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赢学 (第1/2页)
“维安兄,你终于来了!”
思陇镇外
邱清泉一把推开正在给他包扎的警卫,不顾肩上的擦伤,冲上来一把抱住沈复兴。
那边动作慢一拍的孙立人看着两人抱在一起,刚想张嘴,还是忍住了。
不是因为自己心动师长的职位,私下答应委员长脱离税警总团。
而是因为这一仗.打得实在太憋屈了。
以往在税警总团,有什么战术安排思路,只要自己觉得可以,上报参谋本部,老王与李少一整理,沈复兴一点头,立马就可以去干。
甚至于几个团在沟通的时候,你说一,廖肯就会回复二,邱清泉回复三,白大爷也可能跟着回复四,大家都在一个频道上。
而出来之后,基层指挥官换了一大批不说,相互之间的沟通简直太费劲了。
几个月时间也只够磨合的,自己与邱清泉、郑洞国还能聊得上来,但其他参谋、后勤人员,每天简直鸡同鸭讲。
流程主义、形式主义,糟糕透顶了。
沈复兴被勒得喘不过气:“松手松手!你个邱疯子,想勒死我啊?”
邱清泉憨笑着撒开,沈复兴这才注意到孙立人,想了想他还是冲着对方招手。
“哎!”
孙立人顿时放下矜持,整个人冲上来。
在第5军的难受,在昆仑关的憋屈,在思陇镇外的绝望,这一幕幕涌上心头,眼泪竟然止不住地落下。
“咦~大老爷们,哭个啥!”沈复兴轻拍孙立人的后背:“我这不是来了么?”
“嗯!”
孙立人用力点头,说不出话来。
沈复兴顿时心中感慨,这就一如当初他从霍揆彰那里出来,独自一人闯入税警总团。
大抵也是如此吧?
好半晌,孙立人情绪终于平复,沈复兴拉着三人简单交换了一下情报。
参谋拿来地图,其余军官开始与俍兵头目一起接管思陇镇,这里可是他们出去的唯一通道。
“现在虽然形势有所好转,但问题依旧很大,第5军.就说你们俩吧,补给已经断了,弹药不足。”
沈复兴手指着思陇:“俍兵轻装突击,更不可能带很多弹药,为今之计,只能从昆仑关撤出,否则警卫旅团一旦扑上来,或者第23旅团全线突击,就不好走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此时张发奎与委员长怎么想,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沈复兴来之后,孙立人与邱清泉仿佛将大脑寄存了一般,沈复兴说什么他们立马点头。
对此,沈复兴也只是无奈地笑笑,看来昆仑关一战,虽然称得上是一场历史性的战役,但其中的憋屈,只有一线指挥官才知道。
就比如尸骨无存的第9师师长郑作民,在撤退的途中遭遇日机轰炸,死后只留下衣冠冢。
想到这里,沈复兴安抚好两人,主动去找杜聿明商量。
孙立人与邱清泉已经不是他的部下,越俎代庖总是不好。
腊月廿六
夜晚的昆仑关残月高悬,阵地上哀嚎声不断,战斗了几天的第5军将士也无力彻夜转运伤员。
沈复兴越走,就越是心惊。
这大部分都是由坚固花岗岩组成的昆仑关阵地,竟然也已经是满目疮痍。
少数举着火把巡逻的士兵,沿路照亮的尽是残破。
指挥部外20米,交通壕外的巨大坑洞明显是日寇的炮击所为。
再靠近一些,沈复兴就看到军官模样的人在门口等候。
“杜军长?”沈复兴试探问道。
那人爽朗回答:“是我,杜聿明!我该称呼你沈参赞呢?还是沈副司长?还是沈总团长?还是沈专员?”
沈复兴不以为意:“杜老哥,格局,格局,让不知道的小人听去,可就要说你嫉贤妒能了!”
“哦!哈哈哈哈!维安老弟好口才!好谋断!”
杜聿明也不生气,上来主动拉过沈复兴走进指挥室:“维安老弟绕行500里前来救援,杜某感激不尽,这个人情,我记下了!”
沈复兴抱拳拱手,话却说得很直白:“不光为你,第5军,沈某故人颇多啊。”
呃!
杜聿明愣了一秒,随后指向沈复兴:“好你个沈维安,够直爽,我喜欢!说吧,接下来我们怎么办?你带了多少人马?”
结束寒暄,沈复兴来到地图前:“来得及,只有3000俍兵,剩下的我安置在永淳,保护我们后路,大概率会与蔡司令的第26集团军遇到。”
“现在,看似第5军被近卫旅团与第23旅团包夹,但第23旅团已经式微,他们的后路被我军切断。”
沈复兴又指向甘棠与思陇:“昆仑关、思陇镇,只要我们节节抵抗后退,拖延两日,宾阳之敌不战可退!”
杜聿明叹息一声:“果然英雄出少年,但眼下你我两军弹药不足,如何抵抗呢?”
听到这个问题,沈复兴淡淡一笑,指着身后警卫带来的旗帜:“靠它!”
“它?”
警卫将那面有些焦黑,微微残破的军旗展开。
整个第5军指挥部顿时肃然,那竟然是【国难时刻见忠诚】,杜聿明看着这面旗帜眼神复杂,随后摇了摇头:“虽说维安老弟你也是身经百战,但对这批小鬼子了解,不够!”
“呃?怎么说”
杜聿明轻轻叹气:“换做华北,或者其他战场,你这杆大旗或许能唱一出空城计,但这近卫旅团是从天皇直属禁卫军改编而来,几乎全是本乡、宇都宫等东京周边地区的优质兵员。”
“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打通九塘防线的吗?”
沈复兴摇头,这点他真不清楚。
杜聿明惨淡一笑:“他的步炮结合与其他小鬼子不一样,精度极高,配合度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