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影帝吕奉先 (第1/2页)
十月中旬。
董卓向私自占据南阳的袁术发起了全面进攻。
要么不打,要打就得打死——董卓其实是很懂这个道理的。
因此他打算调动所有人马,打算用最快的速度把袁术干掉。
这次出兵南阳,董卓授命胡轸为都护(总监军),领董卓本部凉州兵,率吕布、吴匡先行进攻鲁阳,占据通往宛县的要道。
其它部队将在牛辅调动下汇聚到河南尹。
而袁术这边,打了一波遭遇战之后,自然也知道董卓肯定会大举出兵了,虽然他对董卓为啥在冬季出兵南阳有点不理解,但现在不是考虑原因的时候。
南阳可是个好地方,比汝南富庶多了,袁术刚来还没站稳脚跟呢,当然不舍得立刻撤离。
于是袁术赶紧调孙坚来南阳,并让孙坚进驻到鲁阳前线对付董卓。
同时,借着刚刚得胜,袁术让部队快速向北,进驻到了阳人城驻防,以便增加纵深。
……
目前董卓的部队中,除了其本部之外,最大的军头就是牛辅和胡轸。
牛辅既是并州刺史,也是司空府督军。
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是隶属司空府的校尉,目前都受牛辅节制。
吕布、吴匡等并州军,则是受胡轸节制的,董卓的本部近卫骑督华雄也在胡轸手下。
吕布虽说是左中郎将加乡侯,但地位在董卓军中只能排第五,毕竟张辽走后吕布手底下也就那么两千多并州兵了。
董卓军中前四的大佬是牛辅、董旻、董璜、胡轸。
牛辅董旻董璜都是董卓的亲人,地位高是应该的,但胡轸不同。
胡轸与董卓的关系类似于简雍和刘备,领的是董卓的陇西乡党部队,是董卓的亲军,华雄就是这支部队的骑督,也是门下督。
董卓的乡党陇西兵,当然是用来监视并州兵的……总归是有亲疏远近的。
胡轸是典型的乡党思维,比较排外,不信任并州人。
有这种思维其实很正常,每个州都这样,并州军其实也不喜欢凉州军。
而董卓的中军有很多京畿兵,这些京畿兵就是并州军和凉州军的润滑剂。
但这次出兵,润滑剂没在。
一部分在牛辅手下,还没过来,另一部分刚刚损失惨重没法出战。
——京畿兵最熟悉河南和南阳一带的地形,所以被董璜派出去追索太史慈,结果被袁术的部队击溃了,死伤近千人。
吃了败仗的都尉叫董越,这是陇西董家的同族,但算不上亲戚,领军水平有限,但忠诚听话而且是个老好人——确实适合做团队中调节关系的人。
被打崩了的部队当然不适合再次上阵,董越这个败军之将已经带着残部回董璜那里领罚挨揍去了。
吕布平时就不乐意受胡轸节制,现在没了润滑剂,并州兵与凉州兵就更尿不到一块去了,就连出兵都有些拖拖拉拉的。
出兵慢其实不是吕布故意拖延,而是因为他们的驻地本来就隔得远一些,之前又对出征南阳没有心理准备,临时受调筹备辎重粮草确实比较慢。
但胡轸作为主将,认为吕布是故意傲慢无礼,并州兵也很不听话……再加上吕布本来就对他的地位形成了最大的威胁,自然是极为不满的。
而吕布……他确实是真的看不上胡轸。
并州兵也总把凉州兵当羌胡看待——凉州兵里确实有大量羌人,虽然这些羌人和并州以前对付的那些杂羌并不一样,但在并州人看来没啥区别。
两边的关系也就搞得相当差。
这次董卓以胡轸为主将进攻鲁阳,胡轸便试图借着作战的严肃性,整顿一下部队……
或者说是想压制一下并州兵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