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柱大将军:提刀,上洛! (第1/2页)
六月初八。
高羽在海边待了数日又匆匆的赶回团城。
《管子》中早有记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自古以来便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
这边的百姓懂得如何晒海盐,根本就无需高羽去推广晒盐之法,在山东之地他能很轻易的获得粗盐,他要做的是完成粗盐到精盐的提纯,把精盐做出来,让刘桃枝组建的商队带到南边的建康去狠狠的宰那些斗富成风的世家宗亲们一笔。
为自己攫取源源不断的利益。
回到团城过后,高羽第一时间便是叫来崔暹询问一番,他需要大概的了解一下目前南青州府兵的建设进度。
“传我军令,将任职旅帅以上之人都召集到城外的校场,我要亲自为其讲武。”
他需要跟这些中层军官都亲自见一面,顺带接着讲武堂的名义在军队中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至于普通的府兵。
高羽眼下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亲力亲为,掌控的地盘越来越大,军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他不可能像在怀朔时那样,将所有士卒都按照军官的模式,亲自教其识字,手把手的教他们会操、列阵以及各种武艺。
只能是通过对旅帅一级的军官来施加影响力。
除此之外……便是印刷术了。
高羽必须承认在古代的生产条件下,他有些低估将‘活字印刷术’整出来的难度,目前来看便是整出雕版印刷术都有些困难,工匠们也不是神仙。
不能光靠高羽的几句话就能完美的将东西给复刻出来,他们也只能不断的试错。
而且……
即便是弄出来了,他也得找来合适的内容,也就是书籍,但书籍被每个世家珍藏,那可都是当做传家宝一样供着,想要从他们手中要来书籍可没有那么简单。
高羽只恨自己穿越前不是八级钳工,不然自己就直接手搓了,也不需要指望这群工匠。
崔暹看着高羽急切的模样,不由劝说道,“郎君真乃神人也,如此多的奇思妙想,然……人力终有殆,郎君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他看出来高羽很想要短时间内就将所有的事情都一股脑的处理好。
“需知欲速则不达啊。”
高羽苦笑了几声。
他确实有些过于急切,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洛阳那边,元子攸和尔朱荣随时都能打起来,无论帮谁他都必须要尽快的壮大自身实力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想来是我过于急切了吧。”
隔日。
高羽来到城外的校场。
主要还是以步卒为主,当他来到山东之地后就注定要大力发展步卒,骑兵只能为辅。
一来他缺乏战马的稳定供应。
二来也没有合适的兵源。
骑兵,骑兵,战马重要,人同样也很重要,精通骑术需要大量的训练,但凡是训练就会对战马有损耗,而且单纯一两年的时间还不一定能练出来。
只能是以步卒为主。
而步卒则主要是会操,不断的提高其组织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采取任何决策,都需要考虑后勤、考虑粮草……日后我会挑选合适之人编入辎重营中,专门负责粮草运送,且需要带领辅兵面对敌军的骑兵前来袭扰粮道,需迅速的利用辎重车、粮车摆阵迎敌…………”
高羽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
将重要的事情反反复复的跟这些中层军官强调。
至于日后的融会贯通,那是到了真正战场厮杀的时候,看个人的悟性。
专门的辎重兵,也是经过高羽深思熟虑过后做出的思考。
若日后的主战场在河北。
河北之地,其地形一马平川,高羽可没有那么多骑兵跟人玩,而骑兵的机动性一定会对自己的粮道进行袭扰,保护好粮道便是重中之重,而训练有素的辎重兵面对敌军袭扰不单单是能自保,还能有效的保护其所运送的粮草不会出现意外,这对大军对垒十分重要。
应对的方法他交给了这些前来讲武堂的中低层军官们。
包括亲自用运粮车摆阵给他们看,‘填鸭式’的教育就这样,一股脑的将知识全部灌输给他们,接下来便是让他们反反复复的训练。
时间来到七月。
南青州的诸事都步入正轨过后,高羽则北上返回青州东阳城。
………………
“陛下为何就是不肯死心呢?”
奚毅十分敬业,按照尔朱荣的指示不断的高密度的不断向晋阳传递洛阳皇宫内的情报。
“武成也好、元龙也好,这都是我的心腹,岂会轻易被陛下策反?”
最主要……
尔朱荣自认为给他们的待遇不错。
他们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便能享受真正的‘从龙之功’,日后定然加官进爵,完全没有任何背叛自己的理由。
“笼中之鸟何必要折腾呢?若是能安安稳稳的,未尝不可当个安逸王爷,安度余生。”
尔朱荣也就嘴上这么说说。
他很清楚。
一旦行‘禅让’之事后,哪怕他再怎么亲口保证,就算是他指着黄河发誓,元子攸也不会相信他。
二人之间已经没有共存的可能性。
“不行……我得提前前往洛阳,洛阳城中,虽然禁军皆已被我所掌控,然似杨家、李家之人跟陛下关系密切,若其阴养死士……”
尔朱荣眯着眼睛。
这些天他一直在不断的盘算。
盘算着洛阳城内的各方势力。
归根结底,洛阳并不是他的地盘,即便是河阴之变的时候,他将洛阳的官场清洗过一遍,但这些官员背后的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他并没有将其背后的家族连根拔起。
勇武如小霸王孙策,不也是死在世家的死士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