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沈复兴拴条狗? (第1/2页)
河内
12月的天气有些宜人,码头的微风中带着淡淡的硝烟味。
远处的城市有十几处滚滚浓烟冲天而起,那是日军在河静出发的空军刚刚投下的炸弹。
得益于三国租界区,大量存储在租界区的粮食得以保存。
而河内港也被纳入了租界区范畴,中英美法四国租界几乎混在一起,这条街道属于法方,那条街道属于英方,隔壁又是中方,后面变成了美方。
几乎将所有富庶地区与核心道路全部囊括其中,这也是河内最后的避风港。
无数在此走私,贸易,发军火财,发国难财的商人都汇聚于此,看着租界区外的硝烟,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当然,这里说的发国难财可不止国内的商家财阀,更多的却是法国商人。
整个河内周边除了稻米,还有更多的村镇种植园都是这些法国商人的,还有河内东边的广宁鸿基煤矿,这里可是出产着整个东南亚最好的无烟煤。
在法属印支总督布雷维耶跑路的时候,沈复兴一度想要将这些种植园与矿产公司没收。
几乎是半天内,英美代表、德意代表、委员长乃至夫人紧急致电,阻止沈复兴这么做。
给的理由让沈复兴有些哭笑不得,日方也还没动XH区的租界。
无奈之下,包括老街的钨、锡、锌矿产公司,沈复兴一个没动。
其中有英法的,还有美方的。
但有意思的是,这些物资在装船之后,有些运往HK,转道就去了东北工业区。
有些在装船后,开到公海就换上了瑞典的国旗,却是要从丹麦进入鲁尔工业区。
还有一些,摇身一变变成进口物资,被财阀加价卖回国内。
一种诡异的乱象就这么在河内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各方平衡,哪怕日寇轰炸河内,也小心避开租界区、工业区、矿产区。
荒诞,却又无比现实。
此刻,沈复兴正站在河内的码头上,督办第二批通过水路运往国内的粮食。
让人觉得奢靡的是,这批粮食的运输竟然是德库送来的5艘内河炮艇,在这些不过30吨的内河炮艇身后,是10艘装载量在40000斤的平底驳船。
这次运输将采用一拖二的形式,将20万斤粮食送到河口的码头,那里有公路、铁路运输。
否则光是红河河谷的人力纤夫,今年根本无法完成4000万斤的任务。
现在使用炮艇的机械运输,3天可以完成2趟来回,只要躲避好轰炸,过年之前,就可以完成运输任务。
看着力夫们将一包一包大米搬上驳船,老王来到沈复兴身旁:“昆明那边回消息了,只要这一批20万斤粮食送到河口镇,昆明就打开仓库调拨20万斤粮食北上,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与消耗。”
沈复兴默然点头,他只是问了一句:“老王,你说,他们会理解我吗?你.能理解我吗?”
“呃”
老王哑然,这个问题不光是他,就算是河内的廖耀湘有时候也不太理解。
纯粹的吃力不讨好,用哪吒的话来说“玉帝又没有请你,你操这份闲心做什么?”。
是啊,大部分人对于这项费心、费时又费力的工作特别不理解。
但沈复兴对于这些质疑却只有一个回复: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他可不是来这里称王称霸,作威享福的。
但如果完成这些事情,需要一些手段,他一定会去做!
如果需要一些职位,他也一定会去争取!
当仁不让!
老王看着微风吹过沈复兴的鬓角,竟然看到了些许银丝,这个堪称仅次于大公子的民国二代,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将逐渐向下的世道人心慢慢拉回来。
陈布雷与人言,先有张自忠,还有沈复兴,这个国家,不会亡!
老王忍不住开口:“维安呐,我倚老卖老说一句,若不是你这性格,怕是早就身居高位了,怎么会在这里督办运粮?”
“是吗?”沈复兴淡淡一笑,没有转头:“看来我耽误你们咯~”
“那当然!”老王这话说得理直气壮:“但若不是你这性格,我们也不会一路跟着你,还不如找土木系去升官发财!”
“没错!”
忽然,一道声音从后传来,正是廖耀湘。
沈复兴听出是他的声音,转过身来:“建楚,你怎么来了?”
“军情紧急,我就亲自来了,刚好听到这话。”廖耀湘将电报递给沈复兴:“兴安失守,阙汉骞让开了长安山地,小鬼子趁机渡河北上,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一天之内冲到兴安,断了宁平的后路,205师正在向东兴撤退。”
沈复兴眼睛微眯:“一天之内?不是阙汉骞谎报军情?”
廖耀湘摇头:“不可能,205师里面有我们的人,已经确认过了。”
这个时候,老王突然出言打断:“二位,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吧?兴安距离河内不足50公里,万一日寇突袭怎么办?”
“独立第7师第2旅已经出发,杨焜亲自带队,小鬼子一时打不过来!”廖耀湘显得十分镇定。
沈复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看着已经完成装货的船队,他大手一挥:“出发!”
廖耀湘与老王肃然,日军已经在河内以南50公里,沈复兴的重心竟然还在运粮。
老王还想要说什么,沈复兴已经挥手送别船队,转身一边走一边说道:“建楚兄,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这阙汉骞丢失兴安,我会上报昆明行营,建议撤消其师长职务,以旅长身份暂代205师师长,许其将功补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