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5章 你真成女版陈世美了啊! (第2/2页)
最后甚至还引起了老人家的重视,给这一类的文章定了性。
老人家认为,这一类对特殊时期的反思,是正确和有必要的。
因此,这一类伤痕文学,可以发,大胆发,多多发。
所以……
我觉得,应该距离林火旺投稿《亮剑》不远了,也绝对是可以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
“哇!那真的是太好了。《亮剑》这么好的小说,要是不能发表,只有我们几个看过,那可就太可惜了。”
赵蒙生也是叫好道。
不过这个时候,陈静又忧心忡忡地说道:“不过,现在林火旺的情况,恐怕不太好啊!
今天出门的时候,我买了一张《人民日报》,上面……上面有一篇文章叫《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
是那个《吉省日报》的记者钱淑珍写的,在我们走了以后不久,柳茹梦和林火旺离婚了,还说了……很多伤人的话……”
“什么?梦梦妹妹和师父离婚了?怎么会这样?”
赵蒙生也是大惊地叫道。
“不可能吧!会不会是假新闻啊!我们在的时候,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见,梦梦妹妹和师父有多恩爱。
说他们是模范夫妻都不为过,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里,就离婚了呢?”
黄小力也理智地分析道。
“对!我早上来的时候,也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里面有一些很不合理的地方呀!
上面说,柳茹梦是为了回城,才和林火旺离婚的。
这明显就不对呀!柳叔叔现在平反了,哪怕不使用手上的权力,按照规定,柳茹梦也是可以回城的,甚至不用离婚,把林火旺一起接过来,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再看上面那些柳茹梦说的话,太反常了,她怎么说出这么多伤林火旺心的话呢?”
徐小东也是开口分析道,最后下结论说道,“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误会,或者说,一定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内情在。”
“可是现在,好像事情也闹得很大。你们也知道,林火旺的笔名海子是多有名气。
当初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全国的青年们,都羡慕海子和妻子的爱情。
现在却以这样的离婚收场,许多人都接受不了,差不多全国各个省份的日报都转载了这篇报道,大家都在骂柳茹梦呢!”
陈静也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还好,报道里并没有写出真名来。否则的话,柳茹梦现在即便回到了上海去,也绝对不安生的。”
徐小东最后还是很理智地说道,“你们几个嘴巴也要严实一点,不要将林火旺和柳茹梦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其实说白了,就算真的有问题,也是他们两个人感情上的问题。
我们这些外人,怎么插手都是不恰当的。
现在关键的是,你们俩把这个西郊靶场的队伍给拉出来。
我去向上面打报告,特批你们场地和一批训练的设备,老赵、老黄,你俩可得好好争气一次咯!”
“放心吧!小东哥,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期望的。”
赵蒙生握紧了拳头,十分有把握地说道。
……
而另一边,当《沪上日报》和《人民日报》上都刊登了钱淑珍的《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整个上海各大单位里的干部们,也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你们看,这报道里说了。海子的妻子,是从上海插队到东北的知青。那岂不是说,她现在回到了阿拉上海来了?”
“海子的妻子是上海人?我呸!真丢阿拉上海人的脸……”
“郭处长,你的女儿也是到东北插队回来的,你问问她,知不知道这个海子的妻子。
要是知道她家在哪里,我都想上门去好好骂骂这个贱女人了……”
……
外事办的翻译局里,郭琳娴今天来上班,就听到了如此多关于此事的议论。
这些同事都在纷纷声讨着报道里的海子前妻,觉得她丢了上海人的脸,怎么能干出这么忘恩负义、薄情寡义的事来呢?
