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华夏首席刀斧手 (第1/2页)
“笑一个,别不开心么?”
在赶往淮河防线的火车上,张自忠调侃的对沈复兴说道。
笑个屁,笑不出来。
沈复兴默默点起一根烟,他是想率部参战,并不想南下参战。
家里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拍板呢!
“你这就没意思了啊,要不我跟李长官沟通一下,换你的税警总团来?”张自忠继续叨叨。
沈复兴白了他一眼:“有本事,你自己跟委座发电报去。”
“呃”张自忠咽了咽唾沫,想到了出行前与老头子告别,那场面,太诡异!
他想了想,突然开口:“打赢了,战利品分你税警团一半!”
沈复兴立马扭头:“果真?”
“那必须的,有我在,这些小辈,还跳不起来。”张自忠这时候很自信。
也是,哪怕胡宗南这些人在他面前,资历也矮了一辈。
这家伙,可是仅仅比那些个军阀头头们晚一辈的老资格!
殉国的时候,可不是大家照片上看到的年轻模样,而是年近50(1891-1940),浴血沙场!
这个年纪的将军,不上一线都没人敢放个屁。
可他偏偏还是去了!
只是当部队赶到蚌埠的时候,一则消息让几人彻底震惊。
“你说什么??”
张自忠力气非常大,差点将报信的参谋双手举了起来。
“138师莫德宏部在滁县(滁州)以北设下埋伏,诱敌深入后击溃敌数百,俘获132人,然后然后扒光了,有狗头悬于树上。”
沈复兴此刻也是张开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事儿他也不敢明目张胆,毕竟这种事情容易暴露,申城太多国外记者,影响不好。
可现在,经过了金陵惨案.你特么又不卖老子武器,叫你什么叫?
张自忠确定了消息之后,突然哈哈大笑:“当是如此,干得漂亮!”
那名参谋又接着开口:“死之前,莫将军让这些鬼子朝着金陵的方向磕头,然后砍下脑袋给挂树上,尸体丢进山林,喂了野狗!”
“当浮一大白!”张自忠大喝一声:“去,跟莫将军说,我要请他喝酒,喝大酒!”
参谋一愣:“啊?”
“啊什么啊,这就是军令,去吧!”张自忠一挥手,示意参谋赶紧去发报。
他转而看向沈复兴:“如何?这池淮两河,我们要给小鬼子一个颜色看看,他莫德宏开了个好头啊,我在北平欠下的债,要在这里还清楚!”
沈复兴这时候已经结束了兴奋,他站在原地思忖一会儿:“让138师逐步后撤,沿沙河向明光方向的张八岭撤离,其余部队快速进入战斗位置,57军111师星夜兼程,必须于今日抵达明光城,构筑防御工事!”
说着,他看向张自忠:“劳烦张将军电告德公,盱眙(xuyi)与合肥的部队,请尽快调拨,无论如何不能让我部侧翼失守!”
张自忠点头:“好,就这么打,张参谋长,你觉得如何?”
张客侠笑着点头:“没有问题,但111师那边,还要荩忱你自己去安排。”
可他内心却是:你都说定了,还问个屁!
只不过,张客侠看向沈复兴的眼神,却有着不同的意思。
但沈复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整个池淮阻击战的防守任务被安排的明明白白,57军一个师守明光镇,一个师守池河镇。
身后是张自忠的38师与180师,分别在定远县与临潼关、凤阳县驻守,莫德宏的138师撤往张八岭。
而骑兵第8师,在沈复兴的提议下,直奔滁县西南的腹地:全椒!
天空上双方的飞机不断飞舞,双方用尽最后的油料,为士兵们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这次,负责从南向北进攻淮河的是荻洲立兵率领的第13师团。
虽说这次是动员了许多部队南北夹击,希望打通津浦线,但打完金陵之后,华中派遣军已经无力再派兵北上。
几个师团一合计,把物资凑了凑,抽签抽出第13师团北上。
其实这个时候,在日寇的大本营,还没有定下徐州会战的计划。
关东军的战略核心还是在东北防备北面的巨人,大量的物资与人力,几乎都在往那边配送。
所有人都知道,这两家是不和的,他们在东北都有自己的利益,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利益。
扩大在华北、华中的战事,对于刚颁布《总动员法案》的日寇,实在是有些吃力。
而第13师团此时也很为难,荻洲立兵在长江北岸看着这漫天的大雪,听着一旁参谋说道:
“已经找当地人.稍微远一点的当地人,这里已经5年没有下雪了(仅在1933年有记载下雪)。”
但荻洲立兵知道参谋想说什么:“哼!别拿那套说辞,赶紧北上,让山田栴二(第26旅团)加速前进,打通了津浦线,物资会充裕一些。”
“嗨!”参谋快速点头离开。
荻洲立兵又指向另外一名参谋:“第9师团到哪里了?别告诉我还在扬州?”
那名参谋低头:“师团长阁下料事如神。”
“八嘎!吉住良辅这个混蛋,自己在扬州快活,让我冒着大雪孤军深入?”荻洲立兵咬牙继续问道:“第6师团到合肥了吗?”
“没有,下雪天,道路泥泞,行军缓慢,师团长阁下,看来打通津浦线,只能靠我们了。”参谋语气也有些不悦,但还是耐心说明。
荻洲立兵伸出手,任由鹅毛般大雪飘在他的皮手套上,然后缓缓化解。
远处,有一骑冒着风雪闯入他的视线,并不高大的身影在马背上不断挥舞鞭子,似乎很是着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