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重担在身(中) (第1/2页)
沈复兴这话.耳熟,相当耳熟。
委员长回忆半天,似乎在徐州会战的时候,李宗仁就是这么跟他说的。
当时国家连战连败,只有沈复兴像孙猴子一样在淞沪各大战场上下乱窜,搅得日寇鸡犬不宁。
今天歼敌一个中队,明天溃敌一个大队,捷报虽然频频传来,可他明白,这些总归只是小打小闹。
而当时李宗仁说【我第五战区能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这句话从战区司令口中说出。
那必然是歼灭旅团以上单位的,否则几十万大军,消灭千余人,总不能说是胜仗吧?
他答应了,李宗仁也做到了。
如今,对于国家最重要的物资转运,本就是他滇越转运司总督、税警总团的职责,自己插手,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如此.便依你。”委员长一咬牙,为了军援,顾不得那么多了:“维安,可有一事我需与你说清,日寇大概率不会北上了,南下已成定局,是先进河内还是兵指缅甸、新加坡,此事还没有定论。”
“只不过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封锁河内港口,十万火急了。”
沈复兴点头,如今已经8月底,日寇在南下之前还是会尝试打通长沙到贵州、重庆的道路。
至多3个月,物资便要从仰光转运。
而4个月后,恐怕滇缅公路都要封闭,只能通过那恐怖的驼峰航线。
天价的运输费,天价的军饷,天价的物资。
到那个时候,国家是真没有任何资本在国内发起反击。
供给几乎断绝!
能守住,就是邀天之幸了。
中条山守军的武器、伙食.沈复兴听戴安澜报告,那与北面的游击队没什么区别。
穷困潦倒!
想到这里,沈复兴郑重点头:“委员长,我想过了,这段时间,核心是运输枪支弹药,还有就是足够的原材料,至于大炮什么的平原已经丢失,南方水网,北方山脉,依托地利与小型迫击炮,足够坚守了。”
委员长疑惑:“不要飞机大炮吗?”
“大炮可以要一些,飞机不要,等真的封闭之后,让他们从缅甸飞过来就是了。”沈复兴语气坚定。
“行吧,这些都由你。”
话到这里,前菜已经上完,委员长终于抛出自己的重要问题:“我看了你带回来的备忘录,里面有三个美械师的装备,我想.”
没问题,你就想想得了。
沈复兴压低声音:“买卖总是要做细水流长的,委员长,您在股市浸淫多年,怎么会不知长期持有优质股票才是上上之选?”
嗯?!
持有优质股票?
我这个在股市亏了60万,负债超过20万的人.
委员长不禁回忆起当年,他先是成立“友爱”公司,与陈果夫一起,结果遭遇国际金融风潮,出师不利。
然后又成立“茂新”公司,拉上了朱守梅,结果再次亏损7000多元差点没绷住。
紧接着又创办“恒泰”公司,这次又有张静江的支持,可还是投资亏损结束。
直到次年,时来运转,赚得盆满钵满,可一次“信交风潮”直接让他成为【小赤佬】。
甚至一度穷困到无力支付大儿子的学费和母亲的丧葬费,需要向朋友借贷。
最后为了躲避债务,他拜入青帮大佬黄金荣门下,并改名“志清”以求庇护,在黄金荣与虞洽卿的帮助下,才勉强摆脱债务纠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