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44章 《请御览水晶宫博览会疏》

第244章 《请御览水晶宫博览会疏》

第244章 《请御览水晶宫博览会疏》 (第1/2页)

四月二十一日。
  
  果然和杨思忠所料想的那样,苏泽的奏疏刚刚发往六科,就引起了朝野巨大的抵制。
  
  大量官员上书反对扩围吏科试和商税征收的范围,这股力量主要是由东南籍贯的官员组成,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大,就连现在的皇帝和内阁,也不敢强力弹压。
  
  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苏泽的同乡,很多苏州籍官员都指责苏泽为了个人私利,不顾家乡父老。
  
  外朝熙熙攘攘。
  
  杨思忠坐在通政邮递司中,看着桌子上的奏疏,他亲自拿起纸笔,将这些反对者的名字记录下来。
  
  放下笔,难道这一次苏泽要失算了?
  
  就在这个时候,通政司经历官吴绍祖突然冲了进来。
  
  “大银台!有人要敲登闻鼓!”
  
  杨思忠猛然抬起头。
  
  自从上次朱俊棠父子敲响登闻鼓后,通政司也开始派人看守登闻鼓。
  
  任何官僚机构,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登闻鼓制度对于官僚系统就是个灾难。
  
  国朝法典设置了登闻鼓,通政使也不敢撤了,但是自古以来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就用官兵将登闻鼓围起来好了。
  
  只要敲不响登闻鼓不就行了?
  
  朱俊棠父子,算是钻了通政司的空子,加上他们还有宗室身份,普通士兵不敢阻拦。
  
  但是平头百姓想要敲响登闻鼓就更难了。
  
  杨思忠心中有些预感,他对着吴绍祖说道:
  
  “何人要敲响登闻鼓?”
  
  吴绍祖说道:
  
  “是山西大同范氏的族长范宝贤。”
  
  商人?
  
  杨思忠自然知道大同范氏,《商报》背后就是这么一个家族。
  
  杨思忠皱起眉头,是范氏在山西受了什么委屈?
  
  这下麻烦了。
  
  如果是别的家族,通政司不用那么麻烦,直接驱赶走就是了。
  
  若是闹得凶了,喊来巡捕营就是了。
  
  但是范氏手里掌握着《商报》,如果处理不当,那是要闹出大事的。
  
  “本官去看看吧。”
  
  杨思忠只能从官署出来,来到了登闻鼓前。
  
  十几名布衣站在登闻鼓前,为首的是个精明的老者。
  
  杨思忠看向老者,从周围人的态度来看,他应该就是范氏祖宗范宝贤了。
  
  范宝贤虽然不认识杨思忠,但是看到他身上的官袍,立刻说道:
  
  “草民范宝贤,拜见大银台。”
  
  杨思忠点头回礼,接着说道:
  
  “登闻鼓乃是国之重器,范氏何故要敲登闻鼓?”
  
  杨思忠虽然说的客气,但是语气不善。
  
  范宝贤连忙跪下来,将手里的请愿书高高举过头顶说道:
  
  “草民是代表山西一十三家商行,商贾七百九十名,上请愿书的!”
  
  听到请愿书三个字,杨思忠的眉头更皱了。
  
  手下将范宝贤的请愿书拿过来,《请开征山西商税请愿书》?
  
  以杨思忠这样大员的城府,此刻的脸色也变了!
  
  他迅速看完请愿书,只见最后是请愿人的签字画押。
  
  包括山西四大家族在内的十三家商行,都由族长和襄理签字画押。
  
  接下来就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这些都是山西籍的商人!
  
  这就是苏子霖的后手吗?
  
  杨思忠用玩味的眼神看了一眼范宝贤,看来这次苏泽的奏疏又成了。
  
  这都是计划好的吗?
  
  范宝贤此时的心情,紧张到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虽然范氏说起来是山西商人之首,但是在杨思忠这样的实权重臣面前,那是大气不敢哈一声的。
  
  现场气氛就这样僵住了,就在范宝贤以为这次上书失败,是不是得罪了这位大银台,要如何准备后路的时候。
  
  杨思忠突然说道:
  
  “撤去官兵。”
  
  经历官吴绍祖惊道:“啊?大银台?”
  
  杨思忠看了一眼这个没眼力的属下,对着范宝贤说道:
  
  “范氏不是要敲鼓吗?不敲登闻鼓,本官如何受理你的请愿书?”
  
  范宝贤立刻明白了过来,周围的官兵也让开了道路,范宝贤就这样登上登闻鼓台。
  
  他看着红柄的鼓槌,咬牙拿起鼓槌敲了起来。
  
  ——
  
  登闻鼓又响了!
  
  随着鼓声响起,整个朝堂的视线都落在了通政司。
  
  内阁办公的四位阁老,听到鼓声响起,也神情各异的看向通政司方向。
  
  上一次登闻鼓响起,朝堂革除了一名世袭罔替的宗王,今天登闻鼓响,又会发生什么?
  
  还不等中书舍人前往通政司查探,杨思忠就带着请愿书来到了内阁。
  
  “山西商民范宝贤敲响登闻鼓,代表山西商民,请愿开征山西商税!”
  
  杨思忠说完,在场四位阁老都变了脸色。
  
  高拱的圆脸咧开,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
  
  商人主动要求征收商税,这不是更验证实学和四民道德论吗?
  
  唯利是图的商贾,都知道主动为朝廷做贡献,请求开征商税。
  
  这不就是儒家最喜欢的“教化”的结果?
  
  张居正也心情愉悦,不过他用摸胡子的动作来掩饰嘴角的笑容。
  
  扩围征收商税,推行吏科试,都是张居正赞同的事情。
  
  现在山西商人主动请愿,就扫清了很多障碍。
  
  有了山西这个试点,再做出一点成绩来,就可以继续扩围了。
  
  张居正也不知道苏泽是怎么做到的,让山西商人能自己请愿开征商税。
  
  但是苏泽这完全就是阳谋,现在山西商人自己请愿,你别的地方怎么反对?
  
  赵贞吉则是喜忧参半,开征商税他们自然是愿意的,但是作为比较保守的士大夫,赵贞吉又不知道大明朝堂会驶向何方。
  
  而雷礼虽然不负责其他事务,但是开征商税后,朝廷财政富余,那就有钱可以修造河工了。
  
  高拱说道:
  
  “诸位阁老,就请一起进宫,向陛下进呈请愿书吧。”
  
  ——
  
  报馆。
  
  这些日子,苏泽忙着在上海开办南部分社的事情,所以向东宫告假,最近几天都在报馆办公。
  
  他看着系统结算报告。
  
  【《请扩围吏科试并新吏改革疏》通过,山西举行吏科试,开征商税。】
  
  【山西工商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煤矿、毛纺、草原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山西的产业结构,山西经济迅速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