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人们拥戴的公子 (第2/2页)
在以前说得再好,最后将自己斩了,也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李斯深知自己的身份,直到如今也要小心翼翼。
这一辈子,李斯也有懊悔的事,他懊悔当初没有听从公子的劝说,没有在咸阳将那淳于越腰斩于市。
当初齐鲁博士入秦,大家相处的并不愉快,公子就暗示过。
但碍于皇帝旨意,即便是有公子暗示,李斯也要将皇帝的旨意执行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最后,此事在东巡的泰山脚下有了结果。
可惜淳于越病死了。
至于是如何病死的,廷尉冯劫没有深究其死因。
此案留到至今也成了一个谜,但也只是以病亡结案了,并且其家人也都说是病亡的。
李斯想起来还有一个叫张良的韩旧贵族,近些年这个张良就像是消失了一般。
这个传闻中体弱多病的张良,也病亡了?
郡县制实行得越来越严格,一个没有户籍的人或者一个捏造身份的想要藏起来会越来越难。
张良没有出现在这些郡县,李斯一度怀疑此人可能死在了某处荒山,或者是在某个僻静之地度过余生,当一个隐士。
这天下还是有隐士的,秦一统六国之后,很多名士为了躲避战乱,会选择躲入深山之后。
见皇帝也离开了温泉池,李斯也起身离开。
嬴政用热水烫过的布巾擦了擦脸,酒醒了几分道:“你就与朕再看看吧,若一切都好,就将国玺也交给扶苏吧。”
闻言,李斯当即跪在了地上。
温泉宫内的温泉还在升腾着热气,此地没有别人,就只有君臣两人。
嬴政道:“除了扶苏也没别人了。”
“臣领命。”
李斯的呼吸沉重,直到皇帝离开之后,他依旧跪在地上,眼中已有了热泪,他等这句话等太久了,有十多年了……
两月后,关中下了一场漫长的秋雨,洋洋洒洒的雨水落在骊山这片山林中,李斯常站在殿前的檐下,看着漫天的雨水落下。
李斯又想起了皇帝说过的那句话,“他们都在等着你成为皇帝。”
这句话是皇帝对公子扶苏说的。
整个关中,哪怕是陇西与河西走廊,或者是蜀地与这个天下,有无数的人知道是皇帝统治着这个天下。
而人们也都知道,有个叫做公子扶苏的人在治理天下。
这位公子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爱民且善治国。
这天下有太多的人拥戴这位公子。
如果这位公子成为皇帝,那将会是天下人欢庆的大事,或许也会有人不喜。
但欢庆的人,都是这天下的庶民,这天下的庶民太多了。
他们就如渭南的那些庶民,人们都在盼望着大秦的下一个皇帝是公子扶苏,也唯有公子扶苏能够让他们信服。
哪怕公子扶苏的治理更严酷,庶民们还是会拥戴的。
一统天下的皇帝对人们而言是可畏的,甚至是令人惧怕的。
而这个治理天下的公子,是人们爱戴且敬爱的。
近来,李斯每晚都睡得很踏实,甚至困扰多年的失眠都不治而愈了。
因蒙恬回来了,因公子扶苏就要成为皇帝了。
深秋时节,关中的柿子最甜,早晨的关中大地结着一层白霜,在寒冷的早晨一骑快马来到咸阳,宣读皇帝的旨意。
“皇帝病重,于骊山行宫召见公子扶苏。”
这个消息送到咸阳,咸阳就炸开了锅,扶苏当即出了咸阳城,快马加鞭还未到午时就赶到了骊山。
一路跑到骊山上,扶苏在老师的带路下,见到正在吃着柿子看着书的父皇。
夏无且满脸笑容的站在一旁。
扶苏上前询问道:“父皇?”
“给他吧。”
听到皇帝的话语,李斯端起一个盘子,盘子还盖着黑布,端到了公子面前。
扶苏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个盖着黑布的盘子上。
李斯低声道:“揭开吧。”
扶苏有些迟疑,但还是揭开了黑布,入眼的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木匣子,这是装着国玺的木匣子。
自父皇西巡回来之后,扶苏就将其交还给了父皇,希望父皇回咸阳,但父皇拒绝了。
嬴政道:“冬至新年,你就即位吧。”
扶苏双手捧起国玺,跪在地上行礼道:“儿臣领命。”
见儿子答应得爽快,嬴政道:“也没有得什么重病,就容朕撒个谎吧。”
扶苏回道:“是。”
嬴政又吃了一颗酸枣,将余下的一盘也给了扶苏,道:“国事繁重,以后不论多苦多累,都别负了你的臣民,他们是如此的拥戴你。”
“是。”
扶苏再一次下拜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