上海人虽然经常给人小气、精明和计较排外的印象,但本质上上海人是十分要面子,在乎自身名誉和荣誉的。
尤其是当发现有个别上海人的行为,玷污了整个上海人的风评,就会非常团结一致的声讨起来,甚至大有将其开除出上海户籍的意思。
“我还没看过这篇报道,具体的内容不太清楚,先不予置评。”
面对同事们的讨论,郭琳娴真的是又气愤,又有些哭笑不得起来了。
因为,她知道写这个报道的记者,也是气不过,也是好意,写出来的这些内容,并没有丝毫的夸大事实,全都是她所看到和听到的。
可真正的事实,郭琳娴又没办法去说明和解释,只能够一早上,面对着同事们一个个对自己女儿的诋毁,既不敢反驳,也不能赞同。
“唉!这都叫什么事啊!这一下倒好了,我家梦梦是真成了女版的陈世美了,被全国人民指着鼻子骂。
也还好,这记者还算是有良心,没有将梦梦的真名给写出来。”
郭琳娴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两份报纸上的报道,只能摇头苦笑起来了。
而这个时候,有手下办公室的属下过来报告道:“郭处长,刚刚东北春城那边的春城电影制片厂发了电报公函过来,要求上次跟你一起过去的刘晶和周卫国两名同志,进行一些日文翻译协助的工作,还要再待大概五六天的时间。”
“好的!电报放这里,我知道了。这情况不影响,反正目前单位里的一些日文翻译任务,我们都还应付得来,任务不是很重。
周卫国和刘晶两人在日文翻译上的能力,能够得到春城电影制片厂的认可,也是我们上海外事办翻译局的荣誉。”
郭琳娴点点头,并没有将这件事挂在心上。
因为像这种不同单位之间的协助,在现在可以说是很普遍的,郭琳娴也是习以为常了。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工业领域,会更加的普遍。
在建设大三线期间,许多东北和沿海的工业,都集体的迁往了内陆地区。
工业发达的一些省份,往往也会派出一些工厂的骨干,前往工业落后的一些地区,帮助其建立一些化工厂、钢铁厂、机械厂等等。
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难看到的。
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互助,是建立在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浩荡历史与优良传统下的。
……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的时间,郭琳娴急匆匆地跑回家去。
一到家,就先将门给关上,然后把两份报纸拍在了女儿柳茹梦的面前。
“梦梦啊!你看到了没有?报纸上都把你说成什么样了。”
郭琳娴是又气又心疼女儿,又有哪个当妈的,愿意看到女儿背上这样负心人的坏名声呢!
岂料柳茹梦却是一脸无所谓地笑着说道:“姆妈!这报道里,又没有点出我的名字来,无所谓的。
而且钱记者也是爱护林火旺,那天在红星公社的时候,我也是故意和她说那些话,激她写出这篇报道来的。
因为只有这样,阿旺或许……才会更方便重新找过一个妻子吧!”
“可是这样一来,你真的成了女版陈世美了啊!”
郭琳娴痛心疾首,同时又从包里拿出了一些资料摆在了柳茹梦的面前。
“这些是什么?”
柳茹梦又拿起来看,问道。
“这两天我替你去问的,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可以说是现在上海治疗妇科问题最权威的医院了。
我帮你联系了院里最有名的几个专家,这几天过去看看,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弄清楚你的身体究竟是什么问题。”
郭琳娴很是心疼女儿地说道。
她说的这家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便是现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也就是被称作红房子的全国最著名最权威的妇产科医院。
这“红房子”医院历史悠久,是在1884年,美国传教士兰华德(Leland)和妻子兰马利亚(MariaLeland)在上海创办的“西门妇孺医院”。
这家医院最初为两层西式建筑,因外墙涂成红色,屋顶为红色坡顶,就被上海当地的百姓称为“红房子医院”。这一称呼沿用至今,成为其标志性昵称。
在后世,全国各地各种不孕不育的夫妻,各种求医未果之后,最后的希望,就是这座红房子给的。
仔细地看了一下手上的这些资料,柳茹梦的两眼突然也有了光来。
她的双手颤抖了起来,对母亲说道:“姆妈!我的身子,真的能治好么?”
“梦梦!你要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我托人初步咨询过了,你的这种问题,并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
但是具体得看更详细的检查结果……”
看着女儿这副模样,郭琳娴也是将她抱在了怀里。
只不过,如果女儿的身体真的治好了,具备了怀孕的可能。
那依女儿对林火旺的感情,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要怎么处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