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矛盾 (第2/2页)
车间的空气里弥漫着机油、金属粉尘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巨大的厂房在日光灯管和焊接弧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空旷又拥挤。机器的轰鸣是恒定的背景音,其间夹杂着扳手敲打的脆响、电动工具的嘶鸣,以及班组长们偶尔提高音量的催促。下午那场短暂的冲突似乎真的被这巨大的生产机器吞噬了,至少表面如此。杭斌在三班那边埋头干活,动作大开大合,带着股未消的怒气,但没人再去招惹他;四班的新人脸上还带着点淤青,沉默地干着自己的活计,偶尔和同伴低声交流两句。大家都很清楚,在这里,产出才是硬道理,个人的恩怨必须为流水线的节奏让路,不管怎么闹矛盾,如果耽误了生产,耽误机器下线,谁都没有好果子吃,那影响的是整条线每一位正式员工的工资,他们可是按计件计算工资的,每天三台一个人能分多少钱是固定的。
仁心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序里。他估算着时间,手上的动作越发流畅。吊装、对位、拧紧、检查……每一个步骤都像演练过一般。他瞥了眼墙上的挂钟,离五点下班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第三台发动机的主体框架如果在这一个小时内搭建完成的话。只要能保持这个速度,晚饭后一鼓作气完成剩下的管路连接和调试,七点半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他甚至开始盘算第四台的可能性——如果今晚能多装出一台,明天的压力会小很多,良性循环就能真正运转起来——正式工计件工资能多拿,劳务工也能攒够足够的工时。如果每天能干十四个小时的话,那一个月的工资能干到五六千块钱,除去还债务的钱还能剩下来一千多。
五点半,下班的铃声尖锐地响起,生产线的节奏也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放下工具,整理好自己的工位,等待班长安排加班情况。此时黑子班长也拿着厚厚的一叠餐券开始分发,能留下来加班的,每人一张。仁心小心地接过那张价值9块钱的餐券,一个大荤一个小荤加一份素菜,米饭免费。这是转正前他每天能吃到的最好一餐了。他将餐券仔细地折好,塞进衣服胸前的口袋里,隔着布料轻轻按了按,仿佛按住了某种实实在在的希望。车间里短暂的松动后,是更密集的劳作声。工人们三三两两快步走向食堂,吃饭的时间是争分夺秒的,谁都想早点回来,把进度抢出来。仁心也加快了脚步,胃里空落落的感觉催促着他,吃饱了,才有力气迎接下半场的冲刺。
吃完饭回到工位后,他手上的动作更快了,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准高效。吃的好,有力气,干活自然更努力了。此时车间里,只有机器的声音和工人们专注劳作的背影,下午那场短暂的冲突,仿佛只是投入死水潭里的一颗小石子,涟漪过后,水面迅速恢复了它原本的、带着机油和汗水气息的平静。晚上七点,仁心的第三台发动机外部已全部连接完成,等把第三台柴油加注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第四台的组装。黑子班长看了看手表,满意的点点头,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个速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十个小时,组装了三台机器,而且最重要的是没出什么问题,是个能值得培养的好苗子。装配工,虽然只是最基础的工种,但是不代表这个工种没有衍生。能装只是一个基本的装配工,也就是一二级工,看熟练度。会装而且装的快,效率高,这是中级三四级装配工。懂得原理,能修能检测,知道哪里坏了,该怎么换配件最省事,怎么最快时间内让机器工作,这是高级装配工,也就是五级六级。再高级那就是用手能打造出机器都没办法做出的精度,而且能徒手做出的齿轮齿距严丝合缝,那就是七级八级装配工,最高等级的八级装配工一般一个市都未必能有两个,如果谁家厂里出了一个,那都是国宝级的人物。而仁心现在只能算一个普通的一级装配工,一个算是合格的工人,不过对于一个从未在生产线上干过活的人来说,在四五天之内能达到一级也算可以了。
七点二十,第四台发动机上线,仁心甩了甩发胀的手臂,揉了揉眼睛,疲惫已开始涌上肩头,机械吊装是一项纯体力活,虽然大部分物件都是由行吊捆绑吊装上去的,但是毕竟吊装不可能那么严丝合缝,绝大多数时候是需要人力去斧正,还有那些不能吊装的油泵,都是由人工抬着对上齿轮,运气好一次对好那是最省力的,运气不好可能八次十次都未必能对的上,万一碰上个供货商出了问题,可能十几分钟都对不上,还要拆卸下来慢慢打磨毛刺,这是最伤人的。而且你还抱怨不了,只要是做工,没有谁家能保证供货能力百分之百没有问题,是人是机器就会出问题,所以装配工也是慢慢变成最全能的工种,一开始肯定是师父、班长之类去解决,等做的时间长了,你不可能等着几分钟十几分钟找班长,为了不耽误生产线,你就得学会自己打磨毛刺,切割等等。所以每个班的工位上,都会配备一台小型的电动切割机,就是方便自己维修的。
时间来到九点半,黑子班长回到来班级的工位,来到仁心旁问道:“干的怎么样,适应吗?这台发动机还差多少能完成?”
仁心擦了擦脸上的汗渍,看着跟自己手套差不多黑的班长,回到道:“班长,再给我四十分钟的时间,第四台差不多能完成了,要说适应嘛,有什么适应不适应的,能挣钱我就能适应,给我一百块钱,我能干一百块钱的活,给我五千我就能干五千的活,钱到位没什么不适用的。”
“哈哈哈,好。公司要的就是你们这种挣钱特别有欲望而起很强烈的人。干的不错,九点半了,收拾工具打扫卫生,明天早上再干。”黑子听到仁心的话,非常的开心,这种劲头的人才能干下去,想要挣钱是好事,钱给你挣,反正是公司的钱,只要你干的好,踏踏实实的,班长也愿意让你加班去挣钱。
听到班长的话,仁心也放下手里的工具,开始收拾东西,师父刘成这时走过来叮嘱道一定要把工具收全,线上的工人喜欢拿工具,这属于常态,有的甚至刻了记号的工具一会都能丢,想找回来太难了。仁心点点头表示记住了,等他把所有工具整理好放回工具箱后,去找拖把打水开始拖地,等到九点五十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把卫生弄的差不多了,就等待着十点下班。一放松下来,仁心才感觉到两只胳膊无比的酸痛,两只脚也无比的疲惫,估计一天下来走了有两万多步,别看从头到尾场地不大,来来回回不知道走多少趟,不知不觉都能走上几公里。而两只胳膊是从来没有做过重活的后遗症,他知道这种情况,不过自己还年轻无所谓,等到几个月之后自己习惯了车间的工作强度,身体就会慢慢调节过来。而且他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素质在慢慢变好。就这样,等到十点下班铃声响起后,仁心急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洗澡睡觉,没有多余的动作,也没有跟室友聊天。他太累了,躺在床上立马就进入梦乡。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明天又是新的开始,又重复着今天一天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