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 第1111章 大唐第一次高考雏形

第1111章 大唐第一次高考雏形

第1111章 大唐第一次高考雏形 (第1/2页)

当军部敲定相关事情,就等百济和新罗使臣的抵达了,按照他们的速度,估计还要大约四五天才能够抵达长安。
  
  而李恪这边在敲定了相关的政策之后就没有关注这件事了,他是在关注大唐的第一次全国性质的考试。
  
  虽然它不是高考,但它确实是从某种角度上为整个大唐挑选第一批大学的研究人员。
  
  这一次的考试采用了特殊的形式,整体的考试总共分成三天进行。
  
  每天上午、下午各考一门,并且每次考试的时间不同于后世只有一两个小时,而四个小时的时间。
  
  同样,所有的考场李恪也参考了后世明朝、清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单独建立的考场,每个考生就跟牢房一样是一个单独的单间,四个小时的时间之内只会提供饮水。
  
  另外如厕的话,会有大唐当地的军方士兵直接带领他们前去,没错,负责监考的士兵将会由当地的驻军直接负责。
  
  因为李恪再三考虑之后,他觉得军人相较而言被外面人腐蚀的概率肯定是要低于当地的治安军成员之类的。
  
  当然李恪说的是以后,目前来说,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他现在更多都是要形成一个制度。
  
  当然这个制度持续时间也持续不了多少年,毕竟随着大唐人口的增多,各地考生增多之后,也不需要这样的制度了。
  
  但目前来说还是需要的。
  
  之所以如此制定,并且还给出了如此之多的时间,是因为李恪这一次出的试卷,出题量是有些大的。
  
  而考试的科目只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政治一共六门学科,刚好三天的考试结果。
  
  但试卷里面的内容,不仅仅是量大,这些试题其实还包含了部分用来进行测试这些考生所学内容,以及所擅长方面的试题。
  
  李恪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指望他们都学会,像是后世那样系统的学习结束是不可能的,特殊时期有特殊办法。
  
  所以李恪出题的时候不仅仅是出题量大,而且题目的侧重也是不同的,而在试卷的开头就会有说明,告诉他们,题目理论上在四个小时之内是做不完的。
  
  可以各自挑选擅长的来做,而每张试卷的得分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而像是政治和语文里面有许多题目都已经跟管理地方,施政理念等等都相关了。
  
  同样,语文的试卷里面,有部分题目是要求他们用类似于文言文等简练的文章来简答。
  
  但同样有些题目则是需要他们用白话文等方式来说明简答。
  
  不过简答的方法李恪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隐藏在题目当中,看看是否有考生能够反映过来这一些。
  
  虽然李恪一直都要求大家进行白话文之类的作答,但他并没有摒弃文言文,有一些文化传承也可以流传下来。
  
  现在虽然缺少人才,但未来就不缺少人才了,愿意学习这些的就让他们去学习。
  
  这些都是文明,文化的传承标志。
  
  而这一次参与考试的考生李恪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因为具体的数据还没有彻底的传递回来,但在大唐几乎设立所有中级学校的地方都有考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