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民心所向,为宣华守墓 (第1/2页)
随着楚昊那如同天道裁决般的宣判落下,整个建康城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声的洗礼。
短暂的死寂之后,城内积蓄已久的民怨如同压抑了千年的火山,轰然爆发!
“昏君滚下去!”
“伪帝!不配为君!”
“为宣华公主偿命!”
愤怒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浪,如同汹涌澎湃的海啸,从每一条街巷、每一扇门窗后汇聚而来,猛烈地冲击着巍峨的皇城根基!
楚昊立于御辇之上,沐浴在如血的残阳之中。
他缓缓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天地间奔涌的民意,又似在感受这股足以颠覆乾坤的伟力。
“成殷!”
“你——听——见——了——吗——!”
这声音,穿透了震天的民怨,如同洪钟大吕,再次清晰地响起,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城楼上那个瘫软身影的灵魂深处。
“本君昔日谆谆教诲,你可曾真正入耳入心?!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并非虚言,而是亘古不变的至理!”
看看这城下之水!看看这民心所向!
纵使本君此刻不亲手将你从那把沾满血泪的龙椅上掀下来,你扪心自问:
你——还——坐——得——稳——吗?!”
楚昊嘴角勾起一个冰冷而悲悯的弧度,如同神祇俯瞰凡尘:
“所谓天命所归,不过是愚弄苍生的谎言!
是百姓捧你,你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
是万民供养,你才得以锦衣玉食!
若失了这民心,你,成殷,什么都不是!
不过是披着龙袍的可怜虫!
前乾末帝殷鉴不远!
昏聩无道者,终将被历史的洪流碾为齑粉!
本君此次挥师南下,只为一人!
只为替我那含冤坠崖、魂断香消的宣华——讨一个公道!
吕慧虽死,但他临死前那句话,倒是说了几分真话!
若非你那一纸葬送一切的圣旨,若非你亲手将朱砂批在‘谢远材’三个字上,宣华何至于心如死灰,纵身悬崖?!
说到底,你!成殷!才是害死宣华的——罪!魁!祸!首!”
城楼上,成殷听到“罪魁祸首”四个字,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不顾龙袍污秽,涕泪横流地对着城下连连叩首,额头撞在冰冷的城砖上发出闷响:
“谢昊师不杀之恩!谢昊师宽宏大量!
朕…不,弟子!弟子从今往后定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求昊师开恩!求昊师开恩啊!”
“朕?呵呵!”楚昊的冷笑如同冰锥,瞬间冻结了成殷卑微的乞求,“成殷!本君带兵踏破南夏,是为宣华;
本君此刻留你一条残命,同样——也!是!为!宣!华!”
但,这不代表本君会宽恕你的罪孽,更不代表你能继续披着这身龙袍,吸吮南夏百姓的血汗!你的归宿,本君已为你选好!”
楚昊的声音如同最终的审判,回荡在寂静下来的城楼与广场:
“去!即刻动身!”
“从今往后,你的余生,只配在宣华墓前——忏悔!”
“此生此世,直至你咽下最后一口气,终生不得踏出宣华墓地五里之外!”
“若敢擅离半步……死!”
轰——!
这判决如同惊雷,在成殷脑中炸开!
他猛地抬头,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彻底褪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和彻底的绝望!
皇位!他终究还是失去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巨大的失落如同深渊将他吞噬。
然而,当他失魂落魄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城楼下,那几团在暮色中格外刺眼的、属于吕慧及其家眷的模糊残骸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劫后余生的庆幸,如同冰冷的毒蛇般悄然爬上了心头。
至少…至少还活着…不是吗?
这念头卑微得让他自己都感到一阵恶心,却又是此刻支撑他残躯的唯一支柱。
城楼之上,那些原本还对成殷抱有一丝“忠君”执念的臣子们,听到“为宣华公主守墓”的判决,脸上无不泛起无尽的苦涩与悲凉。
他们心中那面名为“忠义”的旗帜,在楚昊这既未颠覆王朝又未手刃君王的处置面前,被撕扯得支离破碎。
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楚昊大军压境,京城洞开,他若想取成殷性命,甚至改朝换代,易如反掌!
可他偏偏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一种比死亡更漫长、更煎熬的惩罚!
一种既算复仇,又带着某种超越时代理解的“仁慈”!
他们还能说什么?
还能以什么名义去抗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