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22章 《请设国子监武科疏》

第222章 《请设国子监武科疏》

第222章 《请设国子监武科疏》 (第2/2页)

所以演变下来,世袭军职其实就和是“子、男”一样,不过是低级的世袭爵位。
  
  其实仔细想想卫所体系,也就和贵族封地差不多。
  
  一个千户所,千户的职位是世袭的,千户就是世袭的爵位。
  
  千户所的军屯,其实就是千户的封地。
  
  千户所世袭的卫所兵,其实就是千户的封臣和农奴。
  
  千户不受地方官员管理,一般都是省一级的都司衙门才有管辖权,而千户犯事需要兵部查验才有调查审判权,这也是封地贵族法权一样的。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卫所的战斗退化,军官的素质也在退步,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军官,而是贵族了。
  
  而且卫所是封地贵族,大明还有一种宫廷贵族,也就是锦衣卫世袭军职。
  
  锦衣卫的百户千户经常是皇帝授予私臣的,比如外戚,再比如皇帝的宠臣。
  
  锦衣卫军职也是世袭,不过这种世袭没有“封地”,一般世袭的是锦衣卫内的职位,也就是司法职位。
  
  苏泽对徐文壁说道:
  
  “出了李成梁这样的事情,是朝廷没有教化的结果。”
  
  苏泽说道:
  
  “所以下官有个想法。”
  
  定国公知道正戏来了,他连忙问道:
  
  “请苏翰林赐教。”
  
  苏泽说道:
  
  “赐教不敢,只是有个小小的提议。”
  
  苏泽说道:
  
  “大明军户承袭就有祖制,父死子继,职位由嫡长子继承。”
  
  “兵部需要由都司验真身,上书作保,袭职的子弟在京师参加兵部考试,试职2年,考满无过方实授。”
  
  徐文壁点点头,这是大明的制度,但是实际执行却早已经走了样。
  
  徐文壁说道:
  
  “苏翰林说的这是祖制,但是兵部考察早已经沦为过场,如果真的要考察,大半袭职的子弟都是考不过的。”
  
  “所以从先帝朝开始,就准许考不过的军官子弟纳粮免考。”
  
  “如果苏翰林要加强兵部考核,那怕是弄不下去。”
  
  徐文壁说的也是实话,地方上这么多的卫所,承袭军职是关系到所有军官子弟的事情,就连嘉靖皇帝也只能妥协。
  
  不妥协也没办法,如果强行压着这些人不能承袭爵位,那地方卫所就会乱起来。
  
  古今中外的贵族之所以都用嫡长子继承,就是因为嫡长子继承最少争议,每一次爵位承袭才能平安完成。
  
  如果苏泽要求兵部加强考核,让这些指挥使、千户百户子弟不能承袭爵位,那其他有继承权的竞争者就会蠢蠢欲动,造成巨大的混乱。
  
  最有名的,就是正统年间,延平指挥使袭职的案子了。
  
  正统八年,延平卫指挥的儿子于玘为争夺继承权,把哥哥给杀了,然后不认罪,弟杀兄长,按律应该凌迟处死。
  
  于玘先是说哥哥不是他杀的,诬告他人,经过审理,纯属子虚乌有。
  
  再次把他押赴刑场,他又喊冤,又说他哥哥是被人所杀,并且有人甘愿领罪。行刑官只好把他押回大牢,重新审理。
  
  就这样多次上刑场,多次喊冤,于玘最后污蔑自己的母亲与人通奸,哥哥想把奸夫杀死,结果反被奸夫杀了。
  
  但于母的长子已经死了,如果次子再死,她就没有儿子继承军职了。
  
  于母竟然默认了,没有反驳。
  
  这场公案最后闹到皇帝面前,皇帝亲自下旨将于玘凌迟,又在于家庶出子弟中点了继承人,才了结了这案子。
  
  嘉靖时期改为纳粮免考,就是为了减少继承争议,维持地方卫所的稳定。
  
  苏泽说道:
  
  “定国公,袭职乃是《大明会典》所订的国典,苏某哪里敢妄动。”
  
  定国公徐文壁用不信的眼神看着苏泽,《大明会典》你动的还少?祖制都被你改了多少了?就连太祖朱元璋的祖训都被你改了!
  
  苏泽说道:
  
  “还是那句话,‘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今卫所军官的问题,是朝廷没有进行好教化的缘故。”
  
  “教化?”
  
  苏泽说道:
  
  “是啊,所以苏某和定国公商议,日后袭职的军官,都要在国子监学习军务,两年后按照考试成绩擢优任用。”
  
  “此外凡是署职的军官,十二岁以上的,也都要来国子监读书。”
  
  署职,就是父亲死亡,继承人未满十八岁,这时候还没有领军能力,所以职位只是“署职”,等到成年以后才会实授。
  
  定国公听完,眼睛也是一亮。
  
  苏泽这个方法是他一贯的作风,也就是维持原本的利益规则,再添加自己的私货。
  
  好处就是这样的改革,触动的反对不大。
  
  朝廷不改原本的袭职规定,照样给你职位,但是要求你在国子监学习两年军务,这要求不高吧?
  
  如果这个都要反对,那就不要怪朝廷不客气了。
  
  署职也是一样,反正你要十八岁才实授,那你来国子监读两年书也没啥吧?
  
  徐文壁仔细一想,倒是没有反对的理由,他又问道:
  
  “勋贵呢?”
  
  苏泽说道:
  
  “勋贵之家自然不用,但是如果想要将弟子送入学习的,国子监也可以收。”
  
  “此外,勋贵之家中的次子,也可以送来读书。”
  
  徐文壁想了想,觉得苏泽这个办法也确实不错。
  
  勋贵子弟不成器的也不少,在家缺乏管束,送到国子监似乎也不错?
  
  另外家族次子没有继承权,如果学习军务,也是一条出路。
  
  想到这里,徐文壁性格谨慎,他又问道:
  
  “兵部呢?袭职的事情归兵部管,兵部没有异议吗?”
  
  苏泽说道:
  
  “赵阁老很支持这件事。”
  
  既然赵阁老都支持了,徐文壁也说道:
  
  “那就请苏翰林拟好奏疏,我附属就是了。”
  
  ——
  
  十二月七日,国子监司业沈鲤接到消息。
  
  定国公徐文壁连同苏泽上书《请设国子监武科疏》,请求在国子监内设置“武监”,教导这些军官子弟儒学和军务。
  
  听到这个消息,沈鲤觉得天都要塌了,在太监、锦衣卫、吏科生、工部刑部官员后,苏泽又将待授军职的军官子弟塞进了国子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