒四,但他能够感受出,她的关心。
“当然,这毫无疑问。”
“嘻嘻,我就知道是这样……我睡了。”
说完,她就挂了电话。
不是,因德拉到底是谁啊?
刘进感到,莫名其妙!
不过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直译他的人多了,因德拉算老几?
他先是整理了一下手稿,而后走进书房里,打开了复印机,把今天完成的稿子复印了好几份。
这也是他的一个习惯。
每天都会把完成手稿复印一下,然后分别装订。
最后,把手稿收起来,放进了保险柜里。
随后,他打电话给Lala,告诉她来拿一下稿子。
Lala有他住处的钥匙,所以不需要他操心。
他则把几份整理好的复印稿装订本放进背包,在拎着背包出门,骑着那辆乌拉尔出门。
这辆边三,真是帅啊!
就是太耗油了……
好在,刘进也不是太在意这个。
他先是去了德尔菲娜的咖啡馆,把复印稿送给德尔菲娜一本。
“这就是外面现在传的那本书吗?”
德尔菲娜颇有些兴奋,小心翼翼的抚摸着封面。
“是的,还请您斧正。”
“我可斧正不了,但我一定会认真拜读。”
西尔维·德尔菲娜温和的回答。
刘进在咖啡馆里坐了一会儿,陪西尔维聊了聊天,然后就骑着车走了。
他走后不久,西尔维就打了个电话。
“弗兰克,有空吗,来我这里一下。
嗯,我想把我的遗嘱修改一下,是的,最好有录像。”
……
刘进骑着车,直奔图卢兹二大。
他把整理好的复印稿,放在了米歇尔·冉刻的面前。
米歇尔惊讶的看着他道:“不是说还要一阵子才能完成吗?”
“最近状态特别好,就提前写完了!”
“喔哦,状态这玩意,可真的是神奇……阿摩司,告诉我,你怎么改变的状态?
我最近的稿子,就写的不太顺畅。”
“额,多交一些女朋友!”
“你给我滚蛋!”
米歇尔气得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
而坐在门口的伊莉丝和夏尔,则捂着嘴偷笑不已。
“我要是年轻三十岁……不,二十岁,一定会去寻找我的缪斯。可惜,现在老了!”
说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刘进也忍不住笑了。
伊莉丝送来了醇香的手磨咖啡,刘进喝了一口。
“教授,因德拉是谁?”
“谁?”
“因德拉·辛哈,我编辑告诉我说他在找我麻烦,但又没说的太清楚。
我最近,一直在写作,所以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听名字,南亚人?”
正说着呢,夏尔走了进来。
他端着伊莉丝做的咖啡,漫不经心说道:“你是说英德拉·辛哈吧。”
“有区别吗?”
“发音问题,没啥区别。”
他在一旁坐下,笑道:“一个印英混血,今年55岁了,出生于印度孟买的克拉巴。父亲是个海军军官,是个刹帝利;母亲是个英国作家,也算是小有名气。
他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文学系,之后进入了广告业。
其撰稿能力很强,90年代被英国的媒体评为十位最佳广告词撰稿人之一……
不过,你应该知道的,大不列颠人就喜欢搞这种很莫名其妙的排名。”
“哈,那我确实知道。”
“九十年代中期,他开始从事写作,从大不列颠搬来法国,好像是定居在洛特河谷那边。创作过《网络吉普赛人》和一部长篇《爱情先生之死》,基本上以他在印度时期的生活经历为主,读者也大都是南亚裔的移民,有那么点名气。”
米歇尔疑惑看着夏尔,“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前些时候他接受费加罗报的采访时,对师弟出言不逊,我就对他产生了兴趣。”
夏尔的回答,轻描淡写。
但刘进却忍不住凑了过去,搂住了夏尔的肩膀。
他能感受到,这种师兄弟之间的关心。
米歇尔也笑了。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来了。
他今年是不是有一本书在出版?”
“《动物的人民》(也有翻译做《人们都叫我动物》),是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的作品。”
“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那不是阿美莉卡的出版社吗?”
刘进对阿美莉卡的几大出版社,还是很了解的。
这家出版社也是老牌出版社,比之哈珀柯林斯啊,学者集团啊,兰登书屋啊,不差多少。而它主要以英文书出版为主,其渠道基本上也是以五眼联盟的国家为主。
“成绩如何?”
“还不错,进入了前十,不过被阿摩司压制的很死。
阿摩司今年虽然只有一个短篇集,但口碑非常好,始终在前十名占居一席。
另外他的《风之影》法文版,风头也很盛,目前是牢牢排名第一。
《动物的人民》口碑也还可以,但不管是口碑还是销量,始终上不去,估计是急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