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荼毒天下(5K合章) (第1/2页)
这一晚,郭嘉与老陈聊了许久。
老陈说着他的经历,说着今年的打算,说着日后的期待,说着种田养家的心安,说着陈到的学业……
聊的是普通农人心中琐事,日常小事。
郭嘉告知老陈,平舆在打仗,颍川也在打仗,曹将军在攻打陈留,陈王在攻打谯郡,兖州各郡与豫州各郡在相互攻伐……
说的都是士人关注的局势,天下大事。
两边说的不一样,夜里也无酒可沽,但两人却聊得很投机。
一直聊到万籁俱静,只闻虫鸣。
为免误了老陈明日的农事,郭嘉打了地铺安歇。
老陈拿来的麻草被褥虽说简陋,但很暖和,透着干草特有的清香。
但郭嘉整晚辗转,难以入眠。
老陈只是个朴素的中年农人,只是这青州官屯百万民户之一,一点都不起眼。
可郭嘉能清楚的看到,老陈眼里有蓬勃的生机,有对生活的憧憬,有一种以往从未在农人眼里看到的光。
这光藏住了老陈半生的悲苦,也透出了一种只在决死之士身上才能见到的坚定。
如此强大的力量。
令人生畏。
……
次日,郭嘉早早告别老陈,去往艺术学院。
老陈的妻子收拾被褥,却见被褥里裹了个钱袋。
老陈赶紧让陈到去追,可郭嘉已经骑马走远了,哪里还追得上。
郭嘉一路驱马来到东平陵城外,有人在城门相迎:“可是颍川郭奉孝?”
郭嘉犹豫了片刻,下了马:“文若兄让你来此?”
那人点头,递了个简牍给郭嘉。
郭嘉没有伸手去接,只拱手道:“你们回去吧……青州不可图。”
那人难以置信的看向郭嘉。
郭嘉摇头指了指身后的百里沃土:“将此地此景告知荀文若,能治国如此者,才叫王佐之才……告诉他,郭某要游学青州,学真正的治国之道,不回去了。”
……
五月。
这是庄稼稳定生长期,田地里的事务相对较少。
往年,五月都是抗洪抢险的时候。
但由于一直在加筑堤坝修建道路,今年的抗洪工作也少了很多,只需要留人巡防河堤即可。
于是,刘备将五月和十一月的农闲期定为了策试时间。
这段时间各个学院都有不少人通过策试,已经在各地开始发挥作用,基层官吏已经逐渐充足。
这些基层官极为年轻,又通实务,而且极为积极忠实。
或许他们管理经验尚有缺失,但大多都在地方上得到了积极的结果。
各郡县官吏还没有全面换血,但策试之士已经成了青州正途,实习官员与主官相互监督,再加上部曲作为屯田官到处查访,使得各县很少出现贪弊之事。
先考策论、再考实务、再做属官通过实习考察,最后再做主官,这是基本路径。
如果自认能力过人,在考过了策试之后,可以请各学院院长写推荐信,向东阁投书自荐,请求参与‘特殊试’。
不过,这种自荐特试考得非常严。
因为这种投书自荐通常都是刘备亲自考核,出的题目往往也是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对能力要求非常高。
这种自荐特试的好处就是能直接见到刘备,如果能通过刘备亲自考核,通常都会委以重任,算是个直聘通道,也是免得特殊人才在基层被埋没。
但这不属于常例,而且成功率非常低,玩嘴炮是不行的。
之前糜竺也推荐了人,但刘备只用了一个货币问题就把人给打发回去继续深造了……
刘备的考校,向来都是直接办事不玩花活的。
这其实是“先做事后做官”的方式,就像徐庶和荀攸那样。
现在,刘备又收到了一封自荐参加特殊试的信。
推荐人是张飞。
“……颍川郭奉孝,济南艺术学院……”
刘备脸都扭曲了:“郭嘉……居然做了益德的学生?”
这事儿有点乱,得捋一捋……
徐庶看起来倒是很平静:“如今天下皆乱,唯青州安定,必有诸多奇士来青州。张将军已是世之奇士,有人师于张将军也是正常……”
几本画册传于天下之后,张飞确实已经被所有人视为天下奇士了,是正经的名士……
而且,刘备很清楚,张飞的学院教的东西很杂。
绘画、雕刻、屠宰、烹饪、格斗、骑术、破阵、放火……战争艺术也是艺术嘛。
张飞也确实擅长这些,当院长真的绰绰有余。
事实上,济南艺术学院的学生,大多都是膀大腰圆武艺精湛之辈……
里边的师生最擅长的事儿是杀人放火。
因为济南艺术学院就是张飞驻军的地方。
大门口左边挂着艺术学院的门匾,右边挂着‘武锋营’的营号,插的是天子近卫战旗。
张飞今年还要开新课,说是要增加‘工造艺术’,据说是和简雍、诸葛亮一起搞的,比如风车和水力磨坊的建造,以及特殊装备打造。
艺术这种东西确实包罗万象……
刘备很难想象郭嘉会学成个啥样。
目前与策试取士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官,一个是徐庶,目前已经正式升任东阁祭酒,负责选拔官吏。
另一个便是荀攸,目前代吏曹尚书,负责考核官吏,暂时还是实习期,但实际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尚书令贾诩则再次偷懒出去‘巡查四方’了,只有朝会时间才会回来……这家伙有大事的时候极其卖力,没大事的时候尽在摸鱼,偏偏又没耽误过事,边养生边上班,令人叹为观止。
荀攸则是个勤快人,天天坐班,经常加班,休沐极少,很有牛马的自觉性。
“右将军听过郭奉孝的名声?奉孝与族父荀文若颇为投契,以前与我也常来往,可他来青州就学却没告诉我……”
荀攸看向了刘备:“右将军,奉孝来此或有所图。但他知道我在此处,却还自请特试……这就有些奇怪了。”
刘备想了想,摇头:“无论他为何而来皆无妨……我等只需想想如何考校他便是了。”
“主君,考他个不战之策吧……近日劣钱越来越多了,颇有些入不敷出。”
徐庶与郭嘉不熟,虽然都是颍川人,但徐庶的社会圈子与荀攸等人不一样。
最近青州入库了很多劣质钱币,有的薄如蝉翼,有的被挖了内孔。
很多钱轻得只剩两铢,但依然在市井流通。
田豫之前铸的那些五铢好钱已经用完了,但收上来的钱大部分是劣钱。
荀攸也点头:“郭奉孝乃天下奇才,所思往往出人意料,且精通利义人心,问之必有所得。”
“劣钱之患……瑾郎,让郭嘉去钱库等我。”
刘备点头,让仍然在担任小秘书的诸葛瑾先去把郭嘉带往东阁。
……
……
东阁钱库。
郭嘉有点懵的被诸葛瑾带到了这里。
而且,诸葛瑾把他带来之后就离开了。
这钱库里有不少铜钱,但这些钱全是劣钱。
郭嘉能看出来,这库里的钱,都是民间私自铸造的。
偌大的库房堆积的钱币恐有上亿,但大多粗制滥造,薄如蝉翼,没有任何一枚能有五铢的重量。
郭嘉摸出了一枚青州各地通行的五铢钱,这是上等好钱,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是刘备在幽州铸的钱。
当然,青州也在铸……自从田豫管了军需之后,诸葛亮开的那个机造工坊就被高墙围了起来,田豫在里边按照以前的标准铸钱。
这事儿一般人不知道,郭嘉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