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69章:晋王要回封地?

第369章:晋王要回封地?

第369章:晋王要回封地? (第2/2页)

这让李世民心中多了分安慰。
  
  至少稚奴是个懂事的孩子。
  
  这番也多了几分另眼相看。
  
  不过,还需考验一番。
  
  当即佯怒道:“稚奴,仅凭崔文心出入魏王府、突厥人现身,便断定青雀勾结外敌?空口无凭的话,也敢拿来烦朕?”
  
  李治心头一跳。
  
  他不明白父皇为什么会这么说。
  
  媚娘不是说,父皇早就已经知晓了魏王勾结突厥之事吗,为什么还会这么问。
  
  难道是在试探我?
  
  想到这里,李治跪地作揖:“稚奴不敢欺瞒父皇,这些事确实是稚奴多方探查得知,原本稚奴也未多想,可现在突厥异动,这才想到。”
  
  李世民淡淡道:“可有确凿的证据?”
  
  李治无奈摇头:“未曾有证据。”
  
  原本以为,会迎来父皇的雷霆震怒,却没想到,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话传来。
  
  “起来吧。”
  
  听到这话,李治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或者说媚娘猜对了。
  
  父皇真的已经知道了魏王勾结突厥之事。
  
  还好媚娘让自己来告发魏王,否则父皇严查下来,少不得要被牵连。
  
  其实李治自己都没想到。
  
  如果他也参与到勾结突厥之事上,不仅是要迎接李世民的惩罚,更为主要的是,他自身的势力,会遭受极大的损失。
  
  李治最有利的支持者,莫过于李勣跟同安大长公主。
  
  李勣作为三朝老将,历经隋末乱世与大唐开国,其政治立场始终以社稷安危为核心。
  
  他虽为晋王支持者,却绝非盲目依附,当年玄武门之变,他刻意保持中立。
  
  太子与魏王之争,他亦未明确站队。
  
  这种谨慎源于他对将权与皇权边界的清醒认知。
  
  李勣掌握的不仅仅是兵权,更是大唐边防体系的核心脉络。
  
  若晋王勾结突厥,意味着主动引外敌入塞,这与李勣保境安民的军事理念完全相悖。
  
  当年朔州之战,李勣以三千骑兵硬抗突厥十万大军,深知外族入侵对民生的屠戮,绝不可能容忍任何与突厥的暗中交易。
  
  李勣支持李治,本质上是认为其柔仁可守成。
  
  若李治参与勾结突厥这种饮鸩止渴的阴谋,便暴露了其既无治国之能,亦无忠孝之德。
  
  这会让李勣对其产生根本性怀疑。
  
  一个连忠君爱国底线都能突破的皇子,如何能托付天下?
  
  再换个角度,:李勣家族历经数代经营,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当年他被李渊猜忌时,曾自污名节以求自保。
  
  此刻若晋王事发,李勣若继续力挺,轻则被视为朋党,重则被牵连谋逆。
  
  以他的政治智慧,必然会在第一时间与晋王切割,甚至主动请罪以表忠心。
  
  李勣若失望,意味着晋王失去了军方最关键的支撑。
  
  大唐府兵制下,地方军镇将领多出自李勣门下。
  
  一旦李勣态度动摇,晋王在军事上的话语权将荡然无存。
  
  更严重的是,李勣若在朝堂上公开质疑晋王德行,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同安大长公主作为李渊亲妹、李世民姑母,其身份特殊之处在于,她不仅是皇室辈分最高的女性,更是李氏宗法的活体象征。
  
  她对李治的支持,更多缘由是看不过魏王,太子也谋逆。
  
  再就是丈夫王裕侄孙女,如今晋王妃的亲密关系。
  
  但这种支持有两个不可逾越的前提。
  
  同安大长公主一生经历隋末战乱、家族崛起,亲眼见证李氏从北周望族到天下共主的历程。在她眼中,勾结外族是对李氏血脉的背叛。
  
  当年窦建德俘虏她时,她宁死不愿为窦氏联姻,正是出于这种华夷之辨的执念。若李治与突厥勾结,在她看来等同于认贼作父,必然触发其最强烈的宗法谴责。
  
  同安大长公主年逾八旬仍受礼遇,靠的不是权力而是德行标杆。
  
  若支持的晋王身败名裂,她的识人之名将彻底崩塌,甚至被后世史书评价为误国老妇。为了死后能在宗庙留名,她必然会在丑闻坐实前与李治切割,甚至亲自出面弹劾以彰显大义灭亲。
  
  同安大长公主的失望,意味着晋王失去了宗室支持。
  
  宗室对储君人选的态度虽不直接决定皇位归属,却能影响士族人心向背。
  
  若同安大长公主公开指责李治有辱李氏门风。
  
  李渊旧部遗老们也会对晋王嗤之以鼻,从而李治再无翻盘余地。
  
  不得不说,这一次,算是武媚娘拯救了李治。
  
  此时,李世民看向稚奴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欣慰。
  
  “若你大兄跟青雀,都有你这般懂事,这便好了。”
  
  虎毒不食子,李世民对素有仁孝之名的稚奴,自然不会是往坏处想。
  
  尤其是在太子跟魏王的对比下,此时的晋王,显得尤为突出。
  
  虽说曾跟魏王一同伏击太子,乃至于暗中调动金吾卫,围攻来庭坊。
  
  可这些事,站在根本利益角度上去看,李世民不觉得李治是为了自己夺嫡。
  
  而是被太子所逼迫,只能跟魏王联手。
  
  因为即便真的击败太子,现在的晋王也不足以再击败魏王。
  
  太子位也只能是落到魏王头上,而非是晋王自己。
  
  更多的可能,是被魏王威胁,利诱,蛊惑,蒙蔽。
  
  李治面对父皇这话,可不敢随便接。
  
  武媚娘再三告诉过他,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暴露出自己要夺嫡的想法。
  
  而是要表达自己绝对没有要跟太子,魏王争夺的心思。
  
  这时的李治,突然是灵光一闪。
  
  躬身作揖道:“父皇,如今突厥入侵,稚奴待在长安无所作为,请回封地,对抗突厥,还请父皇成全。”
  
  这话让李世民都楞了一下。
  
  李治的藩地,是在并州,也就是后世山西太原一带。
  
  并州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李渊曾任太原留守,起兵反隋于此。
  
  李世民把并州作为李治藩地,对于嫡子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只有嫡子只有三个。
  
  并州是唐代北方的军事重镇,地处中原与塞北的交通要道,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南下的前沿阵地。
  
  不过东突厥覆灭后,西突厥主要控制西域,其势力范围与并州相隔较远,算是第二阵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