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得偿所愿的曾巩【四更求月票!】 (第2/2页)
陆北顾心中一定,随即也为曾巩感到由衷的高兴。
只见江西举子那边,短暂的寂静后,猛地爆发出比方才曾家五人齐中更为强烈的欢呼声!
“子固兄名满天下二十年,终于中了!”
“大兄!你中了!”
曾布等人热泪盈眶,他们围着曾巩,激动地语无伦次。
曾巩自己也是怔怔地望着榜单,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此刻水光氤氲。
他嘴唇嗫嚅着,似乎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重重地、一遍又一遍地点头,任由同乡们拍打着他的肩膀和后背。
二十年的坎坷沉浮,二十年的孜孜以求,所有的坚持与磨难,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回报。
而仔细看了第二名李寔和第三名曾巩并列的成绩。
陆北顾也是心里骤然紧绷了一下。
说实话,他能拿省元,最关键的还是赋拿到了“甲上”的评分,这意味着他这篇赋作被欧阳修看中并且当做了标杆。
而如果没有这个超乎寻常的“甲上”评分,哪怕是正常给“甲中”,陆北顾也拿不到第一。
因为李寔和曾巩这两个明显考试经验丰富且抗冻的选手,做到了在寒冷、高压条件下的完美发挥,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拉满了,只不过没拿到“甲上”,所以总评才比他低了。
而江西举子的这阵欢呼还未落下,另一波更大的声浪紧接着从陆北顾身边中炸响!
“第四!快看第四名!”
苏辙跳着脚指向榜单,狂喜到几乎失态。
“第四名,眉州苏轼,二十岁,帖经甲下、墨义乙上、诗甲上、赋甲中、时务策乙上、论甲上。”
陆北顾看完苏轼的成绩,只觉得人都傻了。
比他还离谱。
两个“甲上”评分,这怎么写出来的?说自己状态好,这是请神请到李太白附体了?
不对苏轼不用请神。
但诗、论发挥的好的同时,苏轼的墨义和时务策也同样拉胯的厉害。
苏轼时务策不行,陆北顾其实是能理解的,毕竟苏轼是真的有点理想主义过头了,对于现实时务经常抱有不切实际的认知。
但墨义连甲下都不到,只能说明大概率是考试的时候脑子一热,审题不仔细,然后掉坑里了。
而此刻蜀地举子们彻底疯狂了,省元出自蜀地,第四名又是蜀人!
这是蜀地文教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
陆北顾的目光继续往下看。
“第十二名,建州章衡”
“第二十二名,福州林希.”
“第二十八名,建州章惇.”
每一个榜单上靠前的名字,都引来其同乡好友的一阵欢呼或惊叹。
福建士子们虽然为章衡、林希等人未能跻身最前列而略感失落,但依旧为他们能高中且名次不算低而庆贺。
“第五十九名,京兆府张载”
“第八十一名,河南府程颢.”
“第八十三名,河南府程颐”
“第一百七十名,眉州苏辙.”
而随着前榜的结束,太学众人的情绪,瞬间变得极为愤怒